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讲坛老是胃疼恶心体检却没毛病

撰文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姚树坤

编辑 保健君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防与治

  好多人可能都出现过这样的症状:餐后觉得饱胀不适,吃一点东西就饱了;上腹痛、上腹部烧灼(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烧心),或者嗳气、恶心等。有了这些恼人的症状,而体检却未发现消化道有明显的病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因为您可能患上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主要有:餐后饱胀、上腹胀气、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

餐后饱胀:进食后食物在胃中存留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舒服感觉。

早饱感:开始进餐后很快就感觉胃部饱胀,过早出现饱感,较以前饭量明显缩小。

上腹痛:胸骨下、肚脐以上之间的区域出现疼痛或不愉快的感觉。

上腹胀气:上腹部发紧、发胀的主观感觉。

嗳气:气体经胃或食管从口中排出。

消化不良可分为两大类: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1器质性消化不良:

由明确的器质性或者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疾病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因素、药物性因素、糖尿病等。随着原发病的治疗和控制,消化不良的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2功能性消化不良:

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或者检查发现的疾病不能解释发生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尽管根除了HP但症状仍然持续存在;再如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并不会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长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可能转变成为器质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是指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者一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或者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气、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来就诊的患者占消化科门诊的20%~40%。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该病患者症状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生活质量下降,常伴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需长期服药或反复就诊,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胃排空延缓、胃的顺应性下降、胃十二指肠内脏神经高敏感性、胃肠激素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1胃镜: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了解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具体情况,找到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2核素胃排空检查/钡条胃排空:

通过胃排空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胃排空延缓、胃固体排空功能受损。

3胃顺应性及敏感性检查:

可了解是否存在胃顺应性的异常及胃内脏神经的高敏感性。

4胃肠激素:

通过检查血液的胃肠激素了解胃肠道及中枢神经、内分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1西医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达到较好疗效

西医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推荐选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促动力药如吗丁啉、莫沙比利,或者合并用药治疗,对于治疗失败者,尤其是伴心理障碍者可给予小剂量抗抑郁药(如黛力新)治疗或心理干预治疗。

对于大部分患者,抑酸、促动力、抗抑郁治疗就可达到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上述治疗没有得到满意的疗效。

例如:只能针对部分症状对症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主要症状或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只能缓解消化道症状,难以改善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难以改变患者的患病体质和病理生理状态,难以彻底缓解症状,难以解决停药复发、需长期维持服药的问题。2中医治疗:有效率在75%~90%之间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属“痞满”、“胃痛”等病的范畴。其中的餐后不适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而上腹痛综合征属中医的“胃痛”范畴。

从证候病机的分布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虚(含脾虚湿困、脾虚气滞等)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与肝郁(含肝胃气滞、肝胃郁热等)关系密切。

根据临床分布规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分为4个证型:

①湿热中阻证;

②脾虚气滞证;

③肝胃气滞证;

④肝胃郁热证。

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在75%~90%之间。

如何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

  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该从调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心理调适、保持愉快心情等方面入手。

在饮食方面,首先应该避免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不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不吃过烫或过凉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饭前和饭后不要饮用大量的液体,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太过仓促;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定时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注意进餐时保持轻松的心情,不在吃饭时思考或讨论问题,不在吃饭时争吵。平时也要进行心理调整,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应定期复诊,以防发展为器质性消化不良。

————这里是高大上的分割线————

专家简介

姚树坤

  医院副院长,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老年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精准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联盟常务副主席。

  关于消化不良的各种蒙圈?不懂?疑问?医院网站,查询医院消化科和姚树坤大夫的更详细介绍吧——

欢迎分享给朋友们,让更多的亲友受益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每周一\三\五\推送

邮发代号:82-

▃▃▃▃

中老年保健杂志订阅号:

zlnbjzz

邮发代号:82-

长按识别







































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f/3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