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村里给孩子办满月,桌数、厨师等都发到食药监管人员手机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集意见之际,来看甘肃独树一帜的监管经验。
文/记者洪广玉新媒体编辑/黄珊
▲武胜驿镇武胜驿村村委会里的办公区里挂着“食品药品监督”的牌子
“你看,这是刚接到的一条农村集体聚餐的消息,孩子过满月,报告人是谁,多少桌酒席,厨师哪的,都很清楚。”在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食品药品监管所里,工作人员指着手机给记者看。
根据这条信息,所里的监管人员会和相关厨师进行联系,询问办酒席的肉、菜、调料从哪里进货,告诉要怎样进行质量把关,并强调餐饮操作要点。
中国至今仍有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而农村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监管最薄弱的地区。据公开数据,卫生部每年收到食物中毒暴发报告为-起,死亡百余例。有研究估算,全国每年应该有2-3亿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发生在农村。而要将食品安全监管从中央落实到省、市、县,最后贯通到乡镇和村,其难度之大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10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开始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重申“积极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直指当前全国各地陷入困境的食药监管机构改革和建设问题。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曾于8月底走访甘肃基层,他们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
把食药监管牌子挂到了村里永登县武胜驿镇因明代武胜驿站而得名,这里距兰州市有一百多公里,是河西走廊的东门户,而武胜驿村位于镇中心,据村主任康连胜介绍,这里是个大村,有一千多户人,村上有美食一条街,包括55家餐馆,53家食品经营户。
马福山已经在镇上开了20年的餐馆,他告诉记者,在过去,镇上并没有专门的食品监管人员,开餐馆也就办个证,要求比较松散。年之后,武胜驿村设置了食品药品协管站,要求店里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进货要做台账,并给他们讲解食品安全常识,比如餐具要用消毒柜,生熟要分开等。
▲甘肃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报告登记表
在武胜驿村村委会里的办公区,记者看到食品药品监督和农业检测、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的牌子并列挂在一起,而且有人员定点工作,这很让人吃惊。这意味着在甘肃,食药监管无论从机构设置还是工作机制上,都已经覆盖到了农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恐怕都是前所未有的。
永登县武胜驿镇食药监管所的人员介绍说,如今各村都成立了食品药品协管站,一般由村支书任站长,村主任为协管员,村医及各社社长为信息员。信息员每天都要给监管所里汇报情况,汇报内容主要是农村集体聚餐、假冒伪劣进入农村的信息,农民使用高毒农药、农药滥用也要汇报,监管所最后把信息汇总到县食药监局。
据了解,甘肃全省有个乡镇、个街道,共设置了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由此,从村到乡镇、再到县、市、省,食品安全监管的“脉络”全部打通了。
食药监体制改革“翻烧饼”引高层重视在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领域风云变幻。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到年又更新一版,在公众和媒体的空前涓UM-D鍖椾含涓鏄叕绔嬪尰闄㈠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