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病人上腹疼痛
就自我诊断“胃痛”,
而自服解痉止痛药物无效,
最后来院就诊才发现原来不是胃病。
其实,
有很多情况能引起类似“胃痛”症状,
比如:盲目服胃病药解痉止痛,
把引起胃痛的“真凶”掩盖掉,
这很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导致病人出现严重后果。
胃病真假难辨,
到底哪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胃痛”呢?
胃痛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临床上胃痛不只是胃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肝脏,甚至心脏出了问题。尤其是现在“头号杀手”——心肌梗死的前兆多数会出现放射性疼痛,也就是心绞痛症状,会引起腹部疼痛,因为胃和心脏的位置比较近,所以将心绞痛引起的放射性疼痛误认为是胃痛的事例很多,但要知道这样会增加生命危险。
胃痛的特点
胃痛一般为上腹部或剑突下烧灼样、饥饿性或齿咬性疼痛,也可表现为隐痛、钝疼,可因饮水、进食、服用抑酸药而缓解。
大多都是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饮食失调、精神因素或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有关。
胃痛的症状
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不洁刺激食物、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
1、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组症状,是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一般来说,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固定的。
2、急性胰腺炎
初期也表现中上腹疼痛,持续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疼痛放射到腰背部。症状此时很像胃痛,但病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有阵发性加剧趋势。
对这样的病人,要认真查体和检查,如:急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胆胰腺B超,腹部CT,尽早排除胰腺炎。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一般起病急骤,突然发作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及呕吐,继而出现寒战和发热,半数以上的患者有黄疸。典型的病人均有腹痛、寒战及发热、黄疸等charcot三联征,近半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征象。
腹痛比较常见,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疼痛的部位一般在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疼痛的轻重程度不一,因胆管下端结石和胆道蛔虫引起的腹痛非常剧烈,而肝门以上的胆管结石,以及肿瘤所致胆道梗阻继发感染所致的APC,一般无剧烈腹痛,仅感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通常可以忍受。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除少数病人因病情危重,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体温可以不升外,一般APC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持续高热。部分病人有寒战是菌血症的征象,此时做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其细菌种类与胆汁中的细菌相同。肝脏—叶内胆管结石所致的APC常常仅有发热,而腹痛和黄疸可以很轻,甚至完全不出现。
黄疸是另一个常见症状,其发生率约占80%。
4、急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图文编辑
张强潘守红
图文审核
孙健
推荐阅读
1、国庆黄金周
医院义诊宣教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2、强化基本训练提高急救技能——我院举办年第三季度技能操作考核
3、医院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
4、我院开展年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知识培训
5、医院关于实行贫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告知
医院回报社会保障健康富美临西
医院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