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教育部专项督查幼儿园办园行为

近期网曝个别幼儿园存在“虐童”现象,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地方有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

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对此类事件一定要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监管督查力度。

教育部强调,要按照《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要求,对一切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行为的幼儿园和教职工必须进行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家长如何防范幼儿园虐童?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虐待儿童的事情离我们很远,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其实并不是!

除了这些在身体上虐待儿童,真正值得每一位家长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孩子没被殴打,就不叫虐待!孩子最容易遭到的暴力,是语言暴力。

这种攻击形成的伤痕不会留在身体上,却会留在心灵上,甚至久久不愈。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承受着外界的苛责与批判,他们人格中消极一面就会得到滋养,不断壮大,这一面被称为“反自我”。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也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爸妈没有经过你同意就把你带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不能避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那些坏人,我们要做的是:拥有强大的内心,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这7招,帮助天使反击恶魔

针对近期网曝个别幼儿园存在“虐童”现象,教育部进行回应,并已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监管督查力度。同时,另一方面,家长该如何防范幼儿园虐童呢?一起来看~

1

当孩子刚入园或转变就学环境时

家长应密切孩子的情绪

因为低龄幼儿常常难以明确说明自己有没有被欺负、被谁欺负,所以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格外警觉。如果孩子的表现与以上描述符合的越多,起码说明孩子在幼儿园内遇到了人际问题。

具体表现有:

1.经常头痛、胃痛或呕吐。

2.做噩梦(尤其是周日晚上或贯穿周一到周五)。

3.总是在上学前大发脾气;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变化很大。

4.行为方面有很突然的转变。

5.爱说一些自嘲的话。

6.找借口在家休息,不去学校,对学校一点兴趣都没有。

7.对父母说老师不喜欢自己,抱怨老师总是挑自己的刺,抱怨总是被老师大声训斥、羞辱。

如果发现你身边的孩子可能遭受了凌辱,请你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对他,勇敢果断地反映问题,而不是冷眼旁观。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但别忘了告诉孩子当老师和同学令他不舒服时,回家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鼓励孩子诉说自己的不愉快。

若孩子受到威胁,常常因为害怕而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家长。这就需要家长跟孩子聊天时用上小技巧,引导孩子分享只属于两人之间的“小秘密”,让孩子有安全感,自然就会愿意诉说。

2

尽可能让孩子3岁后入园

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不过,仍需要家长每天以“讲故事”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回顾幼儿园生活,增强家长对孩子动向的掌握。

家长可以这样做:

1.为避免引发孩子的消极情绪,切忌一放学就询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可以选择吃完饭读书、洗澡的时间,启发孩子尽可能具体地描述一天的经历。

2.开始时,家长需用问句主动引导孩子:今天跟谁玩了啊?(小A还是小B?)最开心的是干什么?有没有和谁闹脾气?

问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人物、时间、地点、冲突(这里的冲突是指引起较强烈的情绪波动的事件,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难过的)。

3.家长之间可以反复演练给孩子看。比如妈妈告诉爸爸:“我今天带着宝宝去坐滑梯。我们遇到了小A,她给了宝宝一块巧克力,宝宝特别高兴……”回顾时要像拍电影一样展现画面给孩子,帮助她回想与事件重放。

3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当幼童遭遇霸凌,内心可能极度混乱:恐惧、委屈、伤心、愤怒、绝望交织。平时父母就可以教孩子认知情绪。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可以做给情绪命名的游戏。比如当孩子得不到想要想要的玩具大发脾气,就告诉他“宝贝,这种感觉叫做生气……”;比如当孩子被冤枉时,告诉他“亲爱的,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平复情绪、管理情绪。

2.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时,如果他对情绪有一些基本认知,就可以直接询问。

一旦发现孩子异常,不要慌!先拥抱孩子,让他放轻松,再从小事引导孩子,如:今天和小朋友玩了什么……

除了对孩子的观察与沟通,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学校联系、家长沟通来掌握信息,了解孩子在学校内发生的事情。

4

不做只听“好消息”的家长

孩子常常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烦恼。父母却往往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有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埋在心里。

对话很重要:

“今天老师批评你没?”

“批评了。”

“为什么?”

“我不睡午觉到处跑。”

“你跑个什么?你就不能像隔壁小C一样老实一点?给我长点脸!”

如果你的态度是这样的,孩子不会跟你说,他不睡午觉被老师罚站等情况,又有什么奇怪?

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大喊大叫,那么孩子在面对幼儿园老师的粗暴对待时,也会无所适从。平日里可以通过绘本、电视上的一些安全实例,给孩子讲解遇到这样的危险,应如何做,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5

给予足够安全感

孩子,我永远站在你那边

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边界,需要惩罚。但孩子的情绪,无论何时我们都会接纳。因为我们无条件地爱他。

朋友的孩子刚入园时是“吃饭困难户”,可一个月后,孩子明显吃饭快多了。开始,她很高兴,但很快发现了问题。孩子竟然跟娃娃自言自语:“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不去接你放学了。”

幸亏她留了一个心眼,反复询问,才发现是老师这么告诉孩子的。孩子姥姥认为老师这么做“管用”,可朋友却不断告诉孩子:“无论如何,妈妈都会准时来接你。不会因为你吃不吃饭而改变。”

有时,和老师在一个阵营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可有时,哪怕站在老师的反面,我们也要捍卫自己的孩子——从身体,到心灵。

6

相信自己的直觉

当你感觉“孩子可能被老师霸凌”时,宁可相信自己的直觉,有时候当对方用看似专业的态度敷衍时,不要被对方唬住。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向其他家长询问、求证,调查取证。

2.不要被对方看似温和的话语,看似专业的说法唬住。

3.不要相信体罚、语言暴力是管教的必要手段这种话。所有的管教都不应在恐惧和内疚中进行。

7

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应对

如果我们的孩子无可幸免地遭受到幼儿园的暴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沉着冷静,维权有道!

具体表现有:

1.及时留证。如果发现孩子受伤,家长要及时拍照,留下证据,并及时向老师和校方沟通,询问情况。

2.联合家长。如校方含糊其辞,敷衍家长,憋急,我们可以向其他家长询问是否有类似情况,如果有,那么大家联合反映比较有威慑力。

3.及时报警。一旦证实孩子被老师虐待了,一定要及时报警,查看学校监控,多方掌握证据,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如果发现你身边的孩子可能遭受了凌辱,请你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对他,勇敢果断地反映问题,而不是冷眼旁观。

希望

这样的事件

少一点,再少一点!

来源

微言教育、楚天都市报楚天亲子

编辑

发强

浩男

责编

翠轩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最权威教育信息发布平台

ion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gk/2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