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义的散文罕山行

年《扎鲁特文艺》汉语版第4期(总第83期)

作者简介

王宝义,男,汉族,年7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原扎鲁特一中教师,地理专科学历、法学本科学历,副高职称。于年以后尝试文学创作,先后有上百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并有2篇作品荣获一、二等奖,诗歌《爷爷离开遥远的山庄》被编入《世界华语诗人代表作选》。并有多篇地理教研论文获省级科研成果1-3等奖。年1月被旗政府授予扎鲁特旗“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年获扎鲁特旗“文学创作突出贡献奖”。现为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内蒙古地理学会会员,通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扎鲁特文学主编、扎鲁特文学编辑部法人代表、扎鲁特旗育英地理培训学校法人代表。罕山行王宝义一、出发乌兰牧骑的面包车满载着通辽市文化艺术者的思绪,疾驰北飞。远山吞食着国道,群峰夹道起舞,在欢迎着这支来自通辽市各旗县参加罕山文学笔会的队伍。路两旁,芳草萋萋,菽谷飘香,不时地搅起串串飞鸿;车箱内,欢歌笑语,心随车动。听了扎旗文广局徐文彦明局长对罕山的一番描述,人们的心速早已超过了车速。面包车,你快快地飞吧,朝着扎鲁特旗的宝地,朝着我们心中的梦境!二、军马场面包车沿着塔布呼都格河飞驰,海日罕军马场在迎接着远来的宾客。那是一片高山草甸,只见南山坡上牧草丰美,野花丛生,好一派姹紫嫣红!几十座蒙古包和谐地洒落在山坡上,与两侧的远山交相辉映。接近蒙古包时,只见一群身着红色长袍的蒙古姑娘正在鞠身擎起洁白的哈达,表示对贵宾的欢迎。进了蒙古包,包里的姑娘早已备好了茶桌,姑娘们给客人们沏好奶茶,接着就摆上了木勺、木碗,端上了乌日莫、奶豆腐、炒米,让客人们尽情地品尝。少时,羊杂汤、手把肉、塞外狼酒,一同端来供客人们享用,显示出草原独特的饮食风情。我们歇脚的蒙古包很大,面积有近百平方米。蒙古包内的布置也很特别:北侧悬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脚下是殷红的地毯,头顶是明亮的天棚;蒙古包的下部是木栏花架围脚,上部是用钢环、木条、帆布搭建的白色“苍穹”。“苍穹”实际上只有在中间直径为两米左右的顶部是半透明的,但它足以使蒙古包内的光线充足而柔和,它宛如一顶巨大的水银灯悬挂在棚顶。木栏下的帆布是挽起的,透过木栏花架,可看见外面碧绿的草地,这样,室内既凉爽又通风。这真是建筑艺术的一绝,它体现出游牧民族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结晶!——于是,我们几位都高高兴兴地同横扫中亚、东欧的元代开国元勋——成吉思汗画像合了影。军马场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面包车又将启动了,有几位作者还没有来,他们还痴迷于山坡上的野花。手机无信号,我只好把阳伞拼命地舞动。看见作者们留连忘返的草地,我想,成吉思汗的铁骑也许都是从此处挑选应征的。三、阿拉坦达巴方过怪坡,面包车的前身明显上倾。透过明净的车窗,只见路旁悬崖壁立,仰视难见崖顶。这是人工开辟的山梁。“之”字形路,八折九曲,飞鸟皆无,这是国道穿过最高点之一。车行此处,使我不由得想起儿提时的一段民谣:“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啦!”穿过阿拉坦达巴,天气有些微凉。阿拉坦达巴其实是扎鲁特旗一条地理界山,不仅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两侧的河流还分属于辽河、嫩江两大水系,用扎旗人的话说:“阿拉坦达巴是我们的小秦岭”。四、阿日昆都楞草原离开了国道,面包车向西南行驶,便是阿日昆都楞草原。这是大兴安岭东侧的典型山前草地。这里平坦开阔,三面远山环绕,一面朝东南敞开,地势西高东低,夏季风很容易在此抬升;这里山花烂漫,牧草丰美,一条美丽的阿日昆都楞河像一条银带,把草原装点得非常神奇。河畔上,牛羊百十成群,蒙古包、网围栏、风力发电机点缀其间。这是真正的游牧区,在这里演绎着几千年北方民族的历史,又展示着现代人的文明。面包车继续向西南挺进,斜阳朗照车窗,远处的白桦树、樟子松越来越清晰。突然一片云雾飘过,一场瓢泼似的大雨摧枯拉朽。山雨来得如此骤然,让旅行者们胆战心惊。雨过天晴,云蒸霞蔚,面包车在漫漫的山梁上缓进。啊,前面的山村就是罕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我们今天就在这里下榻,明天将在这里整装登攀吞特尔峰!五、登吞特尔峰吞特尔峰座落在扎鲁特旗北部,罕山自然保护区境内,海拔1,、2米,是五大特金罕山之首,是大兴安岭第二高峰。据说,这里不仅有白桦树、樟子松、党参等上百种珍贵的植物资源,还有狼、熊、鹿、野猪等野生动物;这里不仅发育着三条河流,同时还有五十四眼神泉。罕山自然保护区的职工,对我们很热情,罗书记给我们安排了食宿,又给我们引荐一位老林业工人做向导。第二天一早,乌兰牧骑的面包车碾着新雨后的泥泞,驶向吞特尔峰。刚上路不久,便见有一群羊整齐地站在危崖上注视着我们,仿佛要和我们打一场狙击战。接着,一片片浓密的白桦林向我们走来,好像排好了队伍正迎接我们进山。远看吞特尔峰,白云缭绕;近观谷地两侧,郁郁葱葱。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滑,面包车不得不停留在远离山麓的谷地,人们开始徒步前行。人们三、五成群,按照老向导的指导,有的缘溪而上,有的在坡上择路而行。此次来罕山林场的作者,年长的已近六旬,年轻的仅二十芳龄,人们虽有年龄、性别和体力的差异,但终极目标就是一个——攻克吞特尔峰。此时人们手中的摄相机、照相机也派上了用场,不时地对准山峦、丛林和小花,人们愿留下精美的图片永远地珍藏在记忆中。跨过谷底的一段石滩,便是林间小路。路很湿很滑,有一段小路竟发育成了溪流,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行进,人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每走一步人们都觉得升高了许多,如同在云梯上爬行。浓密的丛林下,蘑菇竟然是红的;林中的小花却还是五彩缤纷,就像在树荫下洒满了天上的星。丛林中的空气非常闷热,每个人都大汗淋淋,像在头上顶着一盏蒸笼。路似羊肠,在密林中延伸,不知要蜿蜒至何时,抬头不见蓝天,俯首不见谷底,我们简直被裹在了夏日的绿毯里。前进吗?艰难,遥远。退却吗?懦夫,无能!人生不应该后退,生存的快乐就是征服,就是攀登!又是一阵挥汗如雨,又是一段艰苦行程。啊,亮了!头顶上闪出了一线蓝天,我们即将登上山顶!走出丛林,其实离顶峰还很远。我们又在陡峭的山花与山石夹杂的小路上攀援,绕过一尊险如刀劈的悬崖,走过了千余米较为平坦的山脊,终于来到了望火楼前。这时,凉浸浸的山风迎面扑来,蓝刺草在风中向我们微笑,山地榆挥着红帽子在祝贺着我们的成功。欢呼吧,我们终于踏上了罕山最高点!欢呼吧,我们终于征服了吞特尔峰!吞土尔峰较为平坦,望火楼的伫立更显得别有洞天。俯视脚下,百草争艳,繁花似锦;远眺四周,山川交错,河流纵横。茫茫的草原和绵延起伏的青山融为一体;草地、松涛、白云相映成章。峰顶的景色壮观至极。登上山顶的人们,聚集在望火楼前,在花毯上尽情地欢呼、跳跃,然后人们又团团地坐下来,欣闻百花之香,畅谈创作体会。不知是谁,即兴谱写一曲:“……山的波涛,花的海洋,巍巍的兴安岭,你是我的家乡”。听到歌声,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吟诗一首——《登罕山》:东风善解人意,助我勇攀罕山。仰望危峰鹰绝,曲径凌空蜿蜒。怪石嶙峋欲坠,古藤缠绕其间辽河文人雅士,丛林匍匐向前。天光顿开一线,望火台前哗然。流云脚下横飞,俯视一小群山。莽原万里一歌,九曲神河潺潺。白桦刚直挺立,人工樟林井然。山光云海一色,群峦碧波涌翻。斯人不游此地,孰知扎旗卓然?下山了,又是一道惊险,科左后旗一位年近五十的女作曲家,竟然在山路最陡处拿起笔来,边走边为吞特尔峰谱曲,她说“要抓住此次罕山之行的灵感”。无可奈何,人们只好在前后护着她。六、去神泉登吞特尔峰的当天下午,我们又去了嘎布尔神泉。嘎布尔神泉位于罕山第二高峰以北的河川上,仍属于阿日昆都楞河水系,与我们下榻的山村直线距离也仅十几公里。但由于群山阻隔,面包车绕行,途中用了近两个小时。一路上,面包车一会儿登上梁顶,一会儿又开到谷地,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冲浪的帆板,极富于惊险和挑战性。一路上,十万亩人工樟松林尽收眼底。樟松林树种单一,排列有序,就好像无数个军团的士兵站着整齐的队伍在守卫着我国的北方乐土。路两旁的牧草更是长势喜人,它们被成千上万束红、白、黄、蓝的小花簇拥着,整个山地就像覆盖着一幅硕大的锦。偶尔还有几只傻半鸡儿来作戏。路旁的傻半鸡儿专门往车前两侧的草丛飞,一翅落地便无声无息。车上的几位小伙子一心要抓一只,可是当小伙子们跳下车,傻半鸡儿不但没抓住,反而被面包车落了很远。由于路上坡太陡,中间不敢停车,面包车非得到山脊才能停。这样,这几位小伙子还得气喘吁吁追面包车。面包车被追上后,车厢里便是一阵笑声。于是“傻半鸡儿并不傻,它比人聪明”的话题又拉开了。面包车翻过一个山脊,又向西北折去。这是一个谷地,与其说是谷地,不如说是河川。河川东的山脉绵延起伏,坡度平缓,植被较差,只在一些谷地点缀着稀疏的落叶树,山麓下有几栋北京平房,居住着三、五人家。河川西侧的山地是群峰兀立,万木峥嵘,大有桂林之山势。面包车停在了河川中央,我们挽腿趟过了一条小河来到西侧的山麓。山麓下有一个不规则的石垛儿,从北、东、西三面围起一个泉眼,正有一位女士在这里汲水。这大概就是嘎布尔神泉的第一泉眼。自这一泉眼向东南约六、七十米处有一段被砾石铺满的河床。这就是刚才所说的人们趟过的那条河的源头。至于这些砾石是怎样移来的,我个人推断,大概是由于山体滑坡后被流水筛选的结果。在这片砾石上,有人为地用天然石块砌成的几眼小井。小井不足二尺深,直径也不足半米,呈多边形。其实这就是人们用于汲水的泉眼。在靠近上游的一个泉眼附近,围坐着十几位农民穿着的人,他们正在泉眼附近闲谈。当问及他们是何许人也,他们说:“我们都是赤峰人,是专门前来饮神水的”。一位个子稍高的男子说:“我们一家人全来了,因为我患了胃病,吃药不见效果,特来饮神水,我一天饮了三瓶,一共饮了六十瓶了,我的胃病明显好转了。我们一家人还准备在这住上些日子”。听了这个农民的话,我也想试一下,因为我的胃也不太好,最怕喝生水,大概这也是一种尝试吧,我一口气喝了一大瓶(矿泉水瓶)。这和往常喝过的生水真不一样,我的胃不但没疼,也没拉肚子,还感到胃很舒服,至于神水上的奥秘在何处,科学上还没有对其做认真的考察,让我们从常理去分析,它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这里的泉水含有特殊的矿物成分,二是泉水发源于西侧的山麓,而西部山地植被条件非常好,有几百种植物,大气降水通过植物根系渗入地下,又携带着对人体有益的中草药成分溢出地表,所以它具有了药用价值。据当地的百姓说,每年前来饮神水的真不少,北京来的也有,国外来的也有。罕山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和职工们,为外来饮神水的客人免费提供了锅灶。由此可见,如果说嘎布尔泉水是神水的话,罕山自然保护区的人们便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了!罕山地区类似嘎布尔神泉这样泉眼有五十多眼,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发现这些神泉的具体年代,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辽代,有一只队伍刚和宋朝打完仗,由于缺乏红伤药,便把一些伤势较轻的伤员全部安置在罕山一带疗养,伤员们用泉水洗浴伤口,结果不药皆愈。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一瓶神水向嘎布尔神泉告别,又回到了下榻的山村。七、回归夜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罕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村,人们不顾一天的疲劳,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记录这一美好的罕山之旅。这天晚上正赶上断电,大概是电力系统看我们一天太疲劳的缘故吧。今天,我们实际上是登了两座山,上午登了海拔1、2米的吞特尔峰,下午我们又在嘎布尔神泉附近登上了一座相对高度二百余米的小山。山虽小,坡度之陡,路途之险有过于吞特尔峰。山体的坡度约70°,人们在宽度不足半米的小道上拽着山藤往上爬。当登到半山腰时,我往下只望了一眼,再也不敢回头了,只要脚下踩的哪块山石松动,人掉下去肯定没命。但是,我们还是有六位勇士登上去了!我们在小山顶上以一首雄浑的《好汉歌》向世人宣告了我们的毅力和勇气。那几位小伙子自然比我更累,因为他们在路上几次追逐傻半鸡儿,几次与面包车赛跑。人们秉着蜡烛一直写到凌晨一点多,刘贵重、葛文龙、张咏几位已写了满满的几页诗。我感到太累了,正要上床睡觉,文龙突然在外面喊起来,“看哪,罕山的月亮!看哪,罕山的月亮!”寻着喊声,我跑出门外。山村的月色的确与众不同,只见半轮金黄挂在东方,月亮已升得很高很高,月下托着一层淡淡的云,真像“笼罩着轻纱的梦”。远处的群山呈黛色,万籁无音,月色显得是那样深沉和凝重。虽然是盛夏,山村的夜是凉丝丝的,因而月光也就有了秋的成熟。看到这如冰似水的半轮明月,凭我地理教师的直觉便马上意识到,当它悬挂在正中天的时候便是黎明,不到一个时辰,将要有一轮红日从东方大地喷薄而出。这轮红日,将驾驭着哲里木文化艺术的紫气,满载着扎鲁特的希望和罕山人的深情,照亮中国,照亮世界!赏月后,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朦胧中,太阳真的从东方升起来,我们又坐上了乌兰牧骑的面包车,车上还有罕山自然保护区的老向导。今天的天气异常的冷!面包车驶向了茫茫的雪地,雪地上有一群野牦牛正在狂奔,有几位老牧民给我们送来了酥油饼和酥油茶。我问老向导:“我们要去哪?”老向导说:“我们要去珠峰!……”醒来了,才知道是一个梦。注:年笔者此行时,走线通过阿拉坦达巴不是隧道,当时还没有开凿隧道;自罕山林场场部去神泉所走的是捷径——山路,不是公路。

脱贫攻坚征稿启事

全旗广大扶贫干部及文学爱好者:

自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广大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冒酷暑,顶烈日,风雨不停地奔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旗文联、扶贫办为了集中展示我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真实记录精准脱贫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挖掘更多的典型事迹,弘扬无私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现在全旗范围内进行征稿。优秀稿件将在《扎鲁特文艺》微刊中专版推出。具体要求如下:

一、纪实性散文稿件,不超过字;

二、诗歌稿件,不超过50行;

三、纪实性图片,需配图片说明;

四、其他文体也可,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语言优美;

五、蒙汉文均可。

六、来稿需用真实姓名,注明单位、工作队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zltqw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b/7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