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志琦
男,汉族,中共党员,公务员,陇上名城天水人。曾长期在青藏高原昆仑山下耕耘生活,打理人生,现在湟水岸边悠闲地欣赏东去的浪花,聆听西来的秦声。工作之余,喜欢提笔涂抹一段生活中的所想所感,自娱自乐。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写给天堂里的父亲
文·赵志琦图·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您走了!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丢下您憔悴孤单的老伴,丢下您不大不小的七个儿女。离开了洒满您汗水、印满您足迹的赵家团庄,离开了和您从小长大、相处六十多年的乡里乡亲,头也不回地走了。
您这是去了哪儿?是去石佛购买种子化肥?是去中滩走亲访友?是去北道城里看望女儿?还是去兰州青海看望儿子?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回家?咱全家人一直站在村口等您哪!
哦!终于看见了,田家崖上山的路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朝我们走来。不错,那就是您,我们的父亲:穿一身儿子多年前穿过的已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敞着前襟;一顶泛黄的草帽,紧扣在大汗淋漓的额头;一双圆口布鞋,落满了行路扬起的尘土;一担足有百十来斤的包谷,伴随着父亲那有节奏的快走,在上下颤悠。忙完田间农活的父亲,带着他的劳动果实向家里走来……是幻觉吗?其实,这就是父亲几十年辛勤劳作中的一个真实镜头。
寸草难报三春晖。团庄,地处三阳川北部浅山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十年九旱。多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上起伏。“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就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您在尽力关照祖父祖母和两个姑姑生活的同时,与我母亲一道哺育了七个儿女。等我们都长大成人了,你们的心血汗水也快榨干了。养儿育女的艰辛哪个知晓?拉扯孩子的寒苦谁能说清?在吃集体食堂的时候,你们宁愿吃半顿饭,也不让我们饿着;在平常的日子里,您与母亲经常穿那些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衣服,省吃俭用让我们姊妹穿上新衣服。鸡叫头遍,母亲推磨的声音已经响起;夜幕来临,您还在地里挥汗劳作。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超常付出和拳拳舐犊之情,在团庄里,我们的生活水准最高,我们也活得最有尊严。无论生活再苦,您没让我们辍学,因此,我姊妹们才有了今天还算像样的饭碗;不管日子多难,您没忘了教我们怎样做人,所以,才有了我们姊妹今天的精诚团结和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能力。
五尺锄头写人生。您不仅将爱心倾注给了家人,同样您将火热的心肠和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奉献给了团庄的父老乡亲。您从未拿过村里一分钱的工资,无偿地为团庄人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成绩几许?任职时间就是佐证;为人如何?百姓心中自有天平。在偌大的三阳川干旱山区,有几个村在上世纪就用了自来水?团庄人办到了。咱们村里的每一个人,不会忘记今天的饮水是用您昨天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您被当作农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革职转任大队会计,但没过两年,您重新被推上了党支部书记的位置。毋庸置疑,在当时的团半大队,无人能弱化您的鹤立鸡群之势。今天的团庄与几十年前相比,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国家的政策因素外,又有谁能否定您数十年为其付出的辛劳?没有昨天的基础,哪有今天的高楼?一个数百人的村庄,谁家的婚丧嫁娶没您的身影?谁家的矛盾纠纷不找您来排解?为别人处处着想,为众人无私付出,是您一生里做人的真实写照。
黄金何处不发光。在生活的逼迫下,您仅仅读完了初级小学的课程。但您凭借自己后天的不懈努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充实了您的知识储备,将共产党的政策向农民讲得头头是道。在村民心中,您是一个出色的农村干部。您绝少有现今干部动辄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但您对团庄三农工作的驾驭却得心应手。许多比您水平差一大截的村干部先后到乡里县里当了吃皇粮的官,上级多次做工作,让您担当更重要的职务,您始终没有答应。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家庭的拖累让您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我们为您的命运叫屈,我们为您的屈才遗憾。您还有一个让众人由衷佩服的特点,那就是您非同凡响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的印象里,您出众的口才,在团庄里找不出第二个,石佛北岸亦无人能出其右。一件普通的事由您来叙述和评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生动、深刻;对老一辈人经历的奇闻逸事和流传农村的一些民间传说,由您娓娓道来,定能收到引人入胜和百听不厌的效果。
宽厚仁泽惠百家。包容大度宽以待人是您品格的基本特征。七个孩子,脾气不同,性格各异,让父母亲生气是常有的事。但是,无论我们有多大的错误,您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也没用刻薄的语言骂过我们。理解宽容以理服人是您处理家务的经典模式。不仅如此,您对外人给您的误解和偏执也表现出了常人少有的大度。当有些人为老院的问题到处散布抹黑您的闲言碎语、逢人便对您说三道四的漫长时间里,我们没见您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跟他们理论一次,尽管我们有合法的庄廓手续和充足的应对理由。因为您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面对某些不通情理不知感恩的人,您从长远着眼,从大局考虑,依然让我们给其送饭菜、送东西,逢年过节带上礼品去看望。而且,您还经常主动上门给他剃头洗头,聊天说话,以德报怨。然而,就在您病重卧床全村人都来看您的情况下,唯独他不来我家给您留下一句宽慰话;甚至,在您去世后,村子里每家都派人前来吊唁的情况下,这位被您最为关照的人在我们家大门口来回转悠了好几圈,就是放不下长辈的“架子”走进来看您最后一眼,最终以团庄村仅有的一个另类没有来给您吊唁。对这样的人,您从来没让我们当儿女的去责备他抱怨他或者不理他。
不如意事常八九。俗话说:祸害活百岁,好人命不长。老天有时太不公平。您才68岁呀,怎么就让您匆忙地离开这个令人留恋的世界?那怕再给您10年时间,让您再关照关照您那还不成熟的七个儿女,让您彻底告别干了一辈子的田间农活,过几天清闲舒心的日子。我们姊妹曾这样天真地设想过:您跟我母亲春天到天水兰州西宁走一走,让禁锢了一个冬天的精神在城市的喧嚣中放松放松;夏天去青海的共和同德游一游,领略青海千里草原的博大与开阔,过一个像春天一样不冷不热的夏天;秋天去贵德尝尝盛名远播的高原水果,冬天返回天水老家安心静养,春节再与各路儿女欢聚一堂。这是一幅充满温情人情的水彩画,多少反映出了儿女们想在二老有生之年尽一点孝心的动机,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父母双全四世同堂的生活乐趣。然而,就这样的一点要求,上帝也没能满足我们,竟让水彩画变成了朦胧画、幻想画。你的不幸逝世,让儿女们的美好计划顿成泡影;晴天一声霹雳,被震晕了头的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归宿在那里。
且看儿女点滴孝。当四弟从电话里告诉我您检查出了胃癌并已发展到晚期的时候,我的脑子似乎被一块巨石猛烈地撞击了一下,短时间内出现的是一片茫然的空白。过去听说过癌症的可怕,略知晚期癌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与绝望。然而我始终认为这样的重病离我们很远。当活生生的现实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面前时,除了悲叹命途多舛外,心里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尽我们的一切能力挽救您的生命。第二天,我姊妹全部聚集兰医院。我们向您隐瞒了病情真相。我们只说您胃里长出了息肉,需要动手术割去。不知是我拙劣的解释出现了漏洞,或者是说谎心虚言不由衷,要么是家医院的举动泄露了您病情的非同一般,总之,冰雪聪明的您没有相信我的话。您说您得的是不好的病,您不想手术;快七十岁的人了,死不足惜。您不愿花大钱给儿女们加重负担,您坚持要回家去。当然,我们不会放弃,何况,四弟与表弟费了好大周折疏通了许多关节,大家全力以赴想把您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最终,您被推上了手术台。
不堪重负百病侵。手术室,人生的十字路口——到了这里的人,有可能朝好的方向走,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也可能往后退,从此加速走完人生的旅程,或者是原地踏步维持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当全副武装的护士将躺在病车上的您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在一种莫名的焦虑、恐慌、期盼交互煎熬的情绪中悬了起来,接着就是一种漫长的等待……多年来,您始终处在一种生活的重压、心境的无奈之中。我不敢断定您的病因源自于心情不好,但是家庭关系紧张导致的郁闷和烦恼在加重您病情的过程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深知,您逝世前的这些年,过得很难,活得很苦。在一种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您染上了重症;在农村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落后受限的情况下,无法确诊病症难以遏制病魔的肆虐;又在您不愿意增加儿女经济负荷、医院检查的情况下,使病情迅速恶化,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想到此处,儿女们深觉愧疚。尤其对我这个当大儿子的来说,疏忽对老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