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喜马拉雅公益活动全球招募第3篇

今天,让我们来深度了解这位特殊的校长吧!

以下文字来自我书柜中收藏的这本《喜马拉雅守护者》其中的一个章节。(约字)故事精彩,不容错过哦!

作者:蒋玲

年,次仁桑珠刚入而立之年,但他成为西藏圣山探险公司领头人已近5年了。他的团队包括高山向导、协作、高山厨师、后勤管理人员,共计百余人。每年的春秋两季,他和他的圣山团队就成为活跃在喜马拉雅北麓的主力登山队,承担了珠峰北麓的修路、攀登、救援及高海拔垃圾清理的职责。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桑珠在承担重任的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许多亟待提高的方面,比如商业登山的服务、企业管理、人文与商业登山的和谐之道等等。   

年3月30日,次仁桑珠在“年春季珠穆朗玛峰攀登活动”先遣队出征仪式上为西藏雅拉香波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们敬献哈达

第一次去拉萨朝圣,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年2月末的拉萨,冬日几乎已经带走了所有的落叶,春天的气息尚显稚嫩,高原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普照着整座城市。藏语中“拉”为佛,“萨”指地,合为佛地之意。行走在这座城里,无论是何信仰,或有无信仰,都会自然融入一种朝圣的态度里。   

风轻摇被阳光洗得发亮的光秃枝桠,搅动着浮在空气里的六字真言。这是桑珠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去拉萨朝圣。一路上,桑珠认识了许多佛像;学会了很多口耳相传的咒语;脖子上挂满了从各个圣地请来的加持物件。他有一种被诸佛菩萨关照着的得意,这种感觉他在学校的课堂上很难体会到,他会刹那间想到,要是不用回学校该多好。   

他真的不用再回盐井的那所让他每天往返24公里、在家与学校之间折返6趟的中学,他被父亲送到拉萨,并非仅为了朝圣,而是留在拉萨求学。到达拉萨的第四天,父亲把桑珠带到一个人面前,对桑珠说:“现在我把你交给他了,他就是你的爸爸,他说的话你必须听,你学好学坏,我都不管了。”说完,父亲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他从自己的脖子上解下一个黄棉绳子编的麦穗状的绳结,贴身挂得已经掉色发黑了,系在儿子脖子上的那串护身符里,随后再次转身,这一次他真的回去了。桑珠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仍没有远离家乡的伤感,他似乎是个不容易被情绪支配的人。   

他抬头望了一眼面前这个轻轻扒着他肩膀冲着他微笑的人,这明明是他的一位陌生的亲人——自己姑姑的儿子,按理应该称呼“大哥”,但从第一天起这个称呼就没顺利地叫出口,他叫了声“尼玛老师”,就再没什么想说的了。桑珠进入的是尼玛次仁创建的西藏登山学校,他成为第一批学员。   

王石(左4)第一次登顶珠峰时桑珠(左1)还是个小向导

入学第一天,他就遇到了人生中从没想到过的麻烦。第一批的20多个学生80%以上来自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和聂拉木两个县,个别的来自拉萨本地,从康巴地区来的只有桑珠一人。同学们是因为他才知道西藏还有个地方叫芒康盐井,他说的康巴话更是没人听得懂,当然来自日喀则地区的同学也听不懂拉萨话。 

 

年1月,次仁桑珠在冲顶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途中

在学校的3年中,桑珠和同学们所遇到的困难不止是语言,简陋的设施、粗茶淡饭、魔鬼般的训练,都成了前两批毕业学员最深的记忆。然而,学校也有两项条件是世界领先的:学校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为他们提供了一座座可以实地训练的雪山;年,法国登山教授高宁又为学校带来高水平的教学,学生们因此接受到了最前沿的登山知识技能。年,桑珠作为第一批学员毕业;年,他又和同学阿旺扎西、小多吉一起赴法国沙木尼接受培训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登山向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西藏登山学校毕业以后,桑珠不断转换着工作环境和自己的角色:法国培训(3次)、英国交流、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中国国家登山队……但是从毕业开始,他始终对一件大事念念不忘。“桑珠,北京申奥成功了!年奥运火炬还要上珠峰呢!”当从电视上看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时,次落激动地一把抱住桑珠。“啊!”次落的话音未落,躺在病床上的桑珠就嚎啕大哭起来。“比我还激动。”桑珠眼泪也来得太快了,有点儿出乎次落的意料。“哥,我是疼得受不了了。”桑珠手术的麻药劲儿刚过,伤口处正疼得钻心。   

在年的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中,次仁桑珠(中)为高山摄像人员之一

桑珠本来是从拉萨赶来北京参加新疆慕士塔格峰登山大会集训的,不慎从怀柔训练基地的人工岩壁上脱落,造成右脚踝粉碎性骨折,医院治疗。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选举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归属城市,也正是他被推进手术室往脚踝处打钢钉的日子。不幸中的万幸,这次骨折没有终止桑珠的攀登生涯。但是从这时起,直到年离开拉萨,这期间他一直无缘去珠峰。年下半年,桑珠被尼玛老师安排在中国登山协会的培训部学习实践,他的上司马欣祥部长是个古生物学博士,同时也是国际攀岩裁判员、国际高山领队,是理论水平很高的中国户外探险教育的先行者。在这里,桑珠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培训经验,也因为一周一次的训练总结而提高了思维和表达能力,之前内向的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乐意与人沟通。这段日子让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远离了喜马拉雅,攀登珠峰的梦想总没有机会实现,始终是桑珠心头放不下的惦念。“马哥,今年的珠峰火炬预演能不能给我个机会?”得知年将举行为年珠峰火炬传递实地演练的消息时,桑珠再也坐不住了,他鼓足勇气向领导提出申请。“好,只要领导给名额,我就给你批假。”马部长自己从事登山20多年,他很能体会一个登山人对攀登珠峰的渴望,但能不能进攀登名单不由他说了算。   

后来,桑珠主动请缨如愿进入了攀登名单。国家登山队副队长次落担任A组的攀登队长,他负责率队从海拔米到米的攀登,并跟踪记录火炬燃烧情况和每天的天气状况;桑珠出任B组的攀登队长,负责其间的运输、选营和建营工作。攀登中,桑珠明显感觉到自己远离高海拔攀登两年多,体能和速度都不及这些每年在山上从事向导和协作的西藏登山学校的兄弟们。   

“桑珠你怎么吐血了?”总算完成了海拔米的建营任务,下撤回海拔米的前进营地,就等着机会冲顶了,桑珠却突然开始剧烈胃痛起来。他在帐篷外弯腰一呕,居然吐出一口鲜血,被队友看见了。“桑珠,请尽快下撤到大本营,要服从指挥。”桑珠原本以为忍一忍能扛过去,谁知病情却越来越加重,直到第五天队友们担心他发生意外报告了总指挥。桑珠被劝回了大本营,一到大本营就立刻被医院检查。“胃部急性溃疡穿孔,小伙子不要命了吗?”医生听说桑珠在山上吐了5天血才极不情愿地撤下来,对他这种拿生命当儿戏的态度很是气愤。桑珠连夜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的厉声呵斥和抢救时的紧张气氛丝毫没令桑珠感到恐惧,他整个人被炙热的登顶欲望全权操控,两个星期后刚出院就给尼玛校长打了“老师,我的身体已经康复,能让我加入王秋杨他们的商业队吗?给我一次登顶机会!”“你想去,就去吧!”尼玛校长知道桑珠有多么渴望得到一次登顶珠峰的机会。这么多年来,桑珠眼看着同班同学、甚至低年级的学生都登顶过珠峰,自己却始终未能如愿,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得到校长的允许,桑珠内心的希望又复燃了,他急忙拨通了马哥的电话,准备请示之后就立马返回珠峰。“不许去!都胃穿孔了,病情这么严重还想上山?赶快回北京!”马哥当场浇灭了他刚刚复燃的希望,他只能乖乖地回北京上班。   

因为这次突发的胃病,让桑珠落选了年奥运火炬传递的人员名单。看着上了正式名单的队员已经开始训练备战,他坐在办公室里仍在琢磨着挤进名单的对策。“桑珠,明年攀登的是国家任务,任务大、责任重,不能有任何闪失,你要有什么事,我们所有领导都承担不起……”登协的一位领导安慰桑珠。“好,知道了。”桑珠只是礼貌性地给了个回应,领导的话并没有打消他参加年珠峰火炬传递的愿望。后来,经高人指点,桑珠专门找了个登协在怀柔基地办活动气氛轻松的时机,单独找到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桑珠啊,有什么事啊?”“李主席,我想和您申请,年能不能给我一个登珠峰的机会。我是以登山为职业的人,如果您能让我加入这次重要的活动,对我从事登山是莫大的鼓励。请相信我的体能,我会刻苦训练的。”   

面对桑珠的申请,李主席没说“不行”,这让桑珠以为李主席答应他了。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向尼玛校长表达了强烈愿望,他说自己不在乎被分到哪个队,只想参与并能有个登顶的机会。不久,桑珠出现在训练场上,他加入了搜狐网的高海拔报道队并担任队长,获得了年珠峰攀登的“入场券”,这让他训练起来动力十足。 

然而,桑珠的珠峰之路似乎注定命运多舛。全体队员到达拉萨后,指挥部一直在紧张部署执行方案,会议天天开个不停。一次高层会议后宣布了一个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原本有登顶任务的三家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有登顶名额,搜狐网和新华通讯社最高只能到达海拔米的前进营地。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取来的机会就这么不翼而飞了,桑珠沮丧极了,就差收拾东西回北京上班了。   

或许真是否极泰来,就在桑珠郁闷之极的时候,好运气居然悄然而至。担任央视高山摄像的队员中有人因体检不合格而被取消了攀登资格,空出来的名额其中一个就给了桑珠。   

虽然一波三折,但机会最终失而复得,桑珠把这戏剧化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为是自己和珠峰难以割舍的缘分。年5月8日,桑珠第一次登顶了珠峰。从年进校以来,在第十个年头,他终于圆梦了。   

坚守珠峰修路权年,25岁的桑珠接任了圣山公司掌门人,并在喜马拉雅北麓米级山峰商业队中担任总指挥。虽然此前桑珠有过多次国内外交流、培训的经验,并两次登顶珠峰,但做总指挥不仅仅需要能力和经验,更需要能够化解矛盾、以理服人的那份魄力。年轻的桑珠能够胜任吗?年之后,圣山公司对珠峰修路权的掌控和坚守,对他无疑是一次次考验。“修路的这帮小子看上去太嫩了点儿吧?”“呵呵,我倒要看看他们能不能打出漂亮的绳结!”“上帝保佑他们,别让我们发现他们建的保护站有什么问题。”年珠峰奥运火炬传递时,中国队独立完成了珠峰北坡从海拔米到顶峰的修路任务,攻克了这一登山技术难点的核心环节之后,圣山公司自信地控制了珠峰修路权。从海拔米的北坳直到顶峰,圣山修路队全程铺设了长达多米的路绳。不过,那些来自各国登山队的“老家伙们”登山出道时的年龄比圣山修路队中绝大多数人的年龄还大,他们最有资格担当这条路线的评委,他们苛刻而挑剔的质疑也着实给圣山修路队施加了压力。   

当然,圣山组建的这支修路组也实力不俗。队长攀登经验丰富,登顶过5座米级高峰;两名主力队员20岁出头,年轻力壮、技术精湛、配合默契;3名负责运输的高山协作高海拔活动能力出色,对珠峰地形非常熟悉。在打每一个绳结时,开路先锋其美和多吉都一丝不苟、力争完美。年攀登季结束,那些国际队的“老山民”虽吝啬好评语,但第二年大家在缴费时却爽快多了。   

事实上,专门组建修路队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稳定的、技术过硬的、配合默契的队伍专职负责修路,彻底改善了之前从各支国际队抽调夏尔巴临时组队、临时磨合、配合生疏、水平不定的局面;第二,修路消耗的路绳、冰锥、雪锥等装备统一采买,可以确保使用的装备是新装备和品牌装备,杜绝了之前从各个国际队东拼西凑、质量无保证和新旧不确定的隐患。第三,专职的修路队可以大大提高修路的效率,避免因修路因素错过好天气周期。   

此后每年的攀登季,修路组登顶,就意味着路线修通。此时圣山的向导会把第一批客户带到海拔米的突击营地选择时机登顶,次日凌晨他们就可以享用登顶的“高速公路”,直通顶峰。若是换了以往,他们将和人挤在这条狭长的山路上,大家已经习惯地把从海拔米开始的这种排长队等待通过的状态称之为“堵车”。   

我和桑珠在洛堆峰的合影

毫无疑问谁掌控了冲顶的优先权,谁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对于桑珠这些职业登山人们来说,登顶不再是登山的目的,他们要依靠自己的攀登能力和创新精神去维护以圣山公司为主导的喜马拉雅高海拔服务体系,让更多客户更安全地体验登山,也让更多的藏族登山天才能以攀登为职业,从而找到更好的生活之路。

爱在喜马拉雅!

爱心厨房公益捐赠计划!

捐助孩子们一个季度的伙食费18万,用爱托起登山摇篮!

让爱心企业的旗帜飘扬在世界之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b/9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