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体验第一期讲稿正课饮食之道2怎么吃

肠胃疏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

昨天讲到饮食之道。饮食之道分为三点。第一点是吃什么?第二点是怎么吃?第三点是谁在吃?是欲望吃,还是感恩之心在吃?

我们先看第一点吃什么。

有些人说“无肉不成席”或者“无肉不欢”,没有肉就没有胃口,我们今天明白了,没有胃口是因为运动不够,这个不是因为菜炒得好不好吃,这个是正知正见。

如果拼命地把菜搞得香喷喷,下很多调料,这就不是正知正见。我们看这个“吃什么”。人的牙齿一照镜,会发现有4颗是尖牙,其他都是平的,是吧?加起来一般有3颗牙,里面有4颗尖牙。

我们说,尖的是什么?尖的是用于撕烂东西的,平的是用于咀嚼磨碎的,像那些草食的牛马一样,要把草咬断。把牛马的牙齿一打开来,全部都是平的,狮子老虎一打开来,都是尖的,所以牙齿构造决定它身体最适合吃什么。

我们人的话,更适合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为什么以前人健康?他自动就符合人体构造的饮食结构,没有那么多肉可以吃。

一个月三十天的话,不就是4颗尖牙比上8颗平牙,是等于比多少?比7。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家庭,一个星期吃上一次,两次肉,就已经够多了。所以这个人体构造一配比出来,我们就知道了,饮食方面还是以少荤多素为健康第一。

还有,我们讲到“吃什么”,以蔬菜为主,蔬者,上面草字头,下面一个“疏通”的“疏”,凡是蔬菜草木之物,适合人体服用的,吃进去能够疏通肠胃。现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我们疏通他肠胃他就好了。

很多心脏病的你用丹参、三七没效果,你用二陈汤加点通肠药,心脏就舒服了。为什么?《黄帝内经》讲,肠胃为什么?为海。十二经脉为江。这个江要听谁的话?要听大海的话。这个大海一旦下来,那所有的江都下来。那大海一旦拥堵,大海一旦起来,那江水就下不来,所以很多心脏病是肠胃堵塞过后,这个心下不去,那个血脉就闭住了。

超载坏引擎,饱食能伤心

所以肠胃病它会引起心脏病,心脏病会加重肠胃病。所以北京徐老师不是跟大家讲嘛,早期的心脏病要治肠胃,晚期的肠胃病要治心脏。心与小肠相什么?(学员们回答:相表里。)

这个就叫做“脏病要治腑,腑病要治脏”,中医讲的叫“脏腑相表里”,所以强心跟通肠法在老师任之堂那里面用得是最多的。人身体要抓主要的,就是说要加强心脏跟减轻肠胃负担,加强心脏动力,就像一辆车一样,就是要加强它的引擎动力,这个车就能够用得好。另外一个要减少车的超载现象。这就是饮食保健。可见这饮食之道简单吧,两句话就讲完了。

所以我们说,吃肉的话,就是在加强心脏的压力,就是肉食比较多,它比较难消化。我们为什么说吃肉容易累,中午容易困。因为你吃了肉一口,肉反而吃了你一口阳气,它需要那些阳气去消化它。所以阳气不够的人,他吃饱一点,他都累。

就像我们昨天陈老师讲,稍微吃饱一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但是如果吃素的话,稍微吃饱一点很快就消化。所以吃素的话,身体非常容易化掉。

血干净,人少病

我们讲过,现在很多疾病是血液病,为什么血液病这么多,肉食吃太多。水至清则无鱼,血至净则无病。水很干净的时候,它就不会长很多细菌病毒。血至净则无病,包括我们进来的时候,大家说,这个蚊子咬了会不会有传染病啊,会不会有类似这些东西啊。

大家不用担心,所有历史记载的传染病,登革热啊,都是外国,都是城市密集的地方。在山村里面没有。为什么?山村里的蚊子都是吸风饮露的,都不是吃臭水沟的水。

血液的浑浊会导致哪些疾病?皮肤病。所以皮肤病的话,很多是血液病。那血液病从哪里来?血液病是先污染了肠道,身体里的血脉都是从肠道里面伸展到周身的。如果肠道不受污染,血液绝对不会污染。

而这个调料要远离啊,特别是皮肤病,我们昨天有学长问皮肤病该怎么防治,第一条就是要能够吃得了清淡的饮食,如果血液流行是清洁的,皮肤瘙痒现象立马减轻,所以很多人一到外面大鱼大肉过后,皮肤病马上犯。一旦吃家里的家常小菜,吃一段时间之后,不要放太多调料,马上就收下来,血液干净了嘛!所以我们血毒清什么的都治皮肤病,这是治标的。

饮食二宝——七分饱、食不言

我们再看昨天讲的饮食之道的“怎么吃”。“怎么吃”要懂得养胃五点。昨天讲到少点跟暖点。少点的话,为什么要少点?我们今天再次要提到饮食二宝。饮食二宝有哪个是最宝贵的?“七分饱胜调脾剂”,最好健脾的不是六君子,是七分饱。

搅拌机你把它放满,它就搅不动。豆浆机你放越满,它越容易坏,所以人的机器脏腑容易坏,不是因为机器脏腑寿命不长,而是因为不懂得使用,所以使用脾胃的就一条“七分饱”。

“食不言乃养心方”,很多心脏病的人他最好吃饭不要讲话。很多老人吃饭不要讲话。为什么?讲话的时候他的气是往上走的,从口里出来,脾开窍于口,吃饭的时候食物是往下走的,所以撞在那里,撞到咽喉,咽炎;撞到食道,食道炎;再着急一点,反流性胃炎,胆囊炎······食不言都可以减轻这些。

现在孩子说,我食不言,那我就看电视或者听音乐,当吃饭的时候,一旦看电视,一旦听音乐过后,你会发现,人的气血全部都在耳朵,耳朵充血,眼睛充血,你看,书看久了,眼睛红乎乎的,眼睛充血。讲话的时候嘴唇充血。所以多话的人容易得口腔溃疡,着急嘛,火都冲到嘴巴去了。

人的气血是稳定的,你哪里充血的话,哪个地方就缺血,所以上面充血的时候,下面胃就缺血,结果脾胃一缺血的时候,消化力量就减弱了,就空虚了。所以保好脾胃,要把这个血气都收到脾胃下面来,吃饭不讲话,不看电视,不听音乐,消化力量要强一倍,所以这是最好的胃肠动力药,你稍微懂得调整,那吃饭半个小时不看不听不说,消化力量要强一倍,你平常吃一碗会撑着,吃多一碗饭都不撑,所以身体之妙在于如何去使用。

少点——会吃好饭没恶病

少点,为什么要少点?养生上面讲,饥时吃饭,饭是宝。你看,我们最厉害的饮食是让我们饿了再吃。这个时候饥饿的吃饭,饭是宝贝。饱时吃饭呢?饱时吃饭,饭是毒。就说你已经饱了,再加个两成,八分饱了,再加个两成,十分饱了,那食物营养消化不良的,不是变成湿气,就是变成脂肪瘤,要么变成血糖血脂,所以说饱时吃放,饭是毒。

这句话它是养生很好的座右铭。一旦贴在饭桌旁边啊,保护一家人的健康啊!以后我们会把这些好的座右铭打印出来,到时候有学员来的时候,大家都发一份。

有一次我有个朋友他家里以前挂很多画,现在撤掉了,不要了,说要学我们学堂书院:饭堂里面就贴饮食二宝,书房里面就贴取经难,经书难,让人升起难得稀有之心,读书就非常恭敬。卧室里面就贴上“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贴上去的话真的是保平安的。你们连看的时候都自觉地不会讲太多话,都不会把电视打开。会吃好饭没恶病,一个人会生病,从餐桌上吃饭的场景就可以看出来了。

我们中医古籍里头有一个秘密。它是什么秘密?所有脾胃病的,我是前翻到古籍里,很早以前看到的,但是我不觉得有多厉害,我以为没什么,后来越觉得古人智慧高。

它就讲到,凡是大病,脾胃病,胃癌这些啊,吃饭前一个小时不能讲话,吃饭后一个小时不能讲话,吃药前一个小时不能讲话,吃药后一个小时不能讲话,这样可以把药力发挥出来。

脾的德是什么——缓慢、安静

为什么?脾开窍于口。所以止语。为什么“禅堂”的“堂”字是这么写的:坣。咦?这中间不是缺一个口吗?它是不要口,它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进禅坣要止语。止语的话,人就容易静定。

这个脾的德是什么?脾胃它是这样消化的(做手势非常柔缓的动作)。这个心脏它是这样动的(做手势比较快速地收缩)。也就是说我们要符合脾胃的节奏去吃饭,这叫顺其性。

今天早上吃饭为什么要大家吃饭把速度放缓半个节拍,平时吃十分钟的,你试着放到吃十五分钟,那你一碗饭可以吃出两碗饭的能量。所以会吃的人他吃少,但干活多,而且精力充满。不会吃的人吃多,干活少,而且还累啊!这就是懂不懂饮食之道的区别。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只停留在“吃什么”的层次,“吃什么”的层次是最低的。“怎么吃”它是中层次的。“谁在吃”那就是高层次。在“吃什么”这个层次上,一般都是指三高的,都是吃刺激口味的,肥甘厚腻的。

苏东坡与中医

苏东坡很有意思,他经常因为性格比较刚直,劝谏皇帝,被皇帝流放。但是自古以来南迁无人回,凡是往南方流放的,流放到贵州,海南的,很少能够回得了中原的。为什么?很多不是抑郁而终,就是因为地方水土不服,活不了,但是苏东坡他可以活得了,他凭什么?

他学医,他懂养生,不是有一本《苏沈良方》吗?苏东坡跟沈括,这位大科学家合著的。苏东坡是怎么养生的?他用座右铭养生,他在南方的那些寮房里头很简陋的,他被流放到惠州,流放到海南,他流放到哪里,哪个地方的文化就兴起来。

他很喜欢戴一个蓑笠,拿着一根竹杖,到各地跟农夫聊天或者干活。他有一个很乐天的胸怀,因为很多大官,他吃惯富贵的食物,看到这个粗茶淡饭,他就郁闷了,不想吃了,最后郁闷死了。

苏东坡懂得转境,这个人啊,念转一切转。记得这句话,念转一切转。转念的功夫很重要。这个念头不转的话,你处在最富贵的环境,你会很苦,念头如果转的话,你处在很清苦的环境,你会很乐。所以为什么老师跟大家讲,这句话很有能量。

他说,如果我们以俗世的要求来过活的话,所有的乐都将变得苦,如果以修行人修学者的心态来过活,那所有的苦将会变成乐。

那怎么以修行人的心态来过活?苏东坡他就做到了,他就在门上贴了一条座右铭,非常重要,他读很多书。这句座右铭基本把我们现代的养生基本都囊括进去了。

瘫痪是怎么来的

第一句是“出车入马,瘫痪之机”。他已经被流放,没有车马坐了,他为什么还能那么逍遥?他就看到很多大富人家,经常坐车坐马的,五六十岁就瘫痪了,所以轮椅都是富贵人家占多数的。

我们农村里面有个阿叔,就在我们镇下面的,他两个儿子都赚有钱,然后说:“老爸,你别到外面打工了,也别到外面干活了,免得别人说我们不孝。”

老爸就说:“不行啊,我不干的话不行。因为我看很多跟我同龄的他们一旦丢掉手中的活不干了,然后给子女服侍,还有坐车去旅游。锄头一丢就频繁地往卫生站上跑,锄头一丢就频繁地拿起药物来。”

所以我们讲过,人生啊都是苦,两种苦让我们选择,一种是吃药的生病苦,一种就是运动的苦,我们选择哪种苦呢?吃药生病苦,你吃一辈子药,苦无尽时。如果我们去挥汗如雨,去劳作,去运动的苦,它是苦尽甘来,那顿饭吃得香,那个觉睡得好,所以就两种苦让我们选择,别无第三条苦了。

这个老阿叔也算是被逼的吧。我们书房上还写到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村里的阿叔传给我们的,很多阿叔讲的话其实都是古人传下来。阿叔讲了一句:苦活是长命人做的。

我们听完后,脑子一下子光明了,再去干活马上转境,所以我们去习劳苦劈柴,你看大家很踊跃,说明大家都有长命的天赋啊。中国曾经对百岁老人做一个调查,发现所有百岁老人都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没有一个百岁老人他会放掉习劳苦的,就是说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的。第二个,没有一个百岁老人他是小肚鸡肠的,所以养生就是养身跟养心。

养心就是要把这个心量放大开来,量大就福大。养身就要不断地去习劳苦,吃苦了苦。所以养身跟养心就这个秘诀,养身体的话就是吃苦了苦,养心的话就量大福大。所以苏东坡他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世事洞明”是养生,“人情练达”能延年。他看到了很多现象,很多达官贵人,不要说富不过二代,自己这一代,自己的后半生都保不了。我们昨天讲的“财多身弱”就是这个道理,都是车马取代了脚步。

苏东坡想:我现在没有做大官了,我现在能够用我两条腿走路,不用坐轿子了,我不会瘫痪了,转念自在啊。所以说第一条“出车入马瘫痪之机”。出去的时候坐车,回来的时候坐马,这是瘫痪的征兆,不用检查,如果你一天走的路少于三公里,五公里,你以后腿不知不觉就已经老化了,双腿不动时,你就在生病老化进行时。

肠胃炎为什么那么多

第二条,“甘脆肥浓,腐肠之药”。什么叫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呢?我们看到砒霜这些大毒之物当然不会想吃,我们看到了这些肥甘厚腻的却想吃,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毒。大毒都是你不认为那是毒,拼命地吃,就变成毒了,叫“饱时吃饭,饭是毒”,腐肠之药啊!

现在癌症之王,最多癌症的就是消化系统的癌症,因为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胡吃海塞,把心脏都塞停了,把肠胃都塞住了,所以腐肠可以让这个肠子腐烂,所以肠炎非常多就是因为甘脆肥浓这四个字。

甘就是甘甜甘美,加工很浓的糖类。脆,油炸的,一炸下去很脆很香的。肥,很多油,肥肥腻腻,吃下去,不容易排出来的。浓,什么东西都放得很浓,喝浓茶,浓咖啡,浓汤水,这都不是养生,在伤身,做菜时淡不了,咸,放得很咸。

甘脆肥浓这些都是会让肠道容易腐烂的。所以苏东坡到南方的时候,学当地的土民,吃清淡的果蔬,而且他心很自在,所以他流放的时候,身体照样养好,而不会被流放了就回不来了。

贪凉中风

那第三条是“洞房清宫,寒热之媒”,就是说房劳过度,又开着空调,风扇,或者打开窗户,很凉,一冻。这个最厉害的,少阴伤寒啊。(学员请求:写出来吧!字写出来。)现在很多人怕寒怕热,为什么?寒热之媒,就是得各种寒热病的媒介—清宫。

很多人要避暑,夏天都要到最凉的地方去。像水手他们在船上,很贪凉。现在航船的人都知道,水手在船上,他是不许在甲板上睡着的,一睡着,第二天嘴巴就歪了,贪凉啊,所以很多中风贪凉,他阳气不足,一阵风就把他脸吹歪了,所以人在沉睡状态,一定要让卧室保持暖,你出点汗都可以。你醒着的时候,你凉不怕。你一睡着的时候,所有阳气都回到脏腑,那寒气就进来。

所以人着凉都是什么时候?睡着的时候着凉最厉害。坐在火车上睡着了,你醒着的时候还不着凉,一睡着就着凉,所以睡着的时候为什么做母亲的半夜自动都要醒来,她怕孩子踢被子。一踢被子的话,一着凉,又要生病好几天。

苏东坡能够做到这一点得力于他有这个养生的意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高压的环境下,如果有这种养生的意识,那吃得很普通清淡也可以活得很快乐。好,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我们中途休息个十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好,感恩大家!

必死无疑的活法

刚才讲到第三句“洞房清宫,寒热之媒”,国学大师南怀瑾很风趣幽默,讲得很直接,他说,开着空调洞房必死无疑。为什么?这样一下去就是少阴伤寒,最厉害的伤寒,少阴是肾,肾伤寒是最难治的。

现在很多感冒为什么一个月半个月很难好,大多是夹到肾虚过后又感冒的,非常难好。肾虚之后鼻炎的,感冒的非常难好。为什么西方的老人很怕流感,一场流感过来,很多老人死掉。他们纳闷:咦?你们中国这么奇怪,不怕感冒!他们一听到感冒,战战兢兢,很害怕。为什么?因为他们崇尚性开放,崇尚纵欲。他们年轻纵欲,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来。壮年的时候纵欲过后,年老的时候,一阵风冷都容易瘫痪。

人的肾是五脏六腑之根。刚才安徽的卞老师跟我们讲到三焦的时候,三焦是以下焦的肾为根底。大风先倒什么?无根树。这个树木里面的根不行了。我们昨天锯的枇杷树,就是那根被白蚁吃了,上个月风一吹的话,就倒下来断掉了,长得好好的,它根如果先烂掉的话,那普通的风就可以把它拔掉。

所以人啊,肾精如果亏耗得厉害,生命质量就下降很凶,哪些地方可以亏耗肾精?最直接的就是房劳,这叫天道祸淫最速。

第二个就是熬夜。你看很多时候,为什么骨伤的骨很难好?很多时候骨断过之后,以后老了容易风湿痹痛。他如果骨伤那半年不房劳,不熬夜的话,他这个骨以后绝对不会有后遗症。他若房劳熬夜,又过用精血的时候,伤口修复不好就会有后遗症。所以骨伤科的老中医都知道:伤筋动骨一百天。

一百天身体是一个循环。其实我们来七天啊,太少了。真正的话,是百天改变命运的。按照我们这种山林生活规律去的话,百天那个人如果瘦的话起码要重十斤,胖的也要减十斤,他就平衡了,都回归到中庸状态。人很多时候很容易焦虑是因为不够厚重。

康乾盛世怎么制造出来的?

我们再回到苏东坡写的第四句,这些名句可是从古籍里面淘出来的,“皓齿娥眉,伐性之斧”。“性”是什么?心性。“皓齿娥眉”就是那些非常漂亮的画,现在网上一点击进去,很多不健康的画,孩子看了的,神都飘到外面去了。“伐性之斧”,性躁心粗就是这样出来的。

康熙那个时候,很谨慎这点,康乾盛世怎么制造出来的?古代皇帝教育他的皇子,二十岁以前不读诗词歌赋。读什么?读经典。等扎根了,心性功夫够过后再读这些唐诗宋词,诗词歌赋。不让他们一下子就在情执里面搅动,让他长身体,所以孩子越晚接触这些情执的东西,对他将来的身体越好。

因为他将来生命的年龄越长久。如果情窦太早开了,花早发必早谢。现在为什么人的寿命变短促了?哺乳动物的生命平均是它发育期的五到七倍。也就是说,你十四五岁来月经的话,你乘以五到七的话,大概你有八十岁到一百岁,甚至一百二十岁的寿命。如果你变成提前到八九岁,那么说明你要早衰了,大概就四五十岁的命。所以花早发必早谢。

花早开者必早谢

为什么我们学医者不可以轻易用很多壮阳催情的药物给病人吃?因为我们知道一开壮生阳的药物,病人马上觉得很精神振奋。包括你们来的很多疲倦的,我们开一些可以壮阳的,可以暖命门除湿的,你们吃了过后马上觉得身体很强健。但这是一个假象,不是究竟根本,是症状解,不是根本解。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上讲,花农冬天可以让花开得那么漂亮,提前开。为什么啊?很简单,在花盆底下埋硫磺,催它。但是开了不久过后立马谢掉,然后整条花都枯掉。所以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很多容易短命?跑去炼丹,服食这些丹药,吃了人会觉得阳气很足,很快意,但是随后呢?随后骨头都变黑色了,骨头都烂掉了。因为他把封藏在骨头里的精髓耗出来,这叫伐性之斧。所以的话,苏东坡说:“我现在已经远离皇宫,还有很多地方,但是我也远离了病苦。”他的心非常自在舒适。

准时点——一日三餐,一生平安

我们看“养胃五点”的第三点:准时点,也叫规律点。准时非常重要。一日吃三餐,一生保平安。我拜访过一位老寿星,九十多岁,他家里都五代同堂了,还生活自理。他家里儿孙非常孝顺,给他买很多东西。但他不轻易吃,而且一买来就送给周围邻居。

大家都说:“您老了,缺钙,您得多吃多补多喝。”老人家听了笑嘻嘻地说:“我一日三餐,一生平安。”老人家三餐都非常准时,吃多少都非常规律稳定。

我们那天讲人会生病,首先它是规律打破了,饮食规律跟睡眠规律,这个时候病的苗头就出来了。很多时候规律一旦建立稳定,那个病会慢慢退下来。所以越没规律的人,三班倒的,这人精神状态越差,越容易生病。所以有智慧的人尽量在事业成就的时候让身体规律起来,他的命会适当延长。生活一定要规律。

我们下午有一个小时定课出坡劳动,早上起来一定要吃早餐,这些都是非常老生常谈的东西,却是很有用的。有时候这些常识比很多知识还重要。我们现在就是对常识的领悟不够。“人弃常则妖兴”,《群书治要》上讲。

“妖”就是这些妖魔疾病。人不要常规这东西,比如说,晚上不适合到外面去,夜不出户;白天应该吃早餐的,也丢掉了,省掉了。这个病就慢慢地长出来了。“人弃常则妖兴”,所以一个人没有常规,那他就只有病了。吃饭的话,很讲究,早餐的话要尽量丰富,晚餐的话,要虚少,所以晚上我们一般熬粥。

古人讲“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什么意思?早上不要让我们肠胃空虚,晚上不要让我们五脏六腑塞满东西。所以现在人讲得更好,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现在很多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病违反了“朝不可虚,暮不可实”这条非常普通的养胃规则。

慢点——蚁食法

第四条是慢点。我们早上都讲过了,读经的第一要诀就是要慢字诀。慢的话有什么好处?它符合脾胃运化的动力,生理构造。老中医干祖望一百多岁,他说他养生就有这四点:蚁食、童心、龟欲、猴步。

蚁食就是说像蚂蚁那样,蚂蚁很多东西都能消化,细嚼慢咽。你看,童心天真,龟欲静定,猴步灵活,我们走路的话,腿脚一拖泥带水,这个心脏动力就已经不足了,心脏压力大,他腿脚就迈不开来。

所以我们跟下面一个比较忧郁的病人讲,你反过来,你先别管什么事情,你努力地做到让你的手脚利索一点。你去看,如果有些老人,假如你家里的老人,你如果有心的话,你会发现,他两年前走路是这样走的,手摆得像钟摆那样有力,说明心脏不错。

然后一年前他走路是这样走的,再然后上个月他走路是这样走的,这个手不摆了或摆动幅度变小。手不摆了,提示心脏就开始要停了,手就像钟摆,它不摆就说明这个钟要停啦。

很多帕金森病的老年人走的时候不摆了。肾主腰脚,心主手,俗话讲的“五指连心”。所以走路的时候你一去看,哪个领导走路的时候手都摆不起来的,赶紧去检查心脏。不去检查的话,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出问题了。

我们徒步穿越,我都不敢跟大家要求太严格。要求严格,徒步穿越是怎么穿越的?是这样穿越(示范手大幅度摆动的穿越动作),这样做就是说让你们没机会打妄想。这样一练下来就一个小时,精神非常足,这次大家来,带着半休闲半体验,让大家明白原来锻炼还有这些办法。

大家要回去的时候自己去公园的时候就这样练。你很郁闷的时候,就这样坚持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候,你就可以换来最起码一整天的精神充足。所以说这个猴步要非常轻盈的。

龟欲的话是什么?龟欲的话就心啊,念头非常静,蚁食的话就吃饭细嚼慢咽,这龟欲讲的是心的功夫,猴步讲的是身体的功夫,蚁食讲究的是饮食的功夫。

干祖望老先生活到一百多岁,人轻盈得像一只猴。人走路的话就可以看出他心底到底装了多少压力。我们要懂得去化解,有的时候我们功夫不够,不能一下子讲那么高深的心性学问,那我们可以练身体开始,因为身心一体,它可以相互影响,通过身体,徒步穿越把那个气势走出来。

淡点——淡味入腑通筋骨

第四是慢点,第五呢?第五的话是淡点,我们讲淡味入腑通筋骨。所以当你身体很多浊气的时候,你就连续吃个一段时间清淡的,少油少盐的,你一下子肠胃刮得很厉害,你不要怕饿,你就多吃这些粗粗糙糙的。养猪的都知道,现在养的猪你要它赶路,赶它个一百米,它就整个脸色黑了,心脏不行,就倒下去了。

以前的猪满山跑都没事。我们那天还听闻到说这附近打山猪的,他打了一只超大的山猪,几百斤的,两个人扛,扛到半路一个人就死掉了,倒下去了。为什么?一个太重,一个平时经常吃肉食,也像养饲料猪一样,所以身体体质直线下降。

以前我们的习总挑两百多斤的担子走十里路,没有换过肩膀,这样练出来。我们空手徒步穿越十公里,还气喘吁吁,这个不能比啊。为什么?因为人肉食过多后,没有耐力。

我们看老虎跟猫它们没有耐力。老虎追羚羊,追到几百米,它可以加速,如果几百米它还要再跑下去,它身体要炸裂,它就受不了。所以耐力还是马牛的强,它们是吃素的。所以要淡点,淡点下来的话人不会那么焦躁。现在很多人说很容易上火,我们说一个火它是火,两个火就是炎,如果再加三点水,就变淡了。所以造字里,要让炎火下来,饮食要清淡,所以古人讲,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草木生机

接下来的话,我们再分享一点。吃饭的时候我们用的是筷子。筷子里头有大学问。筷子有五德。

第一个,筷子是什么做的?竹木做的。木的话主什么?中医讲,主肝,主的是生发,我们拿着竹木的筷子跟拿着金属的筷子有什么不同?金属的象征着什么?肃杀,像刀切啊。你看,一拿到手上凉飕飕的,降啊!有人说金属筷看起来干净一点,或者凹了不断,丢了不坏。其实孩子有生机,你让他拿木筷比拿金属筷更好,源源不断地制造生机啊,所以西方人喜欢用金属制造的,但是中国人喜欢草木的。第一条它就有生机。你看镣铐是什么?金属。一铐下去,它就代表一个肃杀捆绑之气,所以人生病就是因为这团死气,他就需要生机。所以第一条,拿筷子吃饭他就富有生机。

七情六欲

第二条,从筷子的长度来看,古代那筷子是多长?七寸六分。筷子七寸六分的话,它预示着我们拿着这筷子要降服这个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必须在人的可控范围内,不要让它泛滥,就是说这筷子是有表法的。等一下我们还要讲饮食之道还有另外三点:食不气,食不急,食不言三不。食不气,人带着气吃饭,吃饭就是大毒,因为很多人他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找不到原因,医院找不出病理产物到底是什么?经常吃压气饭啊,边吵架边吃饭,或者生闷气的时候吃饭,百脉不调。生闷气的时候你就赶紧拿筷子,你在干什么?就说,你生闷气的时候,你就看着筷子,就说拿起筷子的时候,就要降服七情六欲。不然的话你就别吃饭,你降不服的话,你就把筷子放下去,不要吃饭。所以吃饭就不生气,生气不吃饭。生气不吃饭对自己身体很好的,是真正爱自己身体。现在很多人生气了就拼命去购物去狂吃,这个就麻烦了,那吃进来的都是毒。我们老师湖北农村那边叫做吃了压气饭。这《伤寒论》都没解,《伤寒论》每个方都没法解开这压气饭。

我们村那个村底下有个人跟家里人大吵了一顿,“我不做饭给你吃”,“你不做饭,我到外面吃”。然后就到外面餐厅吃了过后回来,身体就不行了,倒在床上不能动了。一检查又检查不出什么,就是说这个气上下不得,但是又去拍片,什么东西都扫过,都扫不什么原因。这人就不能干活了,很害怕。后来的话就用三七酒,三七泡酒,喝了过后把那气当做跌打内伤来治啊。跌打大内伤来治,这个思维很灵活的。行气活血,这招很管用。所以常生气的人吃了压气饭,一段时间就喝点三七,就把那些郁气化掉。生气一个是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第二生气就是毒打自己。所以每生一次气就是毒打自己一次,再吃饭就是塞在里面,就是大内伤。所以三七酒一吃下,第二天就好了,放几个屁就没事了。要用跌打药,这个气才出来。普通的行气活血的药它还不出来,大内伤要用伤科圣药。所以说食不气多重要啊,一拿筷子,我们就要知道我们要拿得住七情六欲,拿不住你就别吃饭。

竹报平安

第三层的表法是什么?筷子是竹子做的。竹报什么?竹报平安,非常好的字眼。竹报平安的话,竹有什么?它怎么报平安?竹有节。所以《黄帝内经》饮食大道就一句话:饮食有节。怎么有节?第一个七分饱就是一节。节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七分饱,第二个是节省。上面七分饱是节欲,就是说我能吃我都不过吃。另一个是要我们节省,“俭以养德,德全不危”,《黄帝内经》上讲,美其食,任其俗,乐其服,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经典的文字太美了,美其食,不是做美食,不是花心思去拌调料,而是把最普通的食物都吃得很美。

人甘得住简朴,就越来越有德,德越来越足,身体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竹报平安,竹有节,第一个就是要有节制,七分饱。

第二个要节俭。我们现在很多家庭,有时看病,你就看这个家庭,你不用去看那指标。在家里面,你看他炒菜,假如这个菜盘子里经常有很多剩饭剩菜倒到垃圾桶,炒完菜后菜底盘子还很多油,洗都洗不干净的。你看到这种饮食方式就知道这家里人排便都排不干净,这家里人身体有过剩的东西。那些大的血糖血块消化不了。所以节俭不是贫穷的无奈,是身体健康的需要。就是说,你只有外面物尽其用,你身体里面才能物尽其用,中医叫做思外揣内。就是说我这外面关门不会乒乒乓乓制造噪音,我这心脏的瓣膜就非常好,不会给我们添麻烦。我这外面不会开水龙头不关,在那里漏漏漏,我就不会漏精,就不会前列腺炎,这个思外要知道踹内。所以家庭里头要物尽其用,这个“俭”字里面有养生的大道在里面,这里面绝不是贫穷人做的,是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去节俭。这一点很多人没有转过来,包括劳动。我们明天要讲到修身三条,就会讲到这里。

劳动,很多人认为是贫穷的无奈,其实劳动我们在明理书院讲的时候,特别讲了一堂习劳课,跟大家扛着锄头在田地里讲的。劳动是最尊贵的修行,这句座右铭,如果懂的话,马上转念自在,不以苦活为苦,反而能在劳动过程中心生智慧,就如六祖大师,他边砍柴,变舂米,心中仍然能常生智慧。

这些经典座右铭,可以贴在工具房上或者厨房里。大家都喜欢习劳,都能动起来。

动静之道

那筷子第四层表法呢?筷子它是表动静之道。它怎么表动静之道?大家看,拿筷子,如果两个筷子都不动,能不能夹到东西?夹不了。如果两个筷子都动呢?也夹不了。因为它没有平衡,只有一个定住,一个夹它才能夹得起来。

一个定住,一个夹,所以一静一动,养心宜静,养身宜动。所以在家里,一个家庭一般上都是要有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动静结合,家庭就和谐,包括教育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扮严父,一个扮慈母的,这个家庭就能够出有为的人。

这样入动静之道,就入阴阳之道了。你用药你能用动静之道就很厉害了。用一些动药能够行气活血,再用一些静药能够助封藏的,养血生血。看要动三静七,还是动七静三,还是动五静五,这方面的话都是用药的一些要领。

你看我们为什么治疗虚人腹胀用朴姜半草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都是行气降气的,还要加点甘草人参,加点静药,因为他虚,你得让他静下来,但是他又有胀在那里,食堵在那里,你得让他动起来,所以用药之妙不是纯粹的补虚跟泄实,而是要巧妙地去调配好虚实,这叫动静之道。

这是筷子的一个动静之道。我们经常说,动静是一个对,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两只筷子,讲一双,两只的话是停留在阴阳层面,一双它是停留在道上,执于一,万事毕。道一它可以生出阴阳,太极生阴阳。讲“一双”,“成双成对”它就是一个好字眼。这是筷子的第四个德,动静之德。

那筷子还有第五个德,大家想一想。(学员说:天圆地方。)天圆地方,上面方,下面圆。它是啊,它这里面大家都可以去发挥,这里面是灵活的。(学员说:齐心协力),没错,没错,大家思维都很开阔,其实好多东西,不用我们去讲,我们只开个头,大家圆满了。

(学员说,平等、正直......)很好,像这些德,大家都可以加进去,就是说,基本把它稳固好五个德之后,一动到筷子就知道这样想,所以古人的东西是有表法的,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日用而不知。好,今天的话第二堂课我们上到这里。感恩大家!

陈卓玲听打整理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f/1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