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洛阳理工学院(ID:lit_edu)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出品
编者按
气势恢宏的弧形图书馆,碧波连连的镜月湖;古朴雄壮的南大门,长虹卧波的东大门;造型别致的小桥,千姿百态的大树;文萃园中矗立的智者先贤,象牙塔内拼搏青春的少年……对于洛理的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面对洛理校园中某处美景,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副校长董延寿教授的目光,共同追寻这些美景背后的故事……
校园撷英大美洛理(下篇)
作者:董延寿
(王城校区俯瞰图)
王城校区区位趣事
(矬李遗址)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人文积淀十分深厚。这个校区过去是原始人类生活的一个遗址----矬李遗址,属旧石器到新石器石器的遗址,是洛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学校所占的地有一部分是八里洼村的,在原八里洼村又一个著名的“关老爷庙”,祭祀关公的,过去香火比较旺盛,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保护神”,新区建设时,雕像被移走。洛阳理工学院新区两个校区底蕴深厚,是文脉传承的理想之地。
开元校区区位趣事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有两个历史名胜,一个是位于校区东北角的“刘阁老坟”,另一个是从校区穿校而过的“大明渠”。刘阁老,即明代内阁大学士刘健,学校所在地魏屯人氏,是明朝中期辅佐过数位皇帝的肱骨之臣,史书上有很好的政声,刘阁老坟是洛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渠大明渠是明朝时期开凿的人工渠,目的是灌溉洛河以南的百姓农田,是一项久而有之的富民工程。如今,物是人非,历史的积淀以独有的方式服务着后来的人们。
王城校区公共教学楼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公共教学楼西门墙壁上镶嵌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达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学校在教学楼醒目位置书写这9个大字,就是让每个学子学习周恩来总理的这种精神,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日晷
近日校友总会成立暨学校60华诞,上海校友会给学校捐赠了一件独特的物品——“日晷”,摆放在王城校区鼎元广场北端,蓝天白云,亭亭玉立,量光测影,引人注目,是一件具有科学意义的纪念品。“日晷”,又称“日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长达几千年之久。校友捐赠这件东西,寓意深刻,希望母校只争朝夕,有更大发展;希望后昆珍惜光阴,探物究理,有更多创造创新。
“攀登”
洛阳理工学院是省级园林化校园,校园绿树成荫,芳草成碧,文化石随处可见。王城校区公共教学楼前散落着几块奇石,其中一块较大的石头上刻写着“攀登”两个大字,非常随意,非常潇洒,非常飘逸,是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的亲笔所写。二月河,出生于山西昔阳,南阳作家群领军人物,代表作是著名的清朝帝王系列。“攀登”二字是他来原工业高专作学术报告时所写,意即激励学子不断攀登,取得素质学业诸方面的更大成绩。
太湖石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行政办公楼前有个小喷泉,内置一块独特的奇石——太湖石,喷泉开启,水淋湖石,一片祥和,是一处江南园林式的玲珑景观。湖石,又称太湖石、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太湖石通灵剔透,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行政楼前有这样一块奇石,一下子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工作起来不亦乐乎?
镌铭
洛阳理工学院校园里有许多美化环境的文化石,有的是校友捐献的,有的是规划时有意放置的,或在大门口,或在大路旁,或在显要地,与环境相协调,起到了环境美化的“点睛”作用。如王城校区东大门的白色花岗岩奇石,是水泥工艺专业毕业三十年捐献给母校的,由著名书法家李进学先生书写“镌铭”两个大字,深深体现校友对母校的一片情意。石聚天地气,文蕴师生情;上天巧造化,方寸大乾坤。石头是大自然的造化,石头是有灵性的,石头摆在哪里哪里就是一个景观,若与此地的相地条件吻合,就是一个完美的画卷。在现代园林造景中,各种奇石的运用如雨后春笋,如泰山石、黄河石、灵璧石、太湖石等,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审美情趣的提高和人们对生存环境高品位的追求。说到奇石,唐代李德裕有诗赞曰:“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每一块石头都是独特的,只要会欣赏,就会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静心亭和望岳亭
洛阳理工学院校园中有一些传统建筑中的小品,如王城校区的静心亭,开园校区的望岳亭。亭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以小见大的东西,亭的最早意思是“停”,长亭相送,即使此意,后延伸为小官吏,如“亭长”,刘邦曾做过此职。但后世更多的意思是观景的小型建筑,一般建在风景比较好的地方,眺望秀色,放松心情。我校的亭子即有此意,莘莘学子,学习之余,静心屏息,欣赏风景,舒缓心情,动静结合中感悟生活,放飞理想。
静躬园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东北角有一块绿地,绿地上有两块一大一小的膜结构建筑,是学校很有特色的建筑。膜结构又叫张拉膜结构(TensionedMembranestructure),膜结构建筑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与充满前途的建筑形式,打破了纯直线建筑风格的模式,以其独有的优美曲面造型,简洁、明快、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组合,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美丽理工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莘莘学子读书休憩的好去处。
洛理的桥
洛阳理工学院校区中小桥流水,景色宜人,是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理想之地。洛阳理工学院的桥比较多,有拱桥,如冬韵、,有直桥,如鼎元、明德,有曲桥,如春咏、鹤鸣等,造型独特,风情万千,桥上观景,桥上观鱼,桥上凭栏,给人带来遐思无限。桥是连接性的独特建筑,桥的构建体现了许多奇思妙想。洛阳理工学院的桥架起的是学生与知识,联通的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是人才与行业,通达的是理想的彼岸。转型发展,连接社会,是应用型大学的不懈追求。
大明湖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图书馆西北边的湖,是有名的“大明湖”,因是汇集的大明渠的水故而得名。原来仅是一条灌溉渠,因原洛阳大学在此地建新校区,在设计中就围绕中心建筑图书馆楼,规划了大明湖,并用人工的力量让大明渠改道,形成了今天环绕大半个图书馆的大明渠。大明湖长桥卧波,岸边杨柳垂丝,芳草萋萋,桃李芬芳,荷花飘香,是河南高校中一处享有美名的湖水景观。
镜月湖
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有一个精致的湖泊——镜月湖。镜月湖面积不大,平静的湖面像镜面一样能照清人的面庞,十五的月亮也清晰地映照在水中央;湖边杨柳依依,碧波荡漾,莲荷飘香,不时惊起几只水鸟,划破寂静;湖上一曲弯桥卧波,行人或驻足观景,或漫步走过,留下无尽遐思;湖中有一喷泉,须晴日,仰天一喷,气象万千。学校有了水,才有了生气,正是这源头活水,滋润着莘莘学子,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校操场
洛阳理工学院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运动场所多,王城校区两个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一个风雨球场,数个标准化网球场、篮球场;开元校区两个标准化塑胶运动场,一个网球馆,一个小型室内运动馆,6块标准化网球场及其一些标准化篮球场等;九都校区有一个运动场及篮球场、排球场等,至于三个校区的乒乓球台,也是随处可见。运动场地是满足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练的必备条件,也是展现师生健康理念和矫健身影的大平台。
洛理的秋
洛阳理工学院的秋天是很美的,尤其是国庆节的时候,学生大都回家了,教师大都旅游了,校园一片静谧,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现象,难得的沉静,漫步在校园,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种“静”蓄存着动能,就像充电,充的时候是静的,但它是为“动”服务的。真正的、有活力、走得长远的单位和个人,都不是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停下来,“看看风景”,静下来“无为而思”,沉下来“八面观风”,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情景。
文翠园木瓜
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开元校区文翠园的木瓜熟了,满树都是,在蓝天白云绿草地的映衬下分外美丽。文翠园的木瓜是十多年前美化校园时从南阳山里移植过来的,属蔷薇科植物木瓜,也叫北方木瓜、宣木瓜,多用来治病,不易鲜食。它特有的木瓜醇能清心润肺,还可以帮助消化、治胃病,具有抗肿瘤功效,还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著名药方,木瓜煎。文翠园木瓜硕果累累,不正象征着我校升本以来的茁壮发展吗?
鼎元银杏
与此同时,王城校区鼎元广场的银杏熟了,像串串金珠挂满枝桠。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专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其果子叫银杏果、子孙果、白果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上,其味甘、微苦、性温、有小毒,能温肺益气,定喘咳,止带滞,止泻益脾。能抗衰老、保护肝脏、降低血脂。串串银杏,昭示着洛阳理工前程似锦,硕果喜人!
女贞
洛阳理工学院的女贞也不甘落后,女贞果像颗颗碧绿的珍珠,披满树身,构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绿化中用的女贞树比较多,女贞为木樨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女贞为亚热带树种,枝叶繁茂,树形整齐,是近些年洛阳常用的绿化观赏树种。女贞的果实称女贞子,成熟时红黑色,具有滋养肝肾,强腰膝,乌须明目的功效,能降血糖,抗肝损伤等作用。遗憾的是女贞树太多了,如何综合利用尚无良方,让果实白白坠落,既然此物对健康如此重要,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人瞄准这里,发点“洋财”。
杜仲树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东运动场西侧有一排比较独特的树,杜仲树。杜仲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落叶乔木,其树皮为珍贵滋补药材。作为行道树,是校园一道亮丽的景观,为学校平添了许多魅力。杜仲是一种比较好的中药材,补肝肾,强筋骨,治高血压,腰脊酸痛,足膝痿弱等。校园绿化美化讲究多样性,既美化环境,也普及自然界许多知识,起到环境育人之作用。
竹林
洛阳理工学院种植有许多竹子,如开元校区国际学术中心东边,琇园门前、绿园六号楼前,行政办公楼南侧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着君子之道。郑板桥有诗赞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校要培养有学问有气节的人,一旦国之有需,立马驰骋向前。
樱花树
洛阳理工学院是园林化校园,所植树木种类繁多,在王城校区环化楼前有两株十分独特的日本樱花树,是从洛阳工业高专老校区移植过来的,是正宗从日本“带”过来的品种。当时,洛阳市同日本的冈山结为友好城市,冈山赠送给洛阳市的珍贵树种就是这两棵樱花,是作为友好城市象征捐赠的,洛阳市政府又把此树专门种植在洛阳工业高专,象征两座城市的深厚友谊。日本樱花早春观赏树种,着花繁密,满树灿烂,花色粉红,绚丽多彩,象征着友谊,也象征着高等教育事业繁花似锦。
紫藤长廊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太学广场北侧和文翠园南侧有两个著名的紫藤长廊,是学子读书、休憩、交友、畅想的美好场所。紫藤,别名藤萝、朱藤等,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春季开花,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过去洛阳民间缺吃少穿的时候,曾把紫藤花焯水凉拌,或者裹面油炸,制作“紫萝饼”、“紫萝糕”等风味面食,味道特别,令人长久回味。紫藤长廊的紫藤是新区校园建设时种植的,十多年前还是幼苗,如今根深、藤粗、叶茂、花繁,静坐此处,使人如沐春风,流连忘返。
文萃牡丹园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还有河南高校有名的文萃牡丹园。文萃牡丹园牡丹品种比较多,有姚黄、赵粉、凤丹、洛阳红等传统品种,也有从日本、韩国引进的新品种,主要种植在孔子铜像附近。洛阳理工文翠牡丹园的牡丹,是大学生的最爱,每到牡丹花会,前来观花的各地学生比较多,看花不花钱,顺带“逛”校园,用“花如海,人如潮”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是大学校园的牡丹花,有胸襟,接地气,受欢迎,没有辜负青春好年华。
作者介绍
董延寿,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博士、教授。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代史、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和洛阳地方文化。
-END-
编辑:赵燕昌、雨山
图片: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布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洛理工资讯
服务
互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