护胃日的由来
胃部健康关系到人全身的营养供应。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第四季度胃病情况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年的4月9日已经被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定为第一个“国际护胃日”。
教你认识你的“胃”
胃像一个布袋,位于人们的左上腹腔。是消化道中膨胀最大的部门,上接贲门食道,下通幽门十二指肠。胃是食物的贮运场和加工厂,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食物经过口腔粗加工后的食物进入胃,经过胃的蠕动搅拌和混合,加上胃内消化液里大量酶的作用,最后使食物变成粥状的混合物,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胃是食物的加工厂,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前站。
胃为六腑之一,又有“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之称,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运动特点是主通降,胃的特性是喜润恶燥。
引起胃病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喝酒,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
(2)药物刺激:经常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和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
(3)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定为I类致癌因子,明确指出Hp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元凶。
(4)精神心理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很多上班族因为各种原因工作紧张压力大是引起胃病的常见原因。
(5)其他:如一些慢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糖尿病等也会引起胃病。
常见胃病有哪些?
常见胃病有: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Hp相关性胃病,药物性胃病,胃息肉,胃下垂,消化不良及胃癌等。
根据胃病的不同症状,中医病名有“胃痛或胃脘痛”、“痞满”、“泛酸”、“呕吐”、“嘈杂”、“反胃”“呃逆”等。
胃病发病人群广,危害大
从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到,胃病或胃部不适症状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属于难于根除、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类型。据调查,司机、企事业单位领导、白领、业务人员以及部分长期迷恋上网的年轻人易患胃病。年轻人以胃炎、溃疡多见,中老年人以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
慢性胃病迁延不愈可以发展成胃癌。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细胞的恶性侵袭性增殖,大部分是由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在多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有四个阶段。
CorreaP提出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疾病,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则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胃病莫轻视早发现早治疗
不少人在出现胃痛的症状后,往往随便买点止痛药或胃病药服了了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往往会延误病情。自己服药有可能使“表面”症状减轻,但很有可能掩盖真实的病情。所以一旦有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甚至出现消瘦、乏力、黑便等情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杜绝胃病加重的最佳方式。
《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也说明了后天之本-脾胃的重要性。中医治疗胃病,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相应治法。注重协调胃与机体多脏腑的相互关系,使胃的功能能随着整体功能协调而恢复正常,并且考虑病因及病人休质差异,疾病发展、演变不同,根据病情进行恰当的调理、治疗,力求恢复胃气的和降,治病求本。
脾胃病科即将举行大型义诊活动
一年一度的“国际护胃日”即将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及宣传脾胃健康知识,山医院脾胃病科定于4月10日(周一)在我院东院区门诊楼(扁鹊楼)一楼大厅举行“国际护胃日,胃爱加油”大型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
健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癌前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驰缓症、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等)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中医调理指导,胃镜、肠镜相关诊疗技术咨询,胃镜、肠镜报告及病理报告解读;另外活动现场我们将免费提供切脉、看舌象、量血压、耳穴压豆等健康检查及中医特色治疗。
届时将由脾胃科医护人员主持本次活动,现场为广大市民免费发放宣传材料,为前来咨询的患者解答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期待您的参与!
时间:年4月10日(周一)
地点:医院-东院区门诊楼(扁鹊楼)一楼大厅
义诊专家:
迟莉丽主任医师
王伟明主任医师
王建波主治医师
宋洪泉主治医师
闫华主治医师
袁方主治医师
王帅主治医师
梁峻尉主治医师
赵继亭主治医师
保胃健康,胃爱加油!
脾胃病科为您普及养胃常识!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让胃暖暖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