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又到一年端午时,
你是否还记得,
儿时端午的味道?
那一天,母亲揭开锅盖的一瞬,
粽子的清香在艾草的香味中飘浮。
那一天,年长的老人一针一线织成的五彩香包,
在大街小巷中诉说着经年的回忆。
那一天,龙舟竞渡,锣鼓喧天,
邕江中溅起的水花和着鼓手的吆喝,
经久不息。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南小卫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兰鹏为大家定制了一份端午养生攻略。兰鹏主任说,此时应起居规律以顺应天时,吃粽子以食疗增加营养,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挂艾蒿以清洁消毒辟邪。
晚睡早起强身健体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那么,端午节前后应该如何养阳?兰鹏主任说,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该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虽说晚上睡觉要更晚一些,但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我们建议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这样对夏季阳气才有益。”而早上呢,建议6点左右起床,这样可以让头脑更加清醒,从而更快速、更高效的投入到工作中。另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午觉时间有利于人体阴阳转化。
端午时节,我们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楣和窗户上挂有艾叶、菖蒲,民间有祛毒避邪、招百福的寓意。兰鹏主任介绍,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中医常用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熏。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兰鹏说,端午期间天气较闷热,人容易烦躁忧郁,而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每天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饮食有度健脾开胃说到端午节,不得不说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也有讲究,如北方用的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南方用的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虽说粽子好吃,但是也应有所节制。每年端午前后,都会有不少市民因为过食粽子或者吃了过期变味的粽子造成医院就诊。对此,兰鹏主任提醒,糖尿病病人不适合多吃红豆粽和甜粽子,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大米粽或五谷粽;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饮用雄黄酒可以起到杀虫解毒防病的功效。
除了吃粽子和饮雄黄酒健脾、开胃、解毒,兰鹏主任还提到了可以通过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经常喝点红豆粥可以养心生津,对更年期中老年女性尤其有益。民间有赤小豆与薏苡仁一起熬煮煲糖水的夏日喝法,目的也是利暑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文章来源:南宁日报、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