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中医医院中医科为您

程少为好大夫在线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921/8231870.html

十人九胃病,自古以来脾胃病都很常见。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亏乏,影响五脏。

胃痛,有时忍一忍,吃片药就过去了,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样真的可以吗?

胃病的临床表现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中医认为胃痛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等因素引起。西医认为,胃痛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之分,常见的器质性疾病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胆石症并胆囊炎、心肌梗死等;功能性疾病导致胃痛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中医如何看待胃病

中医认为,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不通则痛;胃失所养,不荣则痛。

在中医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

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

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

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

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

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

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

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

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医院中医科治疗胃病

中医治疗胃病,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寒邪克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胃阴亏耗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大连医院中医科

大连医院中医科特聘请原医院院长刘春光为学科带头人,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的感冒、咳嗽、咽干、心悸、胸痹、眩晕、中风、消渴等疾病;中医外科疮疡病等;中医妇科月经病、产后病和骨伤科滑膜炎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

科室配有微波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器、中频加热治疗仪及中药熏蒸,可治疗关节炎、关节肿痛、盆腔炎、水肿、三叉神经痛、各种顽固性头痛、带状疱疹、胸膜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痛经、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等,尤其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治疗效显著!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js/11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