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年冬天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只是过了个周末,就从秋天变成了冬天:多地气温骤降,出现大范围降雪。
就连广东也告别短袖,打开了“制冷模式”。
强降温、大风、雨雪……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今冬气候预测:今年冬季我国中东部气温总体呈偏冷特征,季节内冷暖波动大,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
这个冬天真的会更冷吗?寒潮和冷空气是一回事吗?除了多穿衣服还能做什么?《生命时报》( 年1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年平均)或偏高; 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总体来说,我国中东部冬季气温总体呈偏冷特征,季节内冷暖波动大。
年12月至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报图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点击查看“拉尼娜”是什么),但其后期演变趋势和气候影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今年南方会迎来年极端的寒潮吗?
年雪灾是受拉尼娜、中高纬环流和热带MJO活动等众多因素影响。
专家表示,今年冬天应该会有极端寒潮和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但是应该不会有年那么极端,影响可能也不会那么大。
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却越来越冷?
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趋势,它不意味着冬天变热,而是全球升温导致北极的冰块融化。冰川融化的现象改变了全球风的方向和速度,干扰了四季的变化。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也会增大。专家表示,整个天气气候变化的幅度,是明显加大的,暖的时候会更暖,冷的时候也会更冷。
寒潮和冷空气是一回事吗
今年寒潮不仅来得早,也来得勤。继10月中旬出现下半年首场寒潮后,时隔两周,一股“全能型”寒潮又来袭。
常常有人混淆冷空气和寒潮这两个概念。据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四个等级: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在气象学意义上,寒潮有严格的“门槛”。中央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
不过,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寒潮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我们常以为寒潮最频发的时候是最冷的时候,事实却并非如此。
统计分析近11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情况,会发现11月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为什么春秋季的寒潮更容易把人“冻哭”?
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较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冷空气开始前往往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大,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
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各科室医生给你的过冬建议
面对冷空气,光是多穿衣服远远不够,为了让你护好身体的“薄弱环节”,安稳过冬,这4个科室的医生想给你以下忠告。
呼吸内科:
当心感冒、哮喘
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对策
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颈部、后背、肚脐、膝关节、双脚等部位的保暖,以免着凉。
心内科:
心血管很受伤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对策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日常活动也要缓慢。
消化内科:
警惕老胃病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对策
胃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神经内科:
脑梗更易发生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在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对策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心脑血管。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