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医档案
01
本期星医
戴红芳·营养科主任、主治医师
02
所在科室
营养科
03
专业特长
擅长为各类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肾病、肿瘤、危重症、外科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地中、西医营养治疗。04
医院
医院
05
星医简介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的研究、亚健康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师从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罗仁教授。医院进修临床营养。对常见疾病、亚健康、特殊人群的中医药和营养治疗及调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主要为各类疾病患者、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地中、西医营养指导及治疗。
◆◆◆◆◆
星医故事1为胃病患者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患者梁小姐,37岁,肠易激综合征,还有多年的胃病病史。近2、3年来进食后就腹泻,所以吃东西很小心、也不敢吃多,最后导致中度营养不良,体重36kg。就诊时身体虚弱、面色晄白、四肢冰凉,才说几分钟话就开始冒汗、手发抖,并且精神比较焦虑,提及自己平时的不适症状就表现得很紧张。医院的消化科、中医科治疗,但病情都是反反复复,加之主诊医生都嘱咐她饮食清淡、避免生冷和刺激的食物,所以她更加不敢随便吃东西,很怕稍微不小心就加重了腹泻。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营养不良,最后到营养科就诊,希望能帮助她解决进食腹泻的问题。
戴医生详细地询问梁小姐的膳食史(食物的品种、具体数量、有无过敏食物、进食时间及频次等)、进食习惯,并查看了近几年的专科就诊记录。最后综合患者病情和营养状况、并结合中医体质,制定了初步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案中除了常规的补充能量和营养素外,还加入了“肠道微生物疗法”和中医药膳。但是患者仍然有紧张和担心的情绪,有点排斥这份新的方案。戴医生再三耐心地和患者沟通、解释了半小时,最后梁小姐答应尝试。最初的3至5天尝试中,梁小姐进食后仍有腹泻,但次数较前略有减少,而且不是水样便;因为进食增多精神也相应好转,这让梁小姐信心大增,开始相信营养治疗的效果,并完全接受了戴医生制定的方案,主动配合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梁小姐体重增加了1.5kg,她非常开心,终于开始摆脱进食带来的紧张和焦虑了。
相关链接:
栖息在人体的数以亿计的细菌,其种类多达余种,重达两公斤。这些细菌绝大多数都与人共生存,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十分重要。
肠道就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之一,所包含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些细菌就形成了肠内微生态菌群。如果有任何一点点因素扰乱了这些细菌的“生态平衡”,如感染、使用抗生素、进食不洁食物,它们就会开始捣乱,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所以“肠道微生物疗法”就是通过合理地补充三大营养素、益生菌、膳食纤维等,来重建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帮助恢复微生态的平衡,最终达到健康整个消化系统的目的。
(戴医生正在为患者看病)
2保健讲座后的感慨自从成为星医后,戴医生受各方邀请举办了多场讲座,向市民宣讲健康养生、疾病预防、日常保健方面知识,每次讲课后,很多市民会就自身的问题找她咨询。
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阿姨告诉戴医生,因为得了糖尿病,又出现中风的并发症。她很着急,自己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找来很多偏方、食疗,谁跟她说吃什么、做什么对这个病好,她就马上去尝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血糖也控制不理想。
此事让戴医生十分感慨,原本,这是一个如何科学合理做好健康管理的问题,但由于资讯发达,很多医学信息也比较容易找到,纵然,当中的可信度和真实度有待考证,甚至存在失误。但作为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老百姓却不是根据自身的体质求教医生,反而拿自己的身体去当试验田。
◆◆◆◆◆
同事评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戴医生总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就诊时,她脸上总是挂满笑容,认真询问,细心检查,耐心解释,使每一位就诊的病人都满意健康而去。营养科团队在戴医生的带领下不断成长,获得了就诊群众的称赞!她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医德就像一股正能量,传递到我们心中!
和蔼(戴医生正帮小孩问诊)
◆◆◆◆◆
患者感言戴医生非常亲切,讲解病因清楚具体,整个过程中,让我感觉就像在和家人说话一样,特别融洽。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我着想,给我提供了很多饮食方面的建议,让我养成了合理的饮食习惯。真心地感谢戴医生,愿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患者为感谢戴医生所赠送的礼物)
◆◆◆◆◆
星医支招●哪些人可以看营养科门诊?
1.外科手术后、肿瘤放化疗后、长期卧床后营养不良。
2.慢性肾脏疾病、肝病以及胃肠疾病。
3.儿童营养不良、孕妇、乳母。
4.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骨质疏松症、肥胖等。
●营养门诊可以提供什么诊疗内容?
相比于其他专科,营养门诊交流时间长,沟通更加充分。营养医师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或调整饮食方案,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提供肠内营养制剂方案、营养相关药物治疗方案等。除了营养评估指标的测量外,还有身体成分分析、相关的生化检查都可以提供。
◆◆◆◆◆
星医感言现在大部分人都开始注重健康,也会主动的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其中最容易得到和最想尝试的就是有关饮食方面的资讯。电视和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但都是有意夸大某种食物或某种成分的能起到“治病”作用,如:哪种食物(成分)可以治糖尿病、治中风等,导致很多老年朋友就因此而上当,净吃这些所谓的“绿色疗法保健品“,拒绝吃医生开的降糖药或降压药等,最后延误了病情。针对这一点,我想对市民朋友说的是:第一,食物不是药物,它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第二,食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不存在哪种食物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只有我们人类怎么去利用它、发挥它的益处。所以真心希望市民朋友们有病就医院就诊,医院和医生。只有相互信任、充分沟通,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给小健点个赞
文字:医院提供、健康南海整理
图片
医院提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