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中脘、神阙治胃病
还有些上了岁数的人,由于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受生活条件所限,吃得不好,导致老了以后经常出现恶心、干呕、闹肚子等肠胃不适。像这种睛况就需要长期调理了,一般要连续灸五六个疗程,10天一个疗程,每次灸20-30分钟,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这时候,您就要用到隔姜灸,就是把姜片扎孔,搁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然后对准姜片艾灸。姜的辣气进入体内后能对付顽固性的消化不良。我们在使用温灸治疗胃病的时候,如果再在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按摩几分钟的话,效果会更加的好的哦。
用耳朵治胃病
如果你实在自己不想下手,忍受不了疼的话,可以采用贴耳豆的方法,在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反射区贴王不留行籽。您也可以把云南白药的保险子打成粉,包裹住王不留行籽再贴,或者直接把王不留行籽和云南白药都打成粉,加点水,制成小的膏药贴在耳朵上的胃区。
治胃病具体方法
1.艾灸中脘30分钟,或者每天用暖水袋焐中脘穴30~40分钟;经常肠胃不适者要长期调理,隔10天灸一次。连续做5-6次;顽固性肠胃不适可隔姜灸。
2.按摩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每天按摩2分钟。
3.在耳朵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上找痛点,贴耳豆2~3天,或每天点按10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
健脾胃
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
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中医专家指出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功能的健康与否又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中医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