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天气可谓频频“变脸”,时而晴朗时而又雨雪交加,让不少人的身体都吃不消。过去的这个周末,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不少:门诊候诊室早早就排了长队等待看病,配药房的输液、口服用药一盒盒被送出窗口,输液室里护士们走动、换药、打针,忙得不可开交。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类疾病等类型的病人成了就诊“主力军”,患病的儿童更多,孩子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哭泣声急煞不少家长。
一不舒服赶紧治
别让孩子吃苦头
在苏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候诊区内,坐满了等待就诊的患儿。即使被捂得严严实实的,可咳嗽声还是不停地从孩子们的口罩中传出。“我家孩子的感冒就是上幼儿园时被传染上的,到现在都没见好。”“刚开始孩子只是咳嗽流鼻涕,我们也没太当回事儿,结果突然发起烧来,检查结果是肺炎。”“腹泻好几天了,什么东西都吃不下。”……随机一问家长,10个孩子里有8个的病因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鼻塞、咳嗽、流涕、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孩子一个月前就有轻咳的症状了,在家给他吃了点咳嗽药病情减轻,后来气温反反复复,一变天厚衣服没有及时穿上,他就感冒了,一直在咳嗽。”王阿姨抱着快满1岁的孙子小宝看病,本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最终被诊断为肺炎。“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冬季发病率最高,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发热,并伴有喘鸣。”苏大附儿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孙惠全分析,由于肺炎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很多家长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容易延误病情,导致感冒引发肺炎。肺炎的重点人群是年龄不足两岁的婴幼儿。一般来讲,呼吸急促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呼吸急促、频繁咳嗽、持续三天以上高烧不退、精神气色不好、嘴唇发紫时,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为什么孩子容易在冬季患上上呼吸道疾病呢?
据孙惠全介绍,病菌在秋冬季本身就比较容易滋生,这一时期婴幼儿免疫力和抵御力较弱,而冬天大家不一定会有经常开窗通风的习惯,导致空气流通性差,因此婴幼儿更易患上肺炎。“如果肺炎加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脓胸、脓气胸、脑炎等并发症。”孙惠全说。
不过他也提醒,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儿童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家长们不必过度担心。只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室内常开窗通风,少去或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孩子营养均衡,就能做好预防。而孩子一旦出现不舒服,应当及时送医。
呼吸道疾病成年人也要预防
虽然成年人身体素质相比孩子来说要好很多,但是在这样多变的天气下,“中招”的人依然不少。一位25岁的年轻小伙小吴因为感冒正在挂水,咳嗽不止,脸色苍白。“我一直都不怕冷,平时也没穿很多,看来太高估自己的抵抗力了,防寒保暖真的很重要。”小吴告诉记者,因为坐办公室里办公,室内暖气开得很足,导致内外温差太大。记得上周四没穿外套进进出出办公室好几趟,他猜测可能就是在那时候感冒的。而市民小惠则是在连续多天加班、高强度的工作后发病的,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多痰、咳嗽、流涕、发烧,被医生叮嘱要连续挂水3天,其间定时吃药,还要注意多喝水、休息。
“冬天,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为气温降低时,病毒、细菌更容易存活,加上人的鼻黏膜受到冷空气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医院本部呼吸科医生徐利浩介绍,近阶段呼吸科门诊接诊量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备受困扰的病人不少。冬天寒冷空气也相对干燥,即使成年人呼吸道已经成熟,但抵抗力相对其他季节还是很低的,老年人、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或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就比较容易患上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很重要。
而防治措施,成年人跟儿童差不多,要适时添加衣物,注意饮食营养,同时要保证睡眠,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另外徐利浩特别提醒,普通的感冒可以凭借身体的免疫力自愈,但是现在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属于流行性感冒。针对病毒容易传播的现象,勤洗手显得很有必要,另外如果家里有人已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更要注意保持居室的通风透气。
冬日防寒肠胃也需要“保温”
最近,出租车司机陈先生遭遇了一次痛苦的看病经历:前一天傍晚6点,匆匆吃完晚饭后接替同事开夜班,不想到了晚上10点开始腹痛,紧急停了几次路边上了几趟公厕,可腹痛还是没有好转。到了半夜12点实在受不了,直医院急诊室。一查原因,原来是有胃溃疡病史的他,在晚饭后吃了两个橙子,再喝了一杯凉白开。
“很多食物在夏天里吃没问题,但到了冬天,还是常温但是吃进肚子就会不舒服。”医院本部消化科主任张金坤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就接诊了几个病人,都是因为饮用、食用直接从冰箱内拿出来的牛奶、水果导致的腹泻和腹痛。(话说小编就有俩同事,今天就拉的稀里哗啦的,也不知道吃了啥玩意儿,现在只能抱着马桶办公了,想想也是挺醉人的,希望她们能早日正常办公吧。。。)如果平日里肠胃功能较好的、胃耐受力高的人,可能一次两次的刺激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有胃病的病人,则要十分注意了。另外,张金坤提醒,这个季节,很多市民没有选择把食物放在冰箱,认为温度低食物不会变质,但事实上细菌还是在繁殖。消化系统疾病多发于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由于饮食习惯不良,如寒冷的天气里吃冷饮或饭菜不加热就吃等可导致胃病多发,因此,肠胃的“保暖”很重要。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不少市民会觉得腹泻是因为吃到生冷、变质食物,事实上,冬季拉肚子很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负责人介绍,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即便不用药,一周内也能痊愈。“病毒性腹泻还未引起市民足够重视,稍有疏漏就会引起病毒扩散传播”,因此他提醒大家,平时经常洗手,不要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食物。
老年人户外运动 不能太“任性”
寒冷季节,人身体的外周血管也会在低温的刺激下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这时可能就会供血供氧不足,引起一系列诸如急性心梗、脑梗、心绞痛等疾病。而对于本身血液黏稠度较高、血管老化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每年冬季,医院都会面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高峰。
市民郝大爷每天一大早都会从家里步行到大公园,找其他“老伙伴”一起活络筋骨:打打太极拳,跳跳交谊舞。没想到近些天寒潮来袭,郝大爷在清早出门2小时回家后,突然脑溢血,老伴和医院抢救,发现左脑内出血20ml,所性及时医治,病情得到控制。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曹勇军分析,一般脑血管发病,跟血管状态有关。老年人的血管对外界物理变化、气温变化的调试能力较差;而无论老年还是中、青年,有家族发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会导致危险脑血管疾病发病系数的增高。
为此他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除了防寒保暖外,进行户外运动也要讲究时间和温度。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动不足,晨起后如果突然大幅度锻炼,容易导致神经兴奋,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相比清晨,晚饭后才是最佳锻炼时间。因为大部分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较为密集的公园里,傍晚是一天中空气含氧量较高的时候,而且温度比清晨相对高些,适宜锻炼。同时,老年人运动量不宜过大,量力而行,可进行快走、慢跑、伸展运动等适当运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