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捐诈捐明星频现,为何这个90岁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见惯了一分钱没捐却通稿不断的明星

看到过搞个慈善晚宴却因争C位上头条

DISS过“诈捐门”、“骗捐门”

可是你见过有谁要捐万

却被接收单位婉拒的吗

一个想裸捐

一个不让捐

真乃“慈善界”的一桩奇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0岁的老人

李俊贤

一:誓将火箭送上天要为国家争口气

6月8日

90岁的李俊贤携夫人

捐赠万积蓄设立了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后面简称黎明院)

创新基金和帮扶基金

他原想裸捐万

但被黎明院婉拒了

他默默无闻

我们从未听过他的名字

万不是小数目

可他的身份既非富也非贵

只是一名工程院院士

这是他一生省吃俭用的积蓄

然而他的成就和事业却如雷贯耳

从“嫦娥奔月”算起

中国人的飞天梦做了两千年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这种梦想才得以照进现实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

当火箭将卫星或飞船送入太空时

我们欢欣雀跃,感动泪流

可能很少有人想过

是什么擎起数十吨的火箭冲上蓝天

将卫星、飞船推入太空

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

他也被誉为

正如李俊贤所说

我们搞科技发明

唯一的动力就是报效国家

60年代初中国决定发展国防尖端技术

部署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

这时,组织上决定让32岁的李俊贤

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主任

担子有多重,只有他体会最深

那个时候偏二甲肼

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之争

他们最初接到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发气相法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短时期内液相法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便在研制气相法的同时

加班加点研制液相法

其实这是要承担责任风险的

好在全组人达成了一致看法

在资料不足、经验缺乏的情况下

最终在液相法研究上取得突破

数据表明工业生产完全可行

该成果年被评

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十大成果之一

年,李俊贤再接重担

远赴青海筹建黎明化工厂

建设中国第一套制备偏二甲肼装置

化工厂在一个山沟里

海拔高,气压低

早上盐水煮蚕豆中午青稞

结果李俊贤得了严重的胃病

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他们住着干打垒,睡着大通铺

为了获得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往往要在没有围墙、零下20多摄氏度的

车间里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

然后修正工艺方案

但他们从不谈困难

而是抱着“誓将卫星送上天”的信念

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装置的

安装、试车、完善和投产工作

年,这种高性能推进剂诞生并投产

年,直接把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

“为国家争口气”

怀着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

从年到年

李俊贤在青海一待就是16年

研制新型鱼雷推进剂时

有人建议选择难度较小的燃料

以保证交货期

但他坚持“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

并承诺延误工期由他负责

最终他带队研发的新型燃料提前交付

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还将我国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3年

燃料危险系数很高

当时黎明院没有防爆实验室

但是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带头做实验

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如果国家需要,我们就做”

上世纪80年代

李俊贤担任黎明院院长期间

他迅速转换思路

聚焦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

当时“万能塑料”聚氨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

但在国内却要依靠进口

他立即组织投入研究

从原材料、助剂到制品、工艺等方面

大力进行聚氨酯攻关

开发出了几十种技术

为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直强调

创新才是科研工作者的灵魂

其科研攻关的步伐从未停止

继偏二甲肼、燃料、“聚氨酯”后

李俊贤领导黎明院又先后完成了

主要用于卫星和飞船增速入轨的一甲肼

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

高氯酸铵固体氧化剂等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

年“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奔月任务

其中发动机点火调姿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为该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

仍然是李俊贤及其团队

二:老骥伏枥志不休淡泊名利有操守

在近70年的科研岁月中

他功勋卓著、格局远大

想得最多的就是国家需要

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但却极其淡泊名利

一次科研过程中,

一些关键环节都是由他操刀解决

但在成果申报署名上

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勾掉

“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

功劳是大家的”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他是苦出身

并没有视名利为粪土的背景

却一次次将之拒之门外

这才是最令人感佩的操守

他出生在四川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丧失劳动力

全家五口人的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肩上

家里生活十分艰难

一度供不起李俊贤上学

最终在李氏族人的资助下才得以继续读书

上世纪40年代

肥皂在四川还是一种稀罕物

他想肥皂是化工产品

如果学会制造方法

将来开个肥皂厂

一定可以赚钱养家

于是他选择了学化学

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毕业后四川百业俱废

化学专业毕业生难有用武之地

开肥皂厂更是成为奢望

而且人人都在急着找工作养家

就连一个小学教员都有十几个人在争

恰巧东北化工局来招聘技术人员

他没顾得上和家人告别

为了节省路费走了四天三夜到了成都

后又辗转多地才踏上开往沈阳的列车

他在东北工作了七八个年头

不管冬天有多冷

工作条件有多差

都默默坚持着

后来由于工作业绩突出

他被派遣到苏联进修一年

回国后便被国家委以研制推进剂的重任

他常说作为科研工作者

就要耐得住寂寞

如今虽然已是90岁高龄

他仍旧一如既往坚持工作

办公室、实验室、单位图书馆

始终是他生活的三个原点

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

他这些年加班的时间几乎相当于

一个人正常工作20年

除了科研

他还特别关心对青年人的培育

80多岁时依然在带研究生

而且与当今导师仅专注自己成果不同

他对自己的学生尽职尽责

会进实验室查看研究进度

有一次为一名学生审定论文

将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仔细看了一遍

而这篇论文涉及了三四十篇文献

他与夫人丁大云已共同走过近60年

生活十分简朴

住的地方被叫做“旧家具博物馆”

家里书柜最多

但大多是从青海带过来的

床和缝纫机也是

家里最新的家具是两个铁皮柜

这是年单位的图书馆

更新书柜时淘汰下来的处理品

他掏钱买回了家

他曾有一辆年生产的自行车

骑了60多年被博物馆收藏了

他年纪大了

单位想为他配专车和专职秘书

但被他拒绝了

生活中哪能用公车办事

坐公交车就好

生病了

都是老医院

没有惊动任何人

办公室为他订阅的报纸

他下班带回家看后

上班时依然带回办公室

以便单位集体回收

李俊贤家:图/洛阳晚报▲

如此“抠门”的李俊贤

却在培养人才和公益上不吝千金

今年年初他向院里写信

提出捐赠万元支持博士科研创新

帮扶公司离退休困难职工

但院里考虑他的生活和健康需要

接受其万捐赠

他说

“很多人问捐这么多钱心不心疼?

真的不会啊!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

钱能够用来培养更多的人才

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更值当

我最关心的是人才

我希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把我们的事业再往前推一步。”

目前万元善款已打入专用账户

已有一名离退休困难职工领取了救助金

李俊贤和丁大云夫妇▲

三:贡献、捐献、奉献是他们一生的注解

他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研发

却以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生活

他将最大的热情投注于科研事业

却以最淡定的心态看待自身所得

他将一辆自行车用了几十年

却在培养人才和公益上不吝千金

他说

我只是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

的确

我们不赞成道德绑架

捐是情谊不捐是情理

但那些利用别人的痛苦赚取了名和利

一边又“诈捐”、“不捐”者就非常可鄙了

决不能让其挤几滴眼泪、拍一部作品

发一篇通稿就将自己洗白了

我们的感情很珍贵

尊重想留给那些值得的人

袁隆平

获得多万的科研奖金

但他穿几十块的衣服

住十几年前的老房子

用着有年数的旧家具

奖励来的钱全部用于成立科技鼓励基金会

将国家在青岛给他配备的别墅改成了实验室

他说

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

能下地就是最好的

卢永根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作出巨大贡献

家里却是“家徒四壁”

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

铁架子床锈迹斑斑

挂帐子用的竹竿

年罹患癌症的他

在夫人徐雪宾的陪伴下

把一生积蓄元转入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

他说

孩子已经自立了

我的个人财产最后应为社会作贡献

杨绛

她是文学巨擘钱锺书眼中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31岁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

66岁翻译完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再版一百多万册

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岁出版多万字的文集八卷

她是最淡泊名利的“先生”

给读者汇款寄物

周济陷于困境的他们而不署名

把她与钱锺书一生的稿费和版税

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

勉励贫寒子弟永记自强不息

家中所藏珍贵文物字画

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等

亦捐赠国家有关单位

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

她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周润发

他红遍大江南北

赚得盆满钵满

却出现在地铁、公交站,菜市场

穿几十元的T恤、15块钱的拖鞋

为了省钱不理发

一个月块零花钱

家里摆着十几年的旧家具

直到年用的手机还是老款诺基亚

60大寿在家常菜馆过

和老婆开开心心吃一块小蛋糕

他的“抠门”和身价相比

简直令人发指

可他却捐出了99%的财产

56个亿

而且慈善基金会已设立好

手续也都办妥了

他说

取之社会在用之社会很应该嘛

贡献、捐献、奉献

是他们一生的关键词

从青春韶华到白发苍苍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热发光

而这才应是我们追逐的偶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js/1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