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0321/4358301.html
一直以来,
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喝中药的禁忌,
有的甚至煞有其事,
充满神秘的色彩。
喝了中药后不能吃海鲜?
喝了中药后不能吃白萝卜?
喝了中药后要戒酒和辣?
喝了中药后要把碗反过来……
由于对中医的不了解,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严格遵守着。而这些禁忌,有时候常常夸大其词,甚至说犯了一个就相当于白吃了中药,让人无所适从。
实际上这些禁忌都是真的吗?每个人都需要遵守吗?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今天来揭开这些禁忌的神秘面纱。
01
煎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它的疗效。
1
煎药器皿有讲究吗?
以砂锅、瓦罐最佳,陶瓷、搪瓷锅也可,这些器皿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忌用铁锅、铜锅等金属锅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2
中药煎煮前要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一般都要经过浸泡,有的人对入口的东西比较注意卫生,将买来的中药放在水中清洗后再浸泡、煎煮。但其实水洗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①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如多糖、苷类、酸、碱等,若用水洗,会因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
②有些饮片在炮制过程中会加入醋、酒、蜜、胆汁等辅料以增强药效或降低毒性,而这些辅料都是水溶性的,浸泡前水洗会将这些辅料冲走。
3
煎中药前要浸泡多久?
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
注意:
※浸泡时间也不是越久越好。时间过久,会引起药物分解及变质。
4
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煎药时长看材质: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注意:
※煎煮中要盖好盖子,防止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到空气中。
※多次煎煮后,将煎煮好的溶液混合后,平均分成对应份数,以均衡药效。
5
煎药如何控制火候?
火候主要包括“武火”和“文火”。武火即大火,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文火即小火,火力弱,水分蒸发缓慢。通常应遵照“先武后文”原则,武火将药物煮沸,然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这样有益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
02
服药的方法
服药时间和服药温度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要记住的:
■服药时间
教科书上建议服药时间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滋补药宜饭前服,以利于药物的吸收。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覆盖衣被,促使汗解。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驱虫、攻下药应空腹服使药力集中,见效迅速。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用,增加镇静安神作用。
对于胃病患者,我建议尽量白天服用中药,有利于补充脾胃阳气,可选择半饥饱的时候,如早、中饭后的1小时左右服用,这样不会影响进食量。如果饭前服用1碗中药,无疑会使胃的空间减少,正常进食量自然就会减少。
■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药物均需温服,达到和胃益脾,减少胃肠刺激。而且对于风寒感冒者最好是热服,以增强解表发汗祛寒的效果。
03
服药时的忌口食物
服中药时一般应少食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康复速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患者。
1.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4.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
5.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您共阅读·秒,感觉不错,可以转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