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逐字稿精神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如何有效

大家晚上好!时间到了,我们就开始了。

今天的主题是讲精神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如何让干预更加有效。谈到这个议题,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咨询师如何做得更好,让来访者的咨询效果更佳。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议题,但我们今天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一个方面是咨询师如何干预,包括自身议题的处理。但其实咨询是不是起效,并不是咨询师单方面的工作,是咨访双方互动影响的结果,所以这里还有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匹配问题,这是第二个议题。而第三个议题,因为涉及来访者自身的改变,其实还有来访者本身自我成长的潜力,我有时候喜欢称之为“翻盘”的能力。所以咨询效果是三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只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会主要谈咨询师的维度。在心理咨询师的议题里,我们先从咨询师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始。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呢?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姜还是老的辣”,我们知道姜越老,或者说心理咨询师在这个领域沉浸的时间越久、个案积累越多,TA自身的成长,不论是专业还是人格水平越深厚的话,其咨询效力更强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又分成不同的几个发展阶段。如果你自己本身是做咨询的,可以根据我所说的几个阶段来评估一下,现在大概在哪里,然后接下来要走向哪里,以及如何去走。

当然就心理咨询师成长周期而言,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尤其在中国环境下的心理咨询师,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当然接下来的管理会越来越严,很多可能是比较年长才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每个人生命积淀的厚度不一样,人格水平不一样,每个人的投入程度和专业积累速度不一样,所以会有各自的差异。而我这里要谈的成长周期呢,是从大体上宽泛的、常规的角度来说的。

我们大致可以把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二年的时候,差不多是新手咨询师,学了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接下来开始要咨询实践。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学了些理论知识,但好像完全在头脑层面,等遇到来访者的时候全忘光了,理论和临床的连接非常弱。也不知道来访者所说的话语里面,究竟哪些是要抓住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究竟如何去理解这个来访者;知道了问题以后如何来干预……可能这一大片都会非常地模糊,而模糊的不确定感势必会带来焦虑感。过度的焦虑通常都和我能不能胜任啊?我到底怎么回应才能让TA满意啊?接下来究竟该怎么样去做啊?如何留住来访者啊?……而这个时候来访者通常也是很容易脱落的。一般来说,前一、二年是处于这样的阶段。

慢慢地在专业上不断地累积,个案也越来越多,可能差不多到三、五年的时候,进入到第二个层面。这个时候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经验了,对自己理论上所学的如何嫁接到咨询中,也开始能有一些连接了;能够在咨询当中使用一些技巧了。自己感觉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胜任感比第一阶段要强多了,在咨询过程中强烈焦虑的部分慢慢下降,好像更能坐得住了,也能去听和理解来访者的问题了。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影响到咨询效果的议题,可能会是咨询师本身没有处理掉的自身议题,或者我们称之为个人议题,可能会反转影响到来访者,这部分有可能会凸显。并且因为学了一些理论,开始用理论去建构来访者的问题,但理论更多地在头脑层面,跟自己情绪体验的连接度还不够,也就是说还没有沉下来。会有一些生涩,或者并不会给来访者带来那么多地情绪触动或者改变。但是慢慢慢慢地,会觉得咨询里能够做下来了,来访者也能够留下来,个案时间有可能会越来越长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自己的个案积累,可能会慢慢觉得自己好像比较适合去走哪个领域、哪个方向,哪些客户能够留下来,哪些就跑掉了……对自己的理论取向有可能开始会有些选择,并且会选择一些长程的系统培训。

那么沿着这个脉络继续前进,可能再继续发展到六到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确定。我究竟是什么取向,我比较适合或擅长的领域在哪里,我主要的客户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以及对来访者能够进行相对而言更精准的评估和个案概念化,在个案概念化的基础上能够使用有效的咨询策略,并让咨询策略发挥效用的能力更高。不仅如此,在处理一般个案的基础上,开始能够hold住或处理更加困难一点的个案,包括在所专长的理论流派取向里,也开始变得更加深入、更加专长。

随着自己在咨询经验等各方面的发展,可能十年以上或者更长时间,慢慢成为自己所擅长领域的资深人士,甚或有自己的学术专长或建树。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评估诊断,抓到核心的靶症状,在这个上面工作的能力越来越高。如果大家去参加过一些大师课程,当大师们做演练的时候,可能这部分的体会会更深一点,你会觉得他好像能很轻松地把握住问题,能很深地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并且似乎更有能力松动来访者的困境并向前推进,当然,这个要非同一般的功力了。

总的来讲,咨询师的成长大致会有这样的发展脉络,就像我们人的成长一样,总归是从年少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且我们自身作为咨询师,随着不管是专业还是人格水平的成熟,势必对于技术的使用和更有效的、更针对性的干预并起效的效力会更大,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脉络。

但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咨询效果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咨询师单方面作用,不像我们去看病,可能拍了片子抽了血,然后医生发现有什么问题、开什么药。我们只要吃药就可以了,药效有没有就看医生药开得好不好,基本上作用是在医生这边相对会更多一点。而咨询过程可能就不是这样,更多的是两个人的互动影响。而两个人互动的话,其实这里未必说一定是权威、专家能够怎么样,里面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咨访关系和咨询互动的过程。而咨访关系的话,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咨访关系的匹配度。

当然有很多因素,我们可以总结来讲个几点:比如生命历程的匹配度,你可能是一个新手咨询师,但你突然接待了一位企业老总。你和他所经历的生命阶段和历程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力量的维度是否能hold住。包括也许你遇到一个有特别严重创伤的来访,这种创伤可能是你自己相对平顺的成长经历不可想象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有不匹配或者承接不了的议题。不仅如此,还有来访者所需要的治疗策略和咨询师所擅长的治疗方式之间的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说来了一个强迫症症状的,拼命在洗手怎么也停不了,那么TA首要解决的是洗手的问题。而如果你自己是个动力取向的咨询师,你根本不知道针对强迫症症状非常有效的暴露反应阻断治疗(ERP),这个治疗策略你根本就没有学过,那么哪怕你给TA做几百次洗手背后动力学原因的解释,可能也没有办法解决给TA带来困境的症状问题,所以这个里面还会有治疗策略需要的和你提供的是不是匹配的问题。以及包括我们做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因为很多都可能是偏长程的咨询。在这里,我们会特别谈到咨访关系的匹配度,也就是来访者闻着味道去寻找觉得跟TA特别合适的咨询师。这里就会涉及人格的匹配,人格的匹配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来访者总是循着熟悉的味道去寻找,这种熟悉感,既能让他们建立起很强的治疗联盟,但也会带来一个困境,也许来访者的困境,正好就困在了和咨询师的这样人格类型者带来的创伤体验上,那么很可能咨访关系就卡住了,可能会困在痛苦的强迫性重复里,但却很难挣脱出来。

当然还会有其他很多复杂的议题,包括如果大家自己做咨询的话,可能会有很深的体会,反正我自己体会是蛮深的。如果当你自己是个不成熟的咨询师的时候,往往来的也是一些不成熟的来访者,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理论取向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能给来访者带来什么样的效力,那这个时候很多来找你的,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问题,好像听说有心理咨询这么一回事情,那找个实习的便宜,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这部分也会影响我们所说的干预效果和咨询效力。而如果自己的职业发展慢慢往上提升,比如说现在很多学了心理咨询的都需要来进行我们所说的自我体验,尤其是动力取向。这个时候的来访者,相对来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来访者,所谓成熟的来访者,就是大致知道自己的困境在哪里,可能想要去找一个什么方向的咨询师,解决的什么样的议题。比如说,我就是想找一个自体取向的咨询师,希望能够解决我的核心自体、自尊的议题,这就很清晰。TA会有的放矢地寻找信得过的咨询师,建立咨访关系。也就是说,比较成熟的的咨询师遇到了比较成熟的来访者。这种关系上的匹配以及干预效力,就会更加好,这是我们要去考虑的。

我们刚才谈了咨访关系的议题,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来访者自身的人格状态。有的时候,我会喜欢用“翻盘”这个词来形容,就是来访者自己有没有能力从创伤或者痛苦中走出来,重新获得人格的成长,这部分其实对来访者自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精神动力取向的角度而言,我们通常会说破除防御。但我们知道对于来访者来说,TA早年的那个痛,是没有办法去承受的,如果能够承受住的话,就不称其为伤痛了。那个伤痛之所以是痛,就是因为那时候的年龄和TA的承受力,接不住,所以只能用些方式去把它回避掉。而这种回避的方式,又使得TA的人格卡在了某个点上无法成长,困在那里了。而这些逃离痛苦的方式,又造成了TA成年以后的困境,也就是说TA其实逃离的是生命当中不可承受之痛。如果想要从伤痛中走出来,当然我们讲的是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等更偏人格成长的维度,因为即便动力取向的咨询,我们有时也会说到不可逾越之痛,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它包包好,不去触碰它,这也是一个面向。而同时另外的面向就是,如果想逾越的话,这个来访者TA自身必须要发展出能够去逾越和冲破这种让TA小时候生不如死、痛彻心扉的痛的力量,这样成长才有其可能。

当然我们使用了一些治疗策略,包括心理咨询提供一个抱持、共情的好环境,让来访者能够在里面慢慢成长。并且在这个柔软的环境中,能够去触碰那些伤痛,就像是在无菌的手术室里一样,不至于打开以后,受到更大的创伤。但即便如此,对有的人来讲,因为人格已经构筑成了,这部分的伤痛会大到没有办法去逾越。那么可能即便做了很多年的咨询,每周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可能改变都并不是很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起效的部分,来访者自身的因素。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谈到咨询能够起效,其实有三因素的对吧?当然讲这样的三因素,其实从另外角度也是想说,咨询师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个神能够去拯救一切。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尽力而为,接受尽力而为的结果,这可能是更现实的一种态度。

刚才把三个重要的因素讲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谈从咨询师的角度上来说,如何让干预能更加有效,或者说在干预的过程中,哪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非常需要我们去







































福州白癜风医院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f/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