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是一名41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反复打嗝2医院。
2、开始他拒绝做胃镜检查,因为害怕胃镜带来的痛苦不适。
3、胃镜在他的食管内发现一个菜花样的肿块,最后被证实是食管癌。
4、食管癌是一种原发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
某一天深夜来了一位41岁的男性患者,他对我说:“其实我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最近2个月来总是不停的打嗝,吃饭后最明显,而且吃饭的时候总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堵住了食管”。
其实听完这些话后我是有些不悦的,因为我是一名急诊医生,并非是消化科医生,而且这位患者出现不适已经超过了2个月。在中国急诊除了处理危急重症患者之外,还有一项特殊功能,那就是为这些白天忙于工作,而非要在急诊时间就诊的普通患者。
“既然两个月了,为什么现在才来看病呢?是不是最近症状有所加重了呢?”我问道。
原来这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从2个月前开始莫名其妙的出现反复打嗝,上腹部不适,一个多月来在进食的时候会有堵塞的感觉。一是因为白天正常上班时间要开出租车所以没有时间就诊,而是因为最近几日症状特别明显,所以才会在深夜就诊。类似的患者有很多,总是会因为这样活那样的原因而不得不在急诊时间就诊:“以前有什么病吗?”
患者告诉我:“三年前做过胃镜,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要不先给我开点药吧。”
患者真的只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吗?
事情的真相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因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患者的最主要典型症状。虽然我怀疑他可能是食管癌,但是因为这是一位年轻的患者,同时我并没有肯定的把握,所以我不能直接告诉他:“你可能是食管癌!”。癌症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害怕的疾病,在没有证据之前如果告诉患者这种可能,或许会让患者陷入手忙脚乱甚至心理失控的状态。
所以,我必须婉转的告诉患者自己的想法。
“三年前有过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我没有看见你的胃镜报告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消化系统肯定存在问题。而且现在反复打嗝、上腹部不适、进行性吞咽困难都提示着食管或者胃部存在问题,按理说能够做电子胃镜是最佳选择,但是因为现在是深夜急诊时间,胃镜做不了,还是做CT吧。如果没有大问题,明天继续看消化科。”我只能略带敷衍的解释道。
40分钟后患者拿着CT回到了诊室,看着他的CT我平静的面容下惊起了一丝波澜。因为我分明看见他食管的中段已经被堵塞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肿瘤。但是我依旧不能肯定的告诉他这个噩耗,还是让消化科医生在检查后宣布这个事实:“你的CT发现了问题,但是CT不能像电子胃镜那样看的清楚,明天看消化科,做胃镜明确性质吧”。
三年前的胃镜检查过程给患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做胃镜太难受,管子太粗,能不能不做?先吃药或者挂水吧?”
诊断或发现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就是胃镜,因为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病灶的形态、大小,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在胃镜下做病理活检。所以我再三的叮嘱患者:“明天一定要去做胃镜,虽然痛苦几分钟,但是可能受益几十年!”
几天后我特意追问消化科医生,这位反复嗳气打嗝、上腹不适、进行性吞咽困难的患者检查结果,消化科同时给我答案是:“距门齿30-35厘米右侧壁见一菜花样不规则新生物,占据食管半腔,表面糜烂,覆白胎。幽门螺杆菌阳性”。后来这位41岁的出租车司机被送上了手术台,做了食管癌根治切除术,病理结果是:食管溃疡型中-低分化鳞形细胞癌伴坏死。
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特征的食管癌其实是一种原发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而我国则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的地区之一。它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主要和下面几条有关:P53等抑癌症基因的失活;H-ras等原癌基因的激活;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缺乏;各种原因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摄入含亚硝胺和真菌毒素的物质;其它原因。
事实大多数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并不明显,面对如胸骨后不适、烧灼感、轻度哽噎感的症状时大多数人都不会引起重视。等到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咽下疼痛、黑便、呕血时就医的话,绝大多数都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是中国人的通病,虽然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就医的习惯还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对于疾病的预防工作还有待提高。
最后提醒大家,凡是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50岁以上或有过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进食后有堵塞感或者进行性吞咽困难,应该第一时间就医,完善电子胃镜等检查。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