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963408.html
总第期
钛城青年文学社简介
钛城青年文学社起始于宝钛集团(中国钛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马立、经玉珠等青年文学爱好者经常在工厂生活区平房谈论文学、交流创作,俗称“平房学社”,不久又正式成立了钛城青年文学沙龙,后更名为钛城青年文学社。几十年来,该社团活动频繁,笔耕不止,涌现了一批文学人才和不少优秀文学作品。
1、垂钓(外1章)
文/范巧芬宝鸡人民公园自有它的谜人处。公园湖被不均等的分开,多半是游艇活动区,少半是垂钓之域,湖岸两边杨柳婀娜。每当晨光熹微之时,笑吟吟的钓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流动。剎时间,岸边垂钓区域充满活力:有人忙着选水窝,有人忙着整理钓竿,有的则往水里抛洒鱼食。一阵“动乱”之后,湖边除偶尔一两声鸟鸣外,一切又变得悄无声息。这时,岸边伸出了许多长长的触角――一条条钓竿。垂钓者不管坐的立的,都仿佛变成了一尊尊大理石雕像。只有熟悉垂钓的人才知道,看来神态安详,举止悠闲的钓客,一片深情厚意溶入碧水,他们心中此时正翻卷着希望的波涛呢!千百年来,垂钓入诗入画。然而,它留给笔者的印象是淒冷的。传说中,姜太公渭水磻溪之钓,有点远离人间烟火之味;宋朝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也不能不说有点孤独感;再读张志和《渔父》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及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江雪》诗,又总觉着他们与其说写钓,倒不如说是借钓表达有志不得伸的抑郁心情而已。前几天,我独自去公园游,在湖岸驻足观其垂钓。不一会儿,迎面走来了一对钓客,一老一小。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者,持钓竿前面走,后面紧跟着一位大概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一条活蹦乱跳大鲤鱼。我上前搭话:“哟!钓这么大一条鱼,够一家人吃了。老者一听,知道我是外行,摇着钓竿笑着说:“我年岁大了,想活动下身体,锻练锻练目力、腕力”。年轻人接着道:“我们师生俩是外科医生,主刀必须眼准手稳,我性急,粗心。老师l说垂钓须静若处子,心神专一,就带我到这里学艺来了。”我看着这师徒俩,一股激情直荡心灵:生活中随手撷取一朵浪花,竞能映照出建设者的心!看来平静的垂钓,也响着时代的强音!月的絮语
晚饭后,信步来到河边。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微风佛面,悠闲自得。手机《荷塘月色》的曲子响起,忙打开是“浩月当空”的 那样,农忙的时候,我洗去铅华,着朴素的便装,短衣短袄,挽起如云的黑发,忙碌着收获。我像只忙着采蜜的蝴蝶,飞过一片又一片花园,只为了收获心中那份美丽的夙愿。闲暇的时候,我也许捏起小小的针儿刺绣,把个纯静的图锦,绣成绚烂的彩卷;我也许站在临风的窗前,吹起古老的竖箫,让茫茫天地间响起苍凉幽邃的乐曲;我也许提起如椽的大笔,凝神静气,转眼雪纸上流淌出饱满鬼灵的诗句;我也许舞动矫健的双臂,缕缕春风伴着舞姿,让宝剑的熠熠之光划破碧蓝的天际。盛唐的天空,肯定是碧空如洗。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空气中飘着青草味和各种鲜花的味道,清澈的渭河水欢叫着流向远方,成群的鸟儿在宽阔的河面上游弋,茂密的芦苇丛随风摇荡。
梦回盛唐,我开始胡思乱想。
如果我身为男儿身,我定会三更苦读、闻鸡起舞。我着一袭青色的长袍,点燃一只烛火,手执一本圣贤书,挺胸昂头,细细吟读至三更。那么,每日清晨的院子里,也定会有我舞剑的轻喝声和宝剑划破天空凌厉的嗖嗖声。
那么,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定会骑一匹骏马,约几个好友,外出郊游或聚会。面对壮美的河山,吟诗作赋,把酒言欢,爽朗的高歌大笑,西北长安的日月定会时时陪伴我,伴我忧思、伴我欢乐。
如果是那样,那么或许我是一名平凡女子。我刚刚在厨房里忙碌,一不小心,一句好诗就流出了胸膛,摘下围裙洗去油腻走入书房,一句暖人的诗句便在我笔下荡漾。 如果是那样,那么或许我正在绣屏上刺绣,一种好的心情如潮般涌来,我铺开宣纸,任心中的诗情画意一瞬间一泻千里。 如果是那样,那么或许我正在溪头浣纱洗衣,一抬头,便看见一个气宇轩昂的青年匆匆而过,谦逊微笑的面庞上英姿勃勃。 如果是那样,那么我未来的婚姻生活中不是文友就是武友,不是相同就是互补,步入围城的日子不只是油盐酱醋,有了更多的诗文画意切磋的时光。 突然发现,原来古代举案齐眉的日子,竟然有这么多唯美的铺垫基调。 游走在诗与思、精神与现实间生活,我咀嚼着盛唐的韵味,感受着华美的生活,让自然之心在盛世里天马行空地行走,让笑容在脸上肆意地飞扬,用诗魂和宝剑撑起脊梁,在古长安的大街上,高声歌唱,放飞梦想。 我想,那个文武双全的年代,是我们梦回盛唐者永远的念想。我笔写我心书香伴远行文/张静宇岁月如逝,不觉间已人到中年了。回顾以往,从昔日山村的一小毛丫头,到成长为一名政工师、省作家协会会员,除了父母师长的谆谆教导外,最给力的就是书籍的指引了。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曾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的确,正是这灯塔发出的璀璨光芒,丰富荡济了我的灵魂,给了我向上生长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明白了生而为人的荣光和使命。此生有书香相伴,我很幸运。
我出生在陕西省凤翔县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典型的坡塬干旱地,缺粮缺水。父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虽文化程度不高,但热爱生活,崇尚读书,宽厚慈爱,坚韧勇敢,愿以自己的百倍艰辛奋力托举,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未来。因为自己早早辍了学,便竭尽全力供养孩子。那会的我们,虽生活清贫,却笑声朗朗,歌声嘹亮。
母亲一看见读书的孩子,就会心地笑。有她的慈爱垫底,爱读书的我受到鼓励,到处搜罗书籍。语文老师把他的初高中语文历史课本,作为课外读物朗读,使我受益匪浅。父亲在近百里外的工厂工作,常会收集剪裁报纸上的好文章,休假时带给我读。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令父母发愁很久的粮食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然缺钱问题依然存在。为供孩子读书,母亲不顾严冬酷暑,在老家镇上摆摊赚钱。我们姊妹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实在是多亏了母亲风里来雨里去的整整十年。作为长女,我是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那可是我上学的关键时期。我的许多同学,因为父母不作为不支持,从此失学。读书使我快乐。进入大学乃至参加工作后,徜徉在偌大的图书馆,我眼花缭乱,如痴如醉,倍感富足。感谢一路相遇的老师们,他们或带我领略文字魅力的同时,让一幅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从心头徐徐走过,令我激昂也令我疼痛;或不吝笔墨给予赞美,坚定我追梦的信心和勇气,并以书香照我心抒写自己,他们是我追梦路上的护持者。读书,使我与不同时代、不同族群、不同国家的许多作者,有了穿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站在我的世界里,倾听他的喜怒哀乐,乃至酣畅淋漓的人生经历,仿佛跟着他又活了一次。阅读中,各种生旦净末丑竞相登台,尽情表演,种种私与公、爱与恨、宽容和苛刻、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充溢内心,令人五味杂陈,感慨万千。读书,使我明了事理,增了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为镜的读书过程,就是跳出自身,分析思考、解脱困苦的过程。浩瀚宇宙,前尘往事,早已烟消云散,只有永恒的真善美,一直在以最美好的姿态永驻人间。读书的最终目的,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书籍的滋养下,我一步步完成学业、子承父业进入宝钛集团工作。先在动力公司煤气站做煤气化验工,后到KV变电站做值班电工、值班长,直至变电站站长。年,因为文字方面的优势,被聘到宝钛集团宣传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十年来,我热情工作,积极担当,为多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技能标兵、宝钛工匠及优秀团队撰写专访、通讯、拍摄照片,大力弘扬先进事迹和劳模精神,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展宝钛职工风采,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职工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读书的最终意义,是表达交流感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以生活为墨,勤奋笔耕,追寻儿时的文学梦,渴望更多的为祖国文化事业争光添彩。年,我被宝鸡市作协吸收为会员,当选理事。之后三年,我陆续创作了60多部碎戏剧本,被陕西省多家影视公司拍摄,先后在省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栏目播出。且因选材新颖、视角独特、情节感人、回味悠长,受到省台领导和三秦父老的肯定和赞许,多部作品获当月最高收视率。年,我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淑梅家的喜事》,获宝鸡市优秀大型剧本创作三等奖。年,我出版了个人影视作品选《静影沉璧》,著名作家、原省作协副主席莫伸老师作序,中国邮政协会副主席宋志贤老师题写书名,《陕西工人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中国有色金属报》《宝鸡日报》等二十多家省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出版消息,各行各界好评如潮。年,陕西省总工会,西安市总工会、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文学征文活动。旨在多角度多视角反映各行各业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涌现的新人新事,讴歌劳模精神、歌颂诚实劳动和平凡人物,颂扬职工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操。一时间,宝钛人战高温斗酷暑、扎根一线奋勇拼搏的画面;宝钛人自主研制米深潜器载人球壳项目的艰辛场面;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习总书记手摸载人球壳深情寄语的场面;宝钛人载歌载舞、意气风发、欢庆建厂五十周年的热闹场面;应邀退休老厂长含泪回忆青春岁月、含泪鼓励后来者报效祖国的感人场面一一浮现眼前。半个多月的创作后,微电影剧本《我是光荣的螺丝钉》面世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年11月份,官方通知,宝钛集团职工张静宇创作的《我是光荣的螺丝钉》获影视作品类一等奖。收到消息,自己非常欣慰和开心,觉得作为一名企业宣传人员,总算没有偷懒,没辜负宝钛。微电影剧本《我是光荣的螺丝钉》,讲述的是宝钛集团在自主研发国之重器——米深潜器载人球壳项目的过程中,发生在焊接团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引人入胜、令人唏嘘的故事。体现了置身市场浪潮下的宝钛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信念,表达了他们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的勇气和豪迈,再现了宝钛人对国对企的深深热爱和眷恋。读书写作这些年,得到了各行各业老师们的无私鼓励和关爱,先后被省作家协会、省散文家协会、省戏剧家协会、省编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感谢师友们的一路指导,感谢所有“我笔写我心、书香伴远行”的日子。她使我读着乐着感悟着,最终以多种形式表达了心声。读书路上,我一日比一日深刻领悟,当个人阅读最终以大爱为引子酿出酒香时,心海便会碧浪青波,并和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动人旋律,澎湃激荡,深情歌唱。5、百味念母文/赵亦理忆往昔拄拐杖,挪寸步,至车前,念当归,盼诸事百合。不言孩黑丑,教子立远志。从早春西河柳柳芽到寒冬万里霜,乾坤更四季,法乳润心田。一盏灯芯草麻油灯,似锦灯笼千里明,讲百部百科故事,益智开金锁,磁石引冥顽。常言:人生须稳健,防己急性子;羔羊蹄跪乳知恩,老鸦嘴反哺念本;红花只艳几日,竹叶能绿终岁;才觉麦芽绿,又到黄叶临;人在江湖,当重诺重义,轻利轻俗,贵立信石千斤拔……一镰弯月收星火,五谷俯首念鬓霜。阳春勤耕早,夜深不眠迟,严冬傲雪气成霜,夏天无风汗如雨。生活重负,苦木独支,其中精细辛苦,何止十大功劳!纯厚朴实待人。不论生地熟地,中庸当药,使偏方正本去邪。自信万事神在对座佛在心,喜树菩提依慧根,慎独其身。虽无百两金,好言三冬暖,欣植吉祥草,爱种缘豆苗,神仰罗汉果。乐善扶危,忍饥舍余粮,使君子立命,善筑千层塔,恩似甘露六月雪,名传九里香。乱世中:飞刀剑,滚雷丸,赤箭袭人,月黑风语厉,半夏蛙歌急,蝉噪多事秋。何以安身?开山斧扫云尘,愁向天边寄沉香。三九集雪上一支蒿作薪,四季炊瓦灶几代人为餐,不辞黄连味苦,只为甘草口甜,心甘遂愿。远望千岭莽草妙雨润,连翘首,云霞满天胸中生;纺车声唤烛光,照亮灯下字里行间人生路;伤心泪,不轻弹,心向金乌默无言!风雨蚀铁衣,坎坷任纵横。脚踩滑石、积雪草,谁常山中背柴重担咬紧牙关凌霄走天路?灶心土知道,人间烟火多少苦,首乌也白头。挖苦菜、嚼茅根,五味补骨脂,百苦谁先尝?莲子心中苦。寒水归来,嘱我防风,浓浓佛手情,经年如香附,冬虫夏草亦知母……感今朝思乳香,恨狼毒,哭威灵仙去。想续断缘,唱还魂神曲。谁言没药,欲取九天麻,遍采千山药,不畏深泽泻急,牵牛觅仙丹。全一丸救必应,良药醒人生。不见愁,叹独活,悲千金子业。最难忘忧,愧何曾益母?人若浮萍,真爱万年青,神归一见喜,何惧高天雄关,通天寻慈母。焚三柱安息香,云烟接心路!人生百味。百味中药,百味复活昨天,百味感恩曾经,百味浓缩思念……6、钛城月色(外2章)文/范江玲静谧的夜,月色如水般流泻在钛城,浸润了山城的每一个角落,也照耀了人的心灵。我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品味着这钛城的月色。皓月当空,天上人间,美丽的月光,应该有人类智慧的闪烁。广褒无穷的宇宙,有钛元素折射的璀璨光芒。感觉着我们的航天事业,人类登天的事业,在这样的夜色里,柔和成一种饱满的情愫,回首往事,岁月如歌,我们无愧似水年华---几多风雨,几多艰辛,默默奉献,我们迎来了宝钛集团建设投产五十四周年的生日。我们奋斗,我们辉煌,我们幸福,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在月光下,思量着宝钛人走过的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继前五次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返回成功,都使用了宝钛集团提供的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是否,我们这样地走路,就是共和国的脚步?一步一步地,把嫦娥飞天的梦想,奇迹般地变为现实,让曾经落后的民族,挺起骄傲的胸膛。宝钛发展的历程是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历程,是钛加工材国家标准和国军标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中国钛城”,宝鸡钛,这个响亮的名字,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月光下,宝钛标志性的雕塑矗立着,我知道这个雕塑的设计者,以及直接制作的人,他们都是我身边的亲人与同事。星月温柔,大美无言,只把光芒流泻着。回首,可否抚平四十年前的激情岁月---为了共和国的航天梦,来自大江南北的创业人,不畏艰难困苦,凭着智慧勤劳,双手把这本为了共和国的航天梦,是荒凉的不毛之地,硬是开垦建设成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来厂视察题词:“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鼓励公司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稀有金属工业发展多做贡献。同时针对公司在科研方面取得的辉煌成果欣然挥毫题词:“科学与生产结合的典型”。弹指间五十四年坎坷不平路,几代人历风沐雨,创新务实,迎来了今天丰收的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航天人放飞希望的日子。五十四年,怎恍若烟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宝钛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一路走来,脸颊有过汗水,泪水,笑容却是最多也是最美。这就是宝钛人的气节,航天人的品质。竹林婆娑,松柏苍翠。石拱桥下,潺潺流水。厂工学院大楼被霓虹灯装扮得流光溢彩,红的似火,绿的剔透,照耀着心回归。秋蝉低吟,丹桂正飘香,芬芳弥漫在灯影里,泛着钛城幽蓝的梦,与飞天的心事,都叙述给了你---此刻可否借你的翅膀,腾飞一个钛时代的飞天梦,窗前那隽秀的银杏,斑驳的树影在钛城美丽的月色里摇曳着。荷塘听雨
文/范江玲云青青兮雨欲来,水澶澶兮荷花开。夏日,风雨最是无常。很多时候,雨下得姿态纷呈,时大时小,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时而疾利如箭,时而轻柔如烟。屋檐下雨水的激荡声,雨打芭蕉的滴答声,骤雨敲窗的叮咚声,一种雨发出不同的响声,交织在一块,刹时整个天地笼罩在玲珑剔透的意境里,充满田园诗的底蕴和山水画的质感,留下了亦真亦幻的印象。细细的雨,细细的风,轻轻的滑落一些落寞的记忆。我撑起伞,走在这小小的荷塘边,寂寞于世间的角落,听风看雨,了一段离人的心声。清寂的荷塘,一片烟雨蒙蒙,若迷若离。起风了,莲蓬轻摇,似舞女的裙。亭亭而立的荷,欲开似开,羞羞怯怯,恰似不胜凉风的温柔,淡定,高洁,一塘静置的美,让人心醉。荷素有君子之风,高士之节,浩然之气。出污泥而不染。不染尘世的污浊是荷花清高的品质。踱步于荷塘,熏染久远的气息……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宛如莲香飘然而至;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这样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好的再现了荷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以及高洁伟岸的情操。污浊是一种环境,又是孕生高洁的条件。身在污泥的荷,与清浊相伴,反在污泥中扎根发芽,吸取养分,奋然出落。看那一朵朵荷花,清纯至极,娇艳欲滴,美丽可掬,这是一种何其的惊艳。世间万物皆有情亦有灵的,荷花也有自己的性情。万物生灵的奇异,幻化,令我感念。一塘清荷,折射出先人超然的精神品格和豁达率直的人生境界。用这样的情绪可否唤醒或照亮沉寂的心灵呢。总向往着如荷一样的清雅和高洁。斜风吹皱了碧塘,泛起一圈圈涟漪,天地之间总有我们喜悦的。一只青蛙跳在硕大的莲蓬上,唱着它不变的老调。水珠聚在嫩绿的叶上,颤着滑向了层层叠叠莲的心,细细的叶声是风低吟的莲曲。雨声时紧时慢,与蛙声交织成天簌之声。 诗人说:“云无心以出岫”,或许雨也是一种无心无情之物,它本是季节里一个必然或偶然的因素,但是由于人的处境不同,所触摸的生活不同,体味到不同的况味。这况味亦如人的脾气,隐约地存在于某种规律之中,却又不可捉摸…… 而荷塘的雨,却一直在下!故乡的沙枣树文/范江玲远在新疆的老同学电话说给我邮来包裹,我猜是什么呢?急忙打开来,呵是黄灿灿的杏干和沙枣,嚼一口,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思绪飞过千山万水,回到戈壁绿洲的那一片片沙枣林。
沙枣树是一种极其耐旱耐盐碱的植物,生存能力强,它遍布戈壁旷野,静静屹立在大西北,守望着春夏秋冬,守望着恒古不变的天地。没有挺拔的树干,没有浓绿的阔叶,没有谁会在意它的存在,甚至任何一块地方,一个角落,沙枣树不需要经心栽培和管理,虬枝盘曲的树干,纤细的叶,依然茂密成林,保持特有的西域风貌。“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春天的沙枣树是最美的。米黄色的沙枣花绽放枝头,微风徐来,清香四溢,引来群蜂低吟,这素雅的沙枣花,给戈壁带来了早春的气息。炎炎夏日,田间地头的农场人,在绿荫如盖的沙枣树下歇息乘凉。神奇的沙枣树,连蚊虫都远远离之。劳作的人们,围坐在树下,燃一支烟,谈着收成,谈着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秋风吹来的时候,金黄色的沙枣密密匝匝地挂满树枝,让人驻足忘返。记得和小伙伴放学归来的路上,撂下书包,急不可待攀上沙枣树,贪婪的我们饱餐了沙枣带来的甘甜和愉悦,直到暮色来临,晚霞洒满回家的路上……那时候,沙枣树是欢乐的树,至今还在记忆里清晰的跳跃。冬天的沙枣树则另是一番景象。飘飘洒洒的大雪过后,一片片沙枣林银装素裹,在阳光下晶莹闪亮,风情无限。和小伙伴们在树下追逐,静听簌簌的雪花声,任凭雪花抖落一身。事隔多年,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故乡在变,已经完全城市化。沙枣林也被一幢幢楼房取代,宽阔的街道路边栽上了各种名贵的观赏树木,偶尔看见几棵沙枣树,孤独寂寞,皱褶满身伤痕累累的沙枣树,仿佛在诉说遥远的过去。是的,一切都在变,还有门前渐渐消失的小河,茂密的树林,池塘边一起玩大的小伙伴也是相见不相识了吧,然而我心灵深处对故乡依恋的却是挥之不去!想念故乡的黎明,薄雾笼罩下的草滩,欢叫的野鸭子,想念纪念碑的高大的白杨,夏日里盛开的一丛丛虞美人。花开花落,在我离别故乡漫长的日子里,想念现在已经看不见的平房上袅袅升起的那一缕缕炊烟,房头老榆树下的秋千,院墙边的麦草垛和那些不能随风而逝的往事,在我岁月记忆的河床沉淀下来……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和那孤独的沙枣树,我站在异乡的青山上把你眺望,就像那首歌“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往”——7、鼠殇赋(外1章)文/武万杰丙申冬月某日,余回某村所租院落,觉一鼠进屋,文房遭劫,四宝狼藉。遂买一只鼠笼,其铁网如织,形似囹圄,火腿蘸过香油作饵,欲捕而杀之也。人定时分悄然置于墙角。然一晚无事。翌日下班,进屋听得鼠笼响动。细视之,见一中年老鼠困于笼中,心窃喜,似逮住小贼也。本欲杀而弃之于野。转而又想,余学画数载,山水为主,偶也涉笔花鸟鱼虫,鸡兔狗羊之类,时有写生入画者也,十二生肖中唯独无活鼠供余写而画之。何不善待变废为宝暂且供吾所用乎?想至此,厌恶之心烟消,爱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