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怀人物李常毛主席身边的红小鬼

—在这里认识焦作,读懂覃怀—

李常,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山下的一个小村——王村。现已85岁的老人,在乡镇政府家属院,上下两间,面积约1百平方米,却住着祖孙三代的一大家人。

年事已高的李常,去年患了一场大病,未能彻底痊愈。在老伴和儿女们的精心照料下,神志有点儿不清,说话和行动不便,但对自己经历的革命岁月,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当我坐在老人身边,说明来意。在家人的手势比划下,耳朵有点儿背的老人,马上苍老的面容,激情洋溢,精神为之一振,能够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他所走过的峥嵘岁月,很不平凡的革命路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看上非常简朴的老人,却有极不寻常的人生经历。能够在大起大落中淡定人生,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他很少炫耀自己在延安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司令等首长身边工作过,朝夕相处,深受关怀。曾是李维汉、于江震的勤务员。在成功部,后来改为统战部工作。在中央机要科当通讯员,随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到西柏坡,见证了党中央、毛主席及中央首长指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气魄。上百封电报、作战指令等文秘书信,是经他们手收来发出,整天跑来跑去,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心里乐滋滋的,感到荣幸万分。

新中国成立后,李常在中南海,先在统战部,后来担任中央首长的收发报工作。别小看这是送报纸、书信和电文,许多都是直接送给毛主席、周恩来、朱老总等掌管国家大权的首脑人物,不但一点儿马虎不得,而且一分一秒也耽误不得,还得严格保密,不能有丝毫的失误。正因为他工作负责,干得出色,年12月,李常获得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丙等模范的荣誉证书。颁奖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地址在怀仁堂。为此,个人档案里专门有整理的模范事迹材料。

他在中南海受到了统战部部长童小鹏等领导的亲切培养。从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到能写家书,写读书笔记,还能担任党的重要工作。因为他的勤学好问,干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满腔热情,对领导尊重有加。首长非常喜爱他这个李小鬼,都舍不得他离开下到基层去。

年9月15日晚,原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后排中)与夫人紫非(前排右)在紫家客厅接待李常(后左一)、夫人任玉荣(前排左)、儿子李胜利(后排右)一家三口人。

首长愈是这样关怀他,他愈是要求到边疆锻炼自己。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到新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首长们一直把他留在了中南海。

暴发后,他又是不止一次地要求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要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报仇……首长知道他从小离开父母,忍饥挨饿,营养不良,身心受到很大损伤。参加革命队伍后,战争年代的条件艰苦,他落下胃病。领导就劝他:你已经是党员了,应该听从组织安排。服务好党中央,服务好毛主席,能够及时把首长的电文、报刊和资料送到手上,这也是既光荣又艰苦的工作啊!

李常,就这样一直留在中南海。但他还是不甘心,一心想到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到了年,在他三番五次的申请下,中央首长才不得不让到基层去,便派到条件较好的贵州省,担任省银行系统人事股任股长,可见责任之重啊!下去三年,就能重新回到中央机关统战部,并委以重任,更有晋升的机会。

到了贵州,凭着他的一腔热血和激情,凭着他对党的赤胆忠心,工作踏实,成绩突出,自不必多说。时间已到三年,他竟没有申请回到中南海。地方的领导不放他,他也不愿离开同志们,他但任省科研所股长,省人民银行人事股股长。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认可。

年7月,在河南家乡的四姐身患有病,又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毅然决然要求回乡,要伺候病中的姐姐,因为是四姐把他养活成人。他要尽一份抚养之恩的孝心。

李常,真是一个不寻常的人!在别人眼里,高官厚禄他不要,从一个省银行系统的股长,却到当时的公社级当一名公安特派员。荒唐!可笑!不可思议!但他仍然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

几十年来,李常虽有不平凡的经历,却过着普通的生活。不张扬,不居功自傲。无论在公社当公安特派员,还是让他到“文革”知青下放的农村当“小领导”都能做到,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好党的工作,像战场上一样,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基层干得风生水起,有口皆碑。

这是他在中央机关首长身边,在军营培养出来的品行和美德!

一、苦难的童年

李常,出生就不寻常,不到一岁,爷爷和奶奶已离开人世。贫困的家境生活,经常是吃上顿没下顿。母亲生下他就没有奶汁来喂养,是靠父母和姐姐们给地主家推磨时,磨盘墙壁上的飞面粉,扫回家打成面糊糊,喂养他……

上有五个姐姐,就他一个男儿。作为李家延续香火的独根苗,全家人把他视为传宗接代的宝贝看待。无奈,黑暗的旧社会,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全家人挣扎在苦海之中。

他13岁那年,恰逢民国三十二年的蝗虫灾害,造成千里田原被蝗虫吃得光秃秃,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农民绝收。这时候,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罪行,到了穷凶极恶、登峰造极的地步。扫荡与反扫荡,游击战、麻雀战、运动战等,八路军的抗日行动,也正处于艰苦卓绝的阶段,国民党政府玩弄两面手法,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来灭蝗救灾,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逃荒在外。吃草根、啃树皮、拾大雁屎等物品,加上战火的 ,饿殍遍野,血流成河!多少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命悬一线——李常的父母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积劳成疾、重病缠身。在饥饿交加中,短短一星期内,双双命归黄泉,像饿死小动物一样,抛在荒草野外,被乡亲们草草用土掩埋了起来。李家的姐弟几个,在那样年代,已经是祸不单行,大灾小难,连环发生——父母饿死,骨肉分离,小李常痛不欲生,心灵上的打击和悲恸,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啊!

大姐长他20岁,出嫁后,随丈夫逃荒在外,不知何时,饿死在异地他乡。

二姐嫁在邻村,家境十分贫困,自顾不暇,对 的弟弟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是多回娘家看看亲人……

三姐为了活命,被人贩子卖得无影无踪,迄今下落不明,杳无音信。

四姐十八、九岁,已出嫁三里外的农村,生了个儿子,不幸夭折。她还没有从失子的痛苦中挣扎出来,父母双亡。她是痛定思痛,泪水哭干,父母临终的嘱咐:要她把弟弟养大……她和十五岁的小妹抱头痛哭,这以后的生活怎么过啊!

她也是万般无奈,只好把五妹早早嫁人,能有个活命的机会。

留下13岁的弟弟,因为营养不良,食无保障,发育得又矮又瘦,像六、七岁儿童一样,却显得很机灵,很懂事,也很坚强。四姐楼着弟弟,像自己的孩子,泣不成声,痛哭不己。怎么办?怎么办啊?

此时此刻,姐弟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上天啊!为啥这么不公平?让穷人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哪!无依无靠的李家独根苗,一定要活下去!姐弟俩要撑起这个家。

四姐毅然离开丈夫来到娘家,和弟弟相依为命,宁愿自己不吃,宁愿自己饿死,也要把弟弟养话成人,完成父母的遗愿,给李家留条根——以后的岁月,四姐把整个生命倾注在弟弟身上。李常对四姐的孝心,像待父母还敬仰,还尽心,甚至为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抛弃了高管厚禄,留在身边,这是后话。

姐姐为了弟弟吃尽了 苦,受尽世间罪,给地主当奶妈,受污辱,遭打骂,她都强忍悲愤和眼泪。给人家洗衣做饭,起早贪黑割麦子,推磨扫地……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为得就是给弟弟挣口饭吃。吃饭时,她能捎半个馍就给弟弟带回去,期盼着弟弟快快长大成人,能够自食期力,活下去,再给弟弟成了家——是姐姐最终的心愿。

别看李常人小肌瘦,风吹就能倒地,风一大就像树叶被刮去,但他身小力单有志气,毕竟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按照传统观念长过十二岁,已经成人。他非常懂得四姐的良苦用心,在心灵上把四姐当母亲对待。为了减轻姐姐的压力,在村里给地主李老九放牛、羊,十四、五岁打短工,又当长工。姐姐看着弟弟累得皮包骨头,瘦骨嶙峋,心疼得不得了。他却安慰姐姐说:我已长大啦!姐姐别再为我操心,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

尽管在痛苦中煎熬岁月,度日如年。但是姐姐看着慢慢长大的弟弟,心里有无限的欣慰,更希望弟弟长大后,能出人头地,能为李家争口气,为她争口气,也为李家沿续香火……

李常在当长工时,结识了在沁阳早期的地下党,人生才有了光明的前途,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走进革命队伍

李常17岁,通过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任正凡和任正通兄弟俩的介绍,走进了革命队伍。

任正凡是沁阳邻县济源逯村人,年入党,先后任沁阳中心县委组织委员、沁河支队政治部主任、晋沁县抗日政府秘书、沁阳三区区长等职,为沁阳县的早期领航人。任正通是任区长的哥哥,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李常在和这俩革命前辈的接触中,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得解放,就要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参加革命队伍。打败了日本鬼子,还要推翻一切剥削阶级的地富反动派,才能过上平安的日子。他也向俩位长辈诉说了痛苦的家史,积极要求参加八路军。

次要求,领导们嫌他年纪小,而且其姐姐死活不同意, 的弟弟去当兵。哪是要打仗的,战场上子弹可没长眼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九泉下的父母交待啊!就千方百计阻止弟弟入伍,其心情也都理解。可李常坚决要求去当兵,想尽一切办法做通了四姐的思想工作。

李常身着戎装,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年9月18日,李常胸戴大红花,从沁阳县义庄村光荣地走进了太行军区独立旅第二团,在团部当首长的通讯员。

革命前辈讲了“9.18”这一天的历史教训,是日本打开入侵中国的大门,占领了东三省。我们一定不忘日本鬼子的侵略罪行,要保卫好抗日战争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推翻一切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李常一走进革命队伍,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他不忘阶级仇民族恨;不忘前辈们的嘱咐;不忘姐姐为了他吃得苦、受得罪。他一定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干好工作,争当一名好士兵。他人小心细胆子大,机智勇敢不畏敌。在战火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炸弹纷纷,给团首长传递情报,一点儿也不含糊。

不久,他被调到侦察班当战士。能够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任副班长。在侦察敌情中,他们化妆成农民,有时三、五人,有时1-2人。他单独一人去侦察,格外小心谨慎,侦察不到敌情他不回去——

有一次,他们几个人完成敌情侦察,在返回途中,大约在山西五台山一带。敌机发现了他们,一阵盘旋后,他估计敌人很快要来轰炸,就让其他几个战士向一个较隐蔽的方向快速走去,而他向另一个方向。敌机果然来了,一个俯冲向他飞来。他七拐八弯,沿着山岗躲着敌机的追撵——敌机被弄得恼羞成怒,看准时机,投下一连串的炸弹,耀武扬威地离去。

李常迅速爬倒在地上。随着身左侧不远一颗炸弹爆炸,他被震昏过。醒来,战友们医院。敌人的炸弹把他炸得血肉模糊,好在没炸到要害,左肩膀留下一块弹片夹在后肩胛骨上,后来动手术取出,留下了伤疤——老人曾经对家人或其他人,乐呵呵地说:“这是战争留下的纪念吧!也是我命大,稍微往上一点,就让头开了花!”

他引开敌机,保护了战友们的安全,受到了团首长的表彰。

还有一次,是他一人侦察回来,路过一个山地,敌我双方好像刚刚进行了一场激战,看来是我军获胜。敌人留下一片尸体,而我方战友的尸体已被掩埋,带着伤兵员撤离战场。

敌军不甘失败,调来大队人马,寻找我八路军,决一死战。

他在山岙发现了过来的敌军,敌人还没有发现他。跑是来不及了,他灵机一动,滚到敌尸体边,拉过两具敌尸压在自己身上。他穿着便衣,敌人也不在意,大队人马过了足足三十分钟,又等了一会儿,睁开眼、静静听着,确信敌人走远了,才悄悄爬起来,竟然摸到敌尸下留下的子弹。他左右看着,荒山野岭,寂静无声。干脆翻开敌尸摸身上的子弹或手榴弹。一下子,拾到几十发子弹,几个手榴弹。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

回到团里,团长一看,高兴万分地拍拍小李的肩膀,夸奖道:“甭看小李个儿矮,敢在敌人尸体里摸手榴弹,拾子弹。真是好样的!”

李常最清楚的一次侦察中,他们侦察班化妆成商人,到某县城侦察敌情,得知敌人守城空虚,大队敌军拉出去增援,和我军交战。

他们来到一个饭店,正准备报饭,看见有几个敌军正在喝酒、划拳,有战士想悄悄走开,以勉引起敌人怀疑。他说:“要真的走开,反道引起敌人注意”。他一想,干脆大摇大摆走上去,问了几句家常话,客套一番。然后,让战士告诉店老板,拿好酒好菜,山珍海味,给老总们上来——两时长长下来,把敌兵一个个罐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爬在桌上,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这时,李常让一个战士赶快回去报告情况,派一个班来,趁夜间把敌人押了回去,缴获了几支长短枪,又争取了敌兵参加八路军。紧接着,李常带队,以一个连的兵力,摸进县城,端了敌军指挥部,炸了军火库。到白天,他们凯旋而归,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团首长要给李常记功,他却说:“记啥功哪!能缴敌人这么多武器,才美气哩!”后来,他似乎有点儿后悔地说:“那时,我参加队伍没多久,团长又特别照顾我。年岁又小,看到牺牲的战友们,有的啥功也没有!生命比啥都重要。我没有要,记给那些战斗在火线的战友吧!”

虽然没给李常记功。团长对他特别器重,夸他是英雄小八路,一定要好好栽培他,成为更加 、更加出色的革命战士。

三、来到党中央,毛主席身边

年2月,太行军区老二团,把李常作为 士兵,英雄小八路派到延安。由周恩来副主席亲手安排,李常属内卫勤务员(实际是警卫员),先在周副主席身边。当时分外卫和内卫勤务员。外卫,就是负责保卫中央机关、首长们的部队人员。内卫人少,负责领导他们是汪东兴。

李回忆说:那时年纪小,思想单纯,没文化,显得幼稚。参加队伍半年里,一直在山里与敌人周旋,来来去去,不出山沟,山岭和密林。对红色根据地延安,在什么地方他一无所知。当他们一行好几个来到延安,又听说毛主席、朱总司令都在,心里别提多高兴啦!真是几天几夜睡不着!做梦见到了毛主席——寒冷的一天,早饭后,周恩来带李常来到毛主席住的延安窑洞。向毛主席介绍了李常的家庭情况,在部队的突出表现,而且说得很清楚。

毛主席听后,微笑着说:“小鬼命真大啊!要是你一抬头,哪可就来不到延安喽!”

周说:“这小八路机灵得很哪!就留在内线当小勤务员。”

毛主席看见李常穿着草鞋,上身旧军衣,破棉裤,就吩咐周说:“对来的小八路,要好好关心关心!”

李常高兴得一直傻笑着,主席问一句,他笨嘴笨舌地答一句。不过,他没忘向毛主席表决心!用生命来保卫党中央,保卫首长们的安全……

他先在周副主席身边工作,周让邓颖超把他的小棉袄取出来,让李常穿——

李常在首长们身边,担任安全保卫工作,一直很负责任。每顿饭菜,他和勤务员,都非常认真地检查。有时候,他非亲自过手才放心。所以,首长们对李常都很喜欢,比如说,朱总司令和爱人康克清、任弼时,特别是邓大姐,真比母亲还关心他,呵护他!夏天,把周副主席的衬衣给他……一生中,李常念念不忘地经常说:“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对俺们可好啦!”

于江震是延安中央成工部领导,是由四川省委组织部长调来的,颇受毛主席、周恩来的器重,委以重任,让他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年秋天,于江震受中央指示,重返四川,组织一个四川干部队伍,去大巴山麓打游击,配合大部队解放四川。川干队的代号“长江支队”,于任政委兼支队长。他肩负重任,秘密南下。他的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5岁左右,不能随父母走。

组织就派李常护送两个孩子,从延安到山西某根据地成立的中央干部子女托儿所。千里迢迢,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他寸步不离驮带孩子的马匹后边,或左右。每到晚上住宿,他先安排好孩子睡下,自己才休息。而且经常坐守孩子旁边。经过二十天的长途护送,把孩子安全送达目的地。并听从组织安排,留下来做许多女同志不愿做的保育工作,而且,做得很耐心、很出色。

李常在西柏坡保育所和孩子们在一起

年,李常调回中央机关,在机要科工作,先当公务员,后是通讯员,他不因为职务降低而闹情绪,虽然没文化,他却不断向首长学习写字,学习革命理念。他对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不会读,对故事情节熟记在心。

党中央到西柏坡,保密纪律很严,不能给亲友通信,他也不会写信。造成家里人误以为他牺牲在外。他在中央机关,就把首长当父母,把同志们当兄弟姐妹。为了让同志们喝上热开水,他主动跑到外边拾煤块、扫煤灰,做煤球烧开水。受到全科同志的热情赞扬。

在西柏坡,李常耳闻目睹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彻夜难眠地指挥全国战争形势。特别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一份份胜利的捷报、电文他都及时送达传递。当他把开水送到首长手里,心里感到无比地欣慰。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由西柏坡进驻北京西城区。

李常说:“毛主席先没进中南海,住在西山。我们几个也留在西山。周总理等北京城安全了,来到西山,要毛主席进中南海。毛主席说,中南海是皇帝住的地方,我不能住。

周说,你就是皇帝呀!是全国人民的皇帝、人民的 ,能去住啊!

毛主席才进中南海,我们都住了进去……”

李常说这话,感到很荣幸、很自豪!

原四川干部工作队“长江支队”支队长兼政委于江震(左)和妻子李河清(右)、女儿于逊(中)、儿子于谦(前)在一起,李常当年就是把于逊、于谦护从延安护送到西柏坡的。

年春夏之际,李常在中南海担负收发室工作。这时候,他没有像在延安、西柏坡那么忙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全国大部分解放了,工作没那么紧张,首长就关心他学文化,让他参加省级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他求知欲很强,学习比许多人都刻苦,进步很快,取得高小三年级的文化程度,能给家里亲人——四姐写封信。

经过一个月的辗转,信寄到了家乡。四姐夫拿着信,兴高采烈地给妻子说。

四姐不相信丈夫的话。因为,自从弟弟当兵走后,她就日思夜盼,牵肠挂肚,担忧着弟弟的生命安全。经常来到村口,向远处眺望,希望看到弟弟回来。也不知哭了多少次,眼泪哭干了,也哭瞎了。凡是从部队退伍的战士,她就去打听弟弟的消息。由于李常的部队很保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况。所以认为他牺牲了……这或许就是她李家的命运。大姐、三姐死在外,查无音信,而弟弟很有可能——四姐后悔不迭,神经质地经常念叨:“真不该让他去当兵啊!李家后继无人啊!咋向父母交待呀!”眼睛哭得失明,气得她像患了神经病。

丈夫为了安慰她,就哄她说弟弟在部队正打仗哪!全国一解放,一定回来的!可就是不见弟弟的音信。

这突然来了信,四姐又看不见。丈夫念给她听,她才似信非信。让丈夫通过亲戚关系,找到从北京探家回来的干部,听说李常在北京中央首长身边工作,哪一定是中南海。

四姐见弟心切,要让人家带她到北京,如果不是弟弟,往北京买张火车票,坐到新乡,让丈夫去接。其实,四姐是因为生气眼睛失明,叫气朦眼。

来到北京,干部带她找到中南海。

姐弟相见,虽说看不见,但听声音能听出是朝思暮想的弟弟。止不住泪水如雨流下,失声哭着、叫着,抱着弟弟,久久不肯松开。

弟弟很内疚,像孩子跪在姐姐面前。也泪流满面,连声说:“姐!弟弟对不住您呀!”

姐忍不住轻轻拍打着他,一迭声说:“你咋不给姐捎个信?捎个信,姐也不会哭瞎眼啊!”

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领导忙给四姐解释李常工作的重要性,部队南征北战,地点不确定……才没有及时给你去信。又说了李常的模范事迹和同志们的好评……四姐才慢慢平和心情,转悲为喜地说:“领导们!适才俺太想弟弟啦!看俺弟弟这样有出息,能给毛主席送文书,俺高兴着哪!又有首长们的关心,俺放心啦!”……

四姐在北京,得到统战部童小鹏部长的关怀,医院,给她诊断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她的双眼又重新见到了光明。

年12月,李常先后跟于江震、李维汉当过勤务员,又短时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解放后,在中南海收室,又调到统战部。通过学习,他能写申请书了,就积极写了入党申请。

介绍人:统战部秘书寇琼波,也是李常的上级领导。

第二个介绍人,李进新,统战部秘书科科长。

由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党委书记曾三签字、盖章,批准李常入党。

在中南海,童小鹏是他的领导,曾是毛主席的秘书,随周恩来同志负责秘书机要工作,任科长、统战部秘书长,到副部长等要职。

李常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丙等模范。统战部就他一个是模范。

在模范材料事迹中,充分肯定了李常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团结同志,服从领导,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等等。说明李常是个好战士、好党员。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颁发给李常的“丙等模范工作者”荣誉证书,内页有时任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的题词签名

四、积极要求去支边

李常在中南海,多次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年,抗美援朝,他就要求赴朝参战——

年,他要求去新疆支边——

也要求到全国的剿匪平乱队伍——

统战部首长都没有批准他的要求,一是舍不得他离开。二是他患有胃病,条件艰苦,怕他受不了。三是他四姐的到来,说到家庭情况……但是主要还是他工作踏实,埋头苦干,首长们都很满意,不让他离开。

四姐在北京住了一、两个月,眼睛看见了回到家乡。她兴奋喜悦,心花怒放,和去时判若两人。给家里人说了弟弟在北京工作,在毛主席、周总理住的中南海工作。还兴致勃勃地说: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大首长的报纸、电话、书信都是俺弟弟送到手里的……

当年介绍入伍的任正凡、任正通一听,也高兴万分,再也不怕李常四姐上门要人啦!后来,任正通和李常四姐夫一起干活儿,听说李常25岁还没找对象,就托付亲友找到四姐,要把小李常9岁的女儿嫁给他。

李常一听说,四姐叫介绍的,他二话没说,就听从四姐的,由四姐当家作主。

李常和革命前辈任正通的女儿任玉荣,结成幸福的伴侣。

年,李常再次要求去支边。首长也为了培养锻炼他,就让他到条件好的贵州省,工作三年,调回北京,再做重用安排。

李常来到贵州,先后担任省交通银行管理人事档案。平板玻璃厂管人事、省某科研所管人事,直到省人民银行人事股股长。在哪里工作,都是有职有权的好差事。他公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公,不贪赃枉法,不徇私情。在银行系统,从来没有贪污受贿。上级领导对他百分之百地放心。比如,对废旧纸币的销毁,一大卡车,均让李常负责押送,负责销毁,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李常在贵州工作了三年,可以向北京统战部申请回去,他却不声不响,一干就是八年。甚至老领导要他回北京,他却婉然谢绝,说自己工作已经熟悉了,也得心应手。在那儿都为党工作吧!没有回北京。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好的晋升机会哪?何止省级银行系统的股长?……

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心甘情愿地在贵州,脚踏实地干工作。

年,他听说四姐有重病,很想念他。其实,在贵州,每逢春节,他要回去看看亲人们,还给任正通两位老革命前辈捎瓶茅台酒、云烟了什么的。当然更少不了给四姐带厚重的礼品。

他一听说四姐有病,就决定回家乡,要在四姐身边尽孝心。这时,妻子也来贵州,有了一份工作。基本上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困难时期,他并不是多困难。可是,李常又做出了超乎常人的决定——向中央首长童小鹏,要求调回老家沁阳县。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安排工作哪?就是安排个县长,也是降了很多级别,他却说,不管职位高低,回家能尽一份孝心,就心满意足啦!

中组部领导亲自写介绍到省民政厅、组织部安排好他的工作。

来到沁阳,安排他商业局当局长,他不干。不想当官,他又借口文化低不能胜任。后来,安排他到下边一个公社,叫西向公社,当一名公安特派员。他却乐呵呵走马上任啦!好好的商业局长不当,去当一个小小的特派员。但他能够为四姐尽点儿孝心,感到很惬意!可他从来没有影响工作。在西向谁一提起老革命军人李常,都连声夸奖!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好党员哪!

就这样,李常从一个省级股长到地方 层任一个普通工作员,一直到退休。没有向组织、向政府提出什么特殊要求和照顾。

李常对部队很有感情,让三个儿子都到军营锻炼了三——五年,都入党,退伍回来,有两个儿子按政策安排企业工作,一个儿子在乡下,住在深山当护林员。儿子们都没有安排好工作,李常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什么要求和照顾。

他一生很低调。连儿女都不相信他会在延安、西柏坡、中南海工作过,还服务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

直到大儿子李胜利,有一次和母亲去北京,见到父亲的老领导、老同志,才相信父亲说得话是真的。

李胜利又通过中央首长的关系,联系上于江震的儿子和女儿。女儿为大,叫大鱼。官名于谦;儿子叫二鱼,叫于逊。他们均听父母在世时,说过李常护送他们的事迹,并表示感谢李常叔叔!

李胜利说:他们退伍回来,工作不好安排。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他和母亲到北京,见到了童小鹏,童部长一听说,马上决定去河南沁阳县,关于李胜利的工作安排,找有关领导。

童小鹏已经决定去三个人到李家乡,结合地方,合理地安排个工作……

已经决定动身来河南,李常阻拦住说:“领导不要去河南,声势大喽!影响也不好!”

李常不在儿女身上搞特殊化!有本事,自己创业,闯天下!他自己一生清贫,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思想上、坚持正义,坚定信仰,坚守廉洁的情操。

李常!一生真是不寻常啊!让人们难以理解他这不寻常的行为,这或许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 品质。

李常在贵州工作期间工作证

作者简介:杨久茹,沁阳市王召乡马铺村人,退休干部,政协委员,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解读南街村》、《果》等作品。

图文编辑:丹水湾

猜您喜欢:

1、覃怀人物

“宝岛禹王”曹谨

2、覃怀人物

你知道竹林七贤吗?

3、覃怀人物

袁应泰开广济渠的工程师牛存喜

4、覃怀人物

阳洛山静应庙速报司神——牛正宗

5、覃怀人物

清化镇异人“大铁椎”

6、覃怀人物

隋炀帝宠臣张衡

7、九堰传媒稿件征集与合作招募令

沁阳郑州拼车:

版权声明

一、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二、允许非盈利性转载使用,但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在这里认识焦作、读懂覃怀

覃怀历史文化传播交流平台

九道堰传媒(dhjdycm)

九道堰网 汇聚商机 平台共享 同创未来

焦作西部地区综合性信息平台

丹河九道堰(danhejdy)

免费发布商户信息;

免费发布出售/求购信息;

免费发布便民服务信息;

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

免费发布房产求租/出租/求购/出售信息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gk/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