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的妙用你应该了解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nkangyinshi/39582.html
作者:医院检验医学部龙一飞
一天上午,小编接到病区医生来电,说病人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一寄生虫活体,想咨询一下检验科是否可以帮忙鉴定虫种。由于以前遇过两例最终都鉴定为钩虫感染的胃肠镜活检标本,所以与医生电话沟通中,小编经验性认为患者感染钩虫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想到虫体已被活检钳取出,还是建议医生将取出的标本存放在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验科鉴定,并且告知医生鉴定结果应以最终的检验报告为准。
图1电子肠镜下的虫体
当标本第一时间送来检验科时,我发现虫体形态特点与猜测的钩虫并不相符。从虫体的长度与外形特点分析,虫体呈乳白色,长度约5cm,前细后粗,虫体粗、细段长度比例约2:3,与钩虫成虫形态(长约1cm,虫体米白色,体形常呈C或S型)有明显的差异。“形似马鞭”——直觉告诉我,患者感染的应该是毛首鞭形线虫,俗称鞭虫。由于小编和身边科室一些资深的检验同事对“鞭虫病”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一直停留在大学期间的书本与实验课上,在临床实践中并未遇到过,所以都希望获取得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这诊断。于是我把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轻压虫体粗段,发现有大量虫卵释放,满视野典型的纺锤形或腰鼓形的虫卵再次印证了我的诊断。只见高倍镜下这些虫卵大小均匀、卵壳厚、虫卵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卵盖、卵内细胞尚未分裂,这都是典型的鞭虫虫卵形态特点。有了充分的证据之后,小编第一时间把鉴定结果反馈了给主管医生。主管医生对我们的检验报告表达了肯定和赞许,并感谢我们为临床进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这个案例中小编再一次深深感觉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检验工作者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图2鞭虫成虫
图3低倍镜下虫卵
图4高倍镜下虫卵
图5高倍镜下虫卵
患者男性,47岁,海南省海口市人,职业不详。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一年余,加重1周”。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痛,疼痛为呈阵发性,餐后为甚,无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夜间痛酸,无腹泻、黑血等,期间并未予以重视及系统诊疗。1周前自觉胃脘部胀痛程度较前加重,为求中医药治疗就诊我院,由门诊拟”慢性胃炎”收入综合内科。查体无异常。
血象:WBC7.58×^/L,中性粒细胞%62.3%,嗜酸性粒细胞%1.6%,血红蛋白g/L;
尿液常规检查:尿潜血1+;粪便检查:粪便WBC、RBC与寄生虫卵镜检阴性,潜血试验2+;
生化、甲功、肿瘤标记物等项目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CT结果:升结肠腔内结节状致密影,请结合临床。
胃镜结果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十二指肠炎球炎。电子肠镜示:盲肠见一白色虫体,予活检钳钳出送检;盲肠、升结肠共2个直径约2mm扁平息肉,表面光滑;结肠肝曲见一大小约6mm×5mm亚蒂息肉,表面光滑;
肠镜诊断为:大肠多发性息肉,肠道寄生虫?待鉴定。
患者经阿苯达唑驱虫,胃肠镜息肉摘除后予补液支持,中药汤剂辩证给予,配合中医特色疗法结合改善症状。经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3日后予安排带药出院。
鞭虫病是由毛首鞭形线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及升结肠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广阔的地区,人是鞭虫惟一的传染源和宿主[1]。据年至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全国鞭虫平均感染率为4.63%,感染率以海南省最高,其次为广西,内蒙古最低,这跟虫卵在外界发育需要更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2]。人感染时可引起肠壁组织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虫体也可刺激肠黏膜神经丛引起腹痛和腹泻,但症状常不典型[2]。粪检是诊断鞭虫感染的最常用方法,但检出率较低,这跟取材的局限性与检验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关系很大。经查阅文献得知,多数患者是口述腹痛后行电子肠镜检查时发现活虫才得以确诊。而且大多患者都合并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这往往也掩盖了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常易被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凌攀,陈闯,等.毛首鞭形线虫回盲部寄生病例报告[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12(4):-.
[2]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