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2岁的患者杜女士患慢性胃炎已有三十多年了,她时常感到返酸胀气、腹部腹痛,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被病情困扰的她曾在广州地区四处求医,用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治
疗
杜女士于今年年初经人推荐至我院治未病科刘永坚医生求诊,经过刘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及望闻问切诊断后,了解到杜女士年轻时不太注意饮食,经常三餐不定,由此引发的慢性胃炎,于是根据她的病情,起初用疏肝降气,四逆散为主方,加海螵蛸、乌药、香附等,及每次看诊时帮杜女士穴位贴敷治疗。三个疗程后,刘女士明显感觉好转,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继续坚持治疗,第四周刘医生帮她增减党参,砂仁等补气养胃的中药。杜女士经过三个多月的中药调理及穴位贴敷治疗,胃炎的症状完全消失,病根去除。
近日,在刘永坚的医生办公室里,杜女士开心地送来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以表示感谢!
杜女士送来锦旗与刘永坚医生合影
刘永坚医生提醒:
“胃病属三分治,七分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日常饮食、起居调理的作用亦不容小觑。在中医理念里:急则先治标,缓则治其本。慢性胃炎迁延难愈,中医辩症准确、用药对症能起到极好的治疗效果。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些中医养生预防胃病小知识!
一、饮食方面
1、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应戒口,不饮烈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不吃或少吃煎炸、辛辣、粗糙、难消化及产气多的食物。广东人早餐多以肠粉、炒河粉、炒米粉为主,慢性胃炎的患者,则应尽量避免,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面条等。另外,尽可能少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不少群众贪凉而喜冷饮、冷瓜果,食后容易出现胃痛等症状,胃炎患者应慎重,从冰箱内取出的食品不宜马上食用,而应在室温下放置一定的时间后再吃。另外,胃炎治疗期间,不建议食用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免引起胃酸过多造成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群众应遵循“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三餐定时定量,若难以做到定时,可适当加餐,如少量苏打饼,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充分发挥牙齿的机械研磨作用和唾液分解淀粉、滑润食团的作用,以减轻胃的负担,利于食物的消化。
3、适当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多食家禽、鱼虾、肉类及绿叶蔬菜,既可以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又有利于胃黏膜病变的修复。其中,鱼类食材含丰富的优质蛋白,且易消化,好吸收,可优先选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豆类食品植物蛋白含量较丰富,但因其容易产气,且质地较坚硬,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胃胀等不适,慢性胃炎患者应尽量少吃。
二、生活起居方面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群众应当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长期熬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
2、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气郁伤肝,而肝气郁滞又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现代研究也发现,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与人的精神和情绪息息相关,情感刺激如紧张、焦虑、愤怒、忧郁等,使大脑皮层调控周围神经的能力减弱,导致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胃黏膜血供及胃酸分泌异常,最终引起慢性胃炎。因此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避免精神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堆积。
3、适度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胃部血液循环,加强胃肠运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压的作用。市民平时应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较平和的运动方式为宜,还应注意,餐后应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行锻炼,以免诱发消化不良的发生。
4、注意保暖:
《素问·举痛论篇》中提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喜热恶寒凉,寒邪可引起胃痛、呕吐等胃部不适。现代研究则表明:寒冷刺激可以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容易引起胃炎复发。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夏天也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免胃部着凉诱发不适。
治未病科简介
治未病科成立于年3月,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建成了集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及健康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健康保健科室。目前有副主任2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一位是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1名护士,文员3名。治未病科目前主要开展中医诊疗、中医健康指导、中医体质辨识、骨密度检测、筋络检测及各项体检等。-end-
往期精彩回顾我院周洪彬名老中医工作室召开工作会议,定了这个建设目标奇迹!因煤气中毒昏迷不醒的小伙经近2个月的精心医治,终于苏醒!我院中药房及中心药房搬新家!就医流程更优化,患者取药更便利!薪火相传!医院周洪彬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被授予白云区“工匠培育工作室”▲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