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崔玉涛带孩子看病记住这些方法,能

新生活按+

▲崔玉涛著名儿科专家。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院长,医院儿科主任,著有《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图书。

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现象,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

1

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家有小孩,最怕孩子生病!家长都希望孩子生病早点好,孩子少遭罪。其实孩子看病也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就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让孩子少受罪。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为您支招!

01孩子生病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比如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菌的侵害,免疫机能抵抗产生的体温升高,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却不发烧,那才是有问题。

02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结果一上幼儿园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之前保护的太好了,没有机会受到病菌的侵害,免疫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一旦上幼儿园就会反复的生病。

03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现象,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

那些上幼儿园前都不生病的小孩,上幼儿园后一定是会频繁生病的。

2

医院就化验查血是完全错误的

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往往都慌了神,只知道着急上火,医院就是化验查血,这个是完全错误的。

01化验检查都是辅助作用,真正做诊断的是医生。

02化验往往不准确,比如发烧了马上验血,因为发烧没多久,身体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查血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

03所有的化验都是体外化验,跟人体内差别很大,只能起很小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测血钙、骨密度之类的,离开人体都不是原来的样本,完全测不出任何结果。

崔玉涛特别强调,不要去查孩子是否缺钙,孩子有缺钙的症状了才是缺钙,好好的孩子去查什么呢?

孩子头上出汗根本不是缺钙症状,那是因为孩子的皮肤跟成人不一样,毛孔打开的少,只在腋窝、腿窝、头部容易出汗,完全是正常现象。

3

家长在等待看诊的过程中,

可以仔细回忆一下孩子的发病过程

01准确叙述发病时间,不要自己都没搞清楚,就是着急,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孩子生病真没什么大不了,国外的医生门诊都是提前三天预约的,除非是急诊,而发烧、咳嗽这些都不算急诊。

02家庭中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疾病,比如感冒、过敏等。

03要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状,发烧、咳嗽跟咳嗽、发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也会不同。

04疾病变化趋势,比如说,如果先发烧,然后咳嗽了,其实是在好转,而不是加重了。

比如发烧不要说好烫,要说体温多少度,这是量化;拉肚子几天,要说具体的天数,不要说经常腹泻。

4

去看医生带上宝宝吃过的药,

而不是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告诉医生,孩子没吃药是什么反应,吃完药后是什么反应。

去看医生最好带上宝宝吃过的药,有没有效果,医生一看就能明白。之前吃什么药有效果,现在还可以继续吃,而不是又重新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01不要描述说,我的孩子老不吃饭,我的孩子老感冒,这些都是虚词,医生无法判断。

02孩子生病的过程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而不要过多的写自己的心情,跟医生描述也是同样,不要一直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医生无从判断。

03客观叙述,而不是自己下判断,“我觉得孩子怎么怎么样”,并不一定准确,要让医生来做判断。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只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就认为孩子生病了,其实孩子都是正常的。

5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生病、

生病是否严重有以下几点

01吃喝是否正常,精神状态好不好,睡眠状况,便尿情况。

02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严重,而不哭不闹、看起来很“乖”的孩子,往往更严重,因为ta已经没力气哭闹了,精神状态好坏,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严重的一个标准。

崔玉涛说,医生们初诊的出错率是很高的,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比如手足口病,初诊几乎无法判断,并不是医术高低的区别。

所以:

01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一次没看好,就认为这医生不行,马上换医生看,如此下去,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诊断准确率都是不高的。

02复诊非常必要,因为有了初诊的经验,同一个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第二次看同一个医生,其实医生自己也会很有压力,会更仔细给孩子看。

6

孩子生病到好的过程是一个曲线,

需要一定的时间

01父母要做的不是马上把症状压下去,没症状自己就安心了,其实很多时候疾病还在。比如发烧,不超过38.5摄氏度完全没有必要吃退烧药,打针,所有的退烧药都只是让体温退下来,并不能杀灭病菌,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反而对身体有损伤。

02家长们认为的“最佳治疗”往往是希望“药到病除”,要知道疾病的本质是有一个过程,表面的症状消失了,往往不是真的恢复了健康,很多人都见不得孩子发烧、咳嗽,希望孩子马上就能好,这是不对的,适宜治疗才是更好的方法。

03除了脑膜炎之类的发烧,其他都不会让孩子“烧坏脑子”,超过39摄氏度的退烧,只是为了防止孩子高烧惊厥。

7

不要给孩子挂水

崔玉涛说,医院到处都在挂水,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国外,门诊是不能挂水的,只有住院才可以挂水。

因为:

01挂水、静脉注射=慢性自杀,央视的调查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人体内部本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现在给血管扎了个洞,并且还让药物随着血液运行到五脏六腑,给内脏都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02挂水的药剂,说是无菌的,其实只是杀灭活菌,那些死掉病菌的尸体依然还在药瓶中,进入人体后,特别是让肾脏产生极大的负担,因为肾脏就是负责过滤的,长时间挂水会造成肾衰竭。

家长和医生,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安心,而急于给孩子挂水让病症消失,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请一定要淡定。

8

给孩子吃药,一定要看清副作用

给孩子吃药,一定要看清楚说明,有哪些副作用,副作用写得越详细的药,越成熟越安全。

01宁愿吃老的药也不要吃新药,因为新药往往还没得到充分临床数据,有什么副作用也不清楚。

02全世界有80%的抗生素是在中国做实验的,所以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

拓展阅读:

宝宝患上严重流感,怎么办?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很多大人都有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更不用说好动的宝宝。这个时候,倘若宝宝患上流感,该怎么办?

在国家卫计委1月9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对儿童、孕妇、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等,要按照《诊疗方案》要求及时治疗,对于符合《诊疗方案》的患者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尤其是有发生流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儿,在确诊或疑似流感时,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在发病的48小时内开始治疗是最理想的。

此次,《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中也明确推荐: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所以,从中医治疗角度出发,预防和治疗小儿流感,大多数中医首推儿童抗感颗粒。

好医生儿童抗感颗粒是好医生药业集团采用中药创新创制的品牌产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按照化学药物新药筛选方法,筛选明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种,从中选择“抗病毒之王”绵马贯众,“经典抗病毒”金银花等经过严密组方、科学配伍、严谨的药理、临床实验研制成功的新型抗病毒中成药,其研制试验方法被誉为“研究治疗感冒中成药的范例”。

这款儿童抗感颗粒抗病毒谱广,能有效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毒,经儿童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有效缩短感冒病程及缩短热程。好医生儿童抗感颗粒作为儿童专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可与奥司他韦等西药联用,能有效防治流感大爆发。

好医生儿童抗感颗粒作为儿童专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医院使用,其安全、有效、广谱、好喝、实惠的特点得到众多儿科专家及患儿家属的认可。所以,宝妈要备点儿童颗粒剂,请认准好医生牌儿童抗感颗粒哦!

用法用量:1-5岁,每次0.5袋,一日三次;6-9岁,每次1袋,一日三次;10-14岁,每次1.5袋,一日三次;15岁以上,每次2袋,一日三次;或遵医嘱。

想要了解儿童流感的更多防治知识,请戳小新此前的文章:儿童流感来势汹汹,不想宝宝被攻击?这份流感防治手册要收好

责任编辑:小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崔玉涛的育学园,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往期精选

1.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依靠科学技术,让传统中医药迸发新生命力

2.央视《对话》: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中药,要从第一车间抓起

3.一张图告诉你,受损的胃黏膜这样才能彻底修复!

4.央视拍摄美洲大蠊专题片,医学证明其能抗癌、促进毛发生长

5.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6.你问我答

康复新液不仅能治疗胃病和口腔问题,还能清除口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gk/8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