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热爱养生的朋友们,大家好!
1
胃痛分为外感性和内伤性疼痛类的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一类。我们经常讲疼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现在讲的是慢性胃痛。假如你今天喝了杯冷水,突然胃痛了,这不是在我们今天讲的范畴。中医把胃痛分成了外感性的和内伤性的。由寒邪、热邪、食积所导致的胃痛,叫做急性胃痛,而这种急性胃痛一用药就好。今天讲的胃痛,它的典型症状是胃脘部隐隐作痛,遇到一些情况,例如吃得太多或者食积,或者受凉了等,导致疼痛加重的现象。有些人可能还伴随着其它的症状,例如胃胀,嗳气、呕吐、腹泻、反酸等,但以胃痛为主。像这种患者去做检查的话,常常发现有浅表性的,或者萎缩性的胃炎。而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糜烂性的胃炎。如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阴性和阳性都有可能,但在中医上,都属于胃痛的范畴。2
导致慢性胃痛的原因什么原因导致了慢性的胃痛呢?从它的病机上来讲是慢性的。久病多虚,脾胃一定是虚弱的。这里的虚有两种虚,第一种,它本身的机能低下,我们把它叫做气虚。另外一个虚是气虚以后它的温煦失职,所以它就会出现一种虚寒的表现。所以这类人常常会吃点凉的东西,疼痛就会加重,吃的多了疼痛也加重了,是虚寒性的脾胃虚弱。
大家要注意,脾胃虚弱不一定疼啊?那他为什么会疼?中医里能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叫不通,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形成淤了,就不通了。第二种是不荣则痛,也就是说气血津液要荣养脾胃。
而现在不能荣养了就会出现疼痛。不能荣养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淤了。所以不论是不通则痛,还是不荣则痛,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致病因素,那就是瘀。
瘀一定是虚了,滞了才导致的。因此平常有点隐隐作痛,是由寒则淤、虚则淤所导致的。在一些诱发或刺激的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疼痛的加重,气滞了、血瘀了。
3
治疗脾胃疾病的12个字因此这种胃痛本是虚的,标是实的。脾和胃之间一个是降,一个是升,我们把它叫做升降相因。一个要把吃的东西纳进来,一个要把它运走了,所以叫做纳运相协。胃是喜湿恶燥的,脾是喜燥勿湿的,一湿一燥,燥湿相济。整个脾胃系统的疾病的治疗紧紧围绕着“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这12个字。
脾胃虚弱了,就会出现升降、运纳、燥湿失调的问题。所以胃痛的朋友要么不想吃饭,要么大便不正常,要么出现胃胀问题,不升不降。要么有些人口腔异味,发干,舌头发燥,都是这些问题所引起的!
既然我们找到了它的根本,那么我们从治病求本的原则上来看,一定就是以健脾和胃为治疗的大法,结果是要去掉疼痛,所以叫做止痛。在这里要注意,止痛可不是用止痛的药,我们是要从根本上调理达到止痛的目的,不让它痛了。
4
慢性胃痛的治疗方法健脾和胃,我们要用的是党参、茯苓、炒白术。要解决它升降的问题,要用陈皮和半夏。有血瘀,我们就要活血化瘀药让它通。在治疗胃病的药物中有两个药物是可以活血的,一个是做生山楂,一个是做鸡内金。
在这里是用鸡内金还是用生山楂?其实生山楂的效果就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就只是隐隐作痛或者疼痛,它没有反酸,胃里面不感觉到酸的情况下,那我们当然用的是山楂,最好是用生山楂。
因为生山楂它不仅仅是个消食化积的药物,而且还有着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当然了前提是不吐酸水,没有酸。如果有酸我们就不用生山楂了,就要用鸡内金。
胃气要向下走,所以我们在升降相因的前提下,尽量的保证胃气向下走,也就是增加胃的蠕动,就要用枳壳。现在还有血瘀,我们可以用炒蒲黄,因为它是粉末状的,我们煎的时候要用布包起来。
再一味药物叫做五灵脂,我们也要把它给包起来。炒蒲黄和五灵脂一起,在中医里把它叫做失笑散。是什么意思?就是我现在胃痛很难受,脸上也没有笑容,吃了这个药以后笑声就回来了,所以叫失笑散。
急则治其标,现在胃在痛,我们还应该止痛。最常用的止痛药我们就用元胡。治本的有了,治标的有了,治痛的也有了,自然而然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告诉大家剂量,党参9-12g、茯苓9-15g、炒白术6-10g、陈皮9-12g、半夏9-12g、枳壳10-20g、炒蒲黄6-10g、五灵脂9-15g,元胡9-12g,如果没有泛酸,我们可以用生山楂6-10g,如果有泛酸,我们就用鸡内金6-10g。
按照这个方子用药,困扰到我们胃痛的问题基本就能解决。当然所有消化类的疾病有一个原则,就是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按时定量吃饭,情绪要乐观,适度锻炼。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往期精选推荐
一症一讲15
胃酸—让胃不泛酸的好办法
一症一讲14
胃胀—难以名状的胃不舒服
一症一讲12
颈椎病—如何拯救我的颈椎?
以上文稿有删减,完整版可听录音
语音主讲:竹老师
文字整理:小朱
俊诚医理说道
懂医理,方能不入养生与治疗的误区
帮助更多人,点在看↓↓
关爱青少年儿童白癜风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