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65式军服再度闪亮登场,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时的军装真好看!”是的,当年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梦绕魂牵!即便今天,人们对红领章的情结仍旧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电影《芳华》宣传片。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同时进行军服改革。65式军服就是取消军衔制后装备的制式服装。
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解放军报》5月25日发表社论,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其中有一段话:
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这种帽徽、领章非常鲜明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当年6月1日,所有军人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
65式全红帽徽、领章。
年6月1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文章。右图为佩戴全红帽徽、领章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背后是老红军,寓意为继承革命传统。
65式军服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军帽:男、女军人夏帽统一为有沿解放帽,冬帽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
军衣:男军人冬、夏服均为立翻领,衣襟扣为5粒褐色光面胶木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四袋,胸袋扣内藏;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女军人夏服为小开领,两个下挖袋,3粒衣襟扣,冬服同男军人。颜色——陆军草绿色(国防绿),海军灰色,空军上绿下蓝。面料——全军不分官兵级别,一律夏服棉平纹布,冬服斜纹布。
65式陆空军战士服。
穿65式军服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
识别标志: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3点,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分四周扎线(前期)和胶裱背(后期)两种。
军鞋:一般使用军用胶鞋(即解放鞋)、军用黑布鞋,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年女战士配发黑色凉鞋。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翻毛皮鞋。
腰带:分两种。外腰带(武装带)干部为革制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靠革制卡别调节长短;战士为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或铝镀铬,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革制武装带。内腰带(裤带)为帆布或革制,靠金属带头调节长短。
还有挂包、雨衣等。
《芳华》剧照:布基胶面雨衣,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军装备了半个世纪。
《芳华》剧照:初到军营的何小萍第一次领被服装具:军衣有单衣、罩衣、衬衣、绒衣、棉衣、大衣、军帽、军鞋、袜子、手套等(按季节发放),还有一次发齐的棉被、棉褥、毛毯、蚊帐、雨衣、挂包、腰带、背包带、毛巾、脸盆、水壶、饭碗、牙杯等,可谓一应俱全。
穿上“的确良”军服小伙帅呆了!
65式军服简单实用,但是衣料过于单一。针对65式纯棉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勤部组织有关单位从年开始,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50%、锦纶17%、棉花33%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总后勤部年6月4日批准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并于年装备全军。
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退色的优点,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的确良”的原料聚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国公司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的确良”。
“的确良”军服。
《芳华》剧照中的“的确良”军服。
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过一篇文章《的确良军装》,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在部队时穿“的确良”军服的经历。
“换发新军装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战士们日思夜想,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过去的旧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的,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但外表却不挺括,尤其是下水过后,特别容易起皱纹,不平整又缺乏弹性。新军装的面料是“的确良”,一种涤纶的纺织物,与棉混纺,特点是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和干得快。这容易洗和干得快对一个军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当然,对我们而言,新军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平滑和光亮度高。这一点,年轻的士兵最有体会。当我们身穿绿色的“的确良”军装,再佩戴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心情也是晴朗的。
“的确良”军装改善了我军65式军服外观。解放军战士穿着崭新、鲜艳的“的确良”军装走在大街上,真是“帅呆了”!公众的“回头率”明显提高。
说说文工团的演出服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芳华》片中不完全是“的确良”军服,有些镜头里穿的是文工团演出服,面料是毛料的,为毛哔叽或毛凡立丁,质感更加挺括、平坦、光滑、厚重,穿着效果当然要比“的确良”好。
毛料文工团演出服。
我军在~年实行军衔制期间,55式军服校以上军官礼服、常服均为毛料。取消军衔制后,为节省开支和体现官兵一致,取消了毛料军服。除海勤干部、战士仍发呢服外,全军干部、战士军服用料一致,均为棉布。
到了70年代初期,由于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我军部分人员开始装备毛料军服,最早先从三军仪仗队开始。
年2月21日,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派出了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伍。这是中国历史上仪仗队执行任务最大的一次阵容。他们的毛料军服、军大衣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新做的。此后,解放军仪仗队开始穿毛料军服。但军服样式不变,仍是65式。
穿毛料军服的解放军仪仗队,威风凛凛,充分显示了大国威仪。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尼克松望着军容严整、气宇轩昂的仪仗队称赞说:“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个。”
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批准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上报军委《关于驻外武官处人员恢复毛料军服的报告》,驻外武官开始配发毛料军服:夏服为凡尔丁;冬服武官为华达呢,译员为毛哔矶。
此后不久,我军军乐团、专业宣传队开始配发毛料服装。所谓专业宣传队,就是有正式编制的原文工团。按规定,大军区以上单位及海军舰队、军区空军才有专业文工团。从“文革”初期开始,部队各专业文工团均称“宣传队”,如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称“北京部队政治部宣传队”,海军文工团称“海军政治部宣传队”,铁道兵文工团称“铁道兵政治部宣传队”等等。军以下部队宣传队,是非正式编制的,称“××部队业余宣传队”。
年8月16日,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宣传队、军乐团和仪仗队演出服、礼服规定的通知》,规定从年6月起陆续换发新的毛料演出服、礼服。
配发的范围:凡是各军区、军兵种、各总部和海军舰队、军区空军经中央军委批准定编的宣传队和总部的军乐团、仪仗队均按编制人数配发毛料演出服或礼服。其中,行政、勤杂和舞台服务等不登台演出的人员不配发演出服。
服装制式:宣传队、军乐团为干部制式;仪仗队按队列要求为干部、战士两种制式。
服装用料:夏服为凡尔丁;冬服为毛哔矶,大衣、栽绒帽为交织马裤呢。
穿毛料服的解放军军乐团团员。
当时军以下各部队业余宣传队不发毛料军服。《芳华》片中的毛料演出服,就是有正式编制的宣传队配发的,而且应该是年以后。
穿毛料演出服的《芳华》剧组主要演员。
海军恢复大沿帽和水兵服
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普遍认为65式海军服过于单调,颜色和式样与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相差较远,不适应舰艇部队特点。
年,海军着手研究恢复年以前的军服颜色与式样,并于年7月14日向中央军委请示报告。年4月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联合发出《关于海军改革服装样式的通知》,决定年“五一”节海军换发新式服装: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干部服制式不变,戴大沿帽,女同志戴无沿软帽,战士恢复水兵服,戴水兵帽,夏服为布料。冬服为全蓝色,干部和陆勤战士制式,舰艇上的部队为蓝色呢服,呢大衣,呢栽绒帽,战士着水兵呢服,航空、陆勤部队为棉服,布栽绒帽。水兵服领章改为长方形红色小肩章。干部腰带颜色、样式不变,与陆、空军一致,战士腰带为蓝色,样式不变。舰艇上的部队穿黑色鞋。
海军换装后全红帽徽、领章不变,但由于水兵服没有领子,领口位置是披肩,没法戴领章。但“两面红旗”又不能取消,于是就将领章改为国际通用的方形肩章,仍是两面红旗。水兵服戴红肩章,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74式水兵服(上白下蓝)
74式水兵服(全蓝)
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海军军服和全军女军人夏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但还属于65式军服系列,只是65式军服的“改良版”。年5月1日,74式军服一经亮相,立刻引起军内外广泛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