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http://m.39.net/news/a_6185493.html
导读:中医治疗四季肠胃病有何不同?跟着小熹一起来探讨吧~
四季胃肠病的诊治经验人与天地相应,感受四季寒暑,可以有规律地发生疾病。
01
春“困”
患者每到春分前后出现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困倦乏力,或口苦,舌淡苔薄白,脉弦。
温胆汤加减治之。
处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柴胡10g,薄荷6g,羌活10g,甘草6g。五剂则诸症悉减。
丨按语:
春属少阳,春气主升浮,其应人体脏腑为肝胆。部分患者春时肝胆之气当升不升,加之素体脾胃气虚,木不疏土,故见饮食少进、困倦乏力等。
02
“苦”夏
又称疰夏、枯夏,有一部分人,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每到夏季炎热时即纳差、乏力困倦、口中无味,或有低热,舌淡苔白厚腻,俗称“枯夏”,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病人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
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该病最早始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实属肝胆疏泄功能低下,多由中焦湿盛、脾胃虚弱所致,以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治之多愈。
例方:茵陈12g,柴胡10g,郁金15g,炒三仙各12g,木香8g,陈皮10g,姜夏10g,云苓15g,甘草6g,鸡内金15g。湿重加苍术、川朴、霍香、佩兰等。
很多病人盛夏时纳呆,精神短少,汗出,肢体沉重,懒于活动,或胸闷腹满,或便稀,甚至身热而烦。舌淡苔厚腻,脉滑。
平胃散加减治之。
处方: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半夏10g,藿香10g,佩兰10g,薏苡仁20g,茵陈10g,郁金10g。六剂则舌苔褪,症状减轻。
丨按语:
长夏湿气盛,其应人体脏腑为脾。脾苦湿,脾不健运,湿浊中阻故纳呆、腹满。湿热内蕴故发热。另外,湿邪阻滞气机,少阳胆疏泄不及,故口苦、纳呆。
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由于出汗多饮,胃酸冲淡,而且胆汁分泌不足,均可造成消化功能下降而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治当健脾化湿,佐以利胆为宜。
03
秋“伤”
秋分之后,天气由暖转凉,脾胃虚寒之人易犯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或腹泻、便血。
常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处方:黄芪20g,桂枝10g,炒白芍15g,炮姜9g,草豆蔻10g,蒲黄10g,蒲公英20g,黄连3g,吴茱萸6g。
丨按语:
秋天凉燥之气当令,秋分之后,阴阳之气失衡,阳气渐衰而阴气渐盛,人体若不能适应变化则易变生疾病,尤其脾胃虚寒之人对寒凉肃杀之气最为敏感,故易患胃脘疼痛。
04
冬“泻”
五更泻的病人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季为常见,且症状尤甚。
每以四神丸加味治疗。
处方:补骨脂9g,肉豆蔻9g,吴茱萸6g,五味子9g,炒白术12g,炒扁豆15g,莲子肉15g,或加肉桂5g。
丨按语:
肾通于冬气,冬季阴盛而阳衰,脾肾阳虚之人不得天阳之助故症状加重。
用药方面可适当增加温补之品的剂量,防止寒凉滋腻伤阳。
·END·I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田文学术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邹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