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news/a_5218643.html
乡音,乡情
乡思,乡愁
农家人的情感驿站
有你,更精彩!
忆父亲
文/董平
回忆是思念开出的花,它是那样温馨经久弥香,还略带酸楚,心心念念永永远远,不断的在记忆里重生,不断的在灵魂里诉说着过去……
三年前的农历四月末,我失去了挚爱的父亲。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从此他像一叶轻舟,消失在我湍急的人生河流中,去了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父亲是名园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他的一生的写照。父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跋涉过永寿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足印行行,爱心汨汨。
作者父亲
记忆里,父亲高大略显清瘦的身躯,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浓密乌黑的偏分发形,微笑和蔼。常穿件洗得发旧深蓝的中山服,黄胶鞋是他的最爱,一辆永久自行车常伴身边,常年奔波在乾县和永寿阡陌上。生活单调,固板,薪水少,劳心。但他无怨无悔,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回眸处,父亲的温暖一直都在。
最初,父亲任职永寿县最偏远的永太学校,师资短缺,一个人带几门课,没灶,吃水在沟底和学生们抬,担。每天轮流在学生家里吃饭,补课是常事,帮老乡找丢失的猪羊。在那个年代,粮食物资极其紧张缺乏,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填饱肚子是重点。课余陪着学生山里挖菜,打柴,贴补老乡,耐心讲读书的重要。您带上满满的阳光,唯美了老师的形象!
作者父亲
记得您又调到没人愿意去的仪井中学,翻越两个大沟,开始了年复一年奔波。这里条件艰苦,校舍紧张,学生自带桌椅,两个年级坐在同一间教室,两头上课,这头自习,那头上课。有时炊事员不在,还要自己动手做饭,父亲讲,过去用煤油炉子,夹生的饭菜,得下了胃病,至此自己学会做饭,洗衣。您一样清欢带上真诚的微笑,诠释了教师的职业的平凡而又伟大,且异与常人。
那一年的三月,我因鼻子有病。当时乾县永寿医疗条件差,做不了手术。您冒雨骑自行车带我去礼泉看病。一路嗖嗖的风,冷冷的雨,我和父亲淋湿透了。父亲因担心我病,彻夜未眠,好在并无大碍,手术做的很成功。那个年代,班车很少,自行车是既经济又省钱的交通工具了。来回徒步一百四十多里,况且回家的路都是上坡路。父亲的大爱,使我泪如雨下。
作者父亲
父亲又辗转御驾宫从教。翻越沟坡习以为常。有一次山路崎岖,自行车半路暴胎,您徒步六十多里,双脚磨泡,鲜血淋淋针刺般疼,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贴心护理照顾,端茶送饭,无微不至。你的执着弘扬了老师的吃苦奉献精神!
有阵子您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在叛逆期的弟弟,他逃学和同学打架,殃及了路人,以至于被罚六百元的巨款,这对于当时贫穷的家庭是个天文数字。您知道后,回家二话没说,把家里最值钱的牛卖了,还给人家,并给人家把病医好。为此母亲偷偷流了几回泪。当时这头牛也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弟弟感同身受,得以教育,从此改变了很多,也成熟了许多。
光阴流转,岁月变迁。父亲已步入中年,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五个孩子上学。生活担子越加沉重,单位照顾父亲。又调任离家较近的学校工作。
作者父亲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次任教于永寿城关中学,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漫漫繁荣了起来。但城里学生顽劣,捣蛋,甚至逃学上网,在街头打架斗殴,父亲每家每家地走访,还帮到处寻找,苦囗婆心,宣讲知识的用途。父亲的耐心,敬业精神,得到师生家长爱戴。有一位不爱读书经常逃学的孩子,在父亲的不懈努力下,重新回到了教室,愤起直追,刻苦努力学习,最终考上陕西师范大学,毕业以后,秉承师业,也加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
父亲又曾几何时,在永寿职教中心工作,即永寿职业中学。这里有教育局扶贫的孤儿,贫困生。专业多样。父亲经常礼拜带孤儿学生回家,叮咛我母亲做可口的饭菜,给他穿上千层底布鞋,让他感受家的温暖,也让我好嫉妒。孤儿学生终有回报,考上陕西中医学院,医院。父亲的无私奉献,传递着教师职业之伟大。
一支粉笔写尽古往今来,两袖清风堪称清正廉明。父亲不阿谀奉承拉关系,竞使我们兄弟姐妹皆为布衣,以此我怨恨过父亲。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一晃到了退休年龄,满头花发步入甲子年纪。父亲微驼的背是岁月的杰作,但依然从容坦然淡定,信心满满。这时的父亲拥有春天,拥有阳光,拥有花朵。成就在四面八方,千家万户。
感恩盛世,笑迎夕阳。
父亲对母亲常说,大半辈子在外工作,没给众乡邻帮忙,还倒添了不少麻烦。此后他又重新拎起自己的毛笔,挥笔泼墨于万千众乡亲,谁家喜添新人,又谁家失去亲人,以及逢年过节,用自己的书法,乐此不厌,又是送礼又送对联,可谓爱心拳拳。
父亲喜爱这个世界,钟爱书法,喜欢桃李满园,热爱家人,这个世界也温柔待之,丰盈了人生。可谓人生小圆满。
然天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父亲享受天伦,接受昔日学生常回常探望,书法获大奖之时,旧病发作,查出胃癌。在生命垂危时,躺在病床,手仍在比划书写。有一位乡邻不知道,要给孩子结婚写对联,父亲让我搀扶着写,双手颤抖写完,至今我心为之颤粟惊叹。父亲走了,那样匆匆。
作者父母
欲寄诗行句难觅,牵魂撒酒祭父亲。
父亲大山一样的情操,熏陶着我,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渺小甚微,他是我前行的楷模灯塔,也是我的老师。他的奉献精神令我终生享用不尽。
我被思念缠绕着,用苍白的眼眸在黑夜里寻找,撕心裂肺地呼唤,梦里寻他到常去的学校,抓不住手泪眼婆娑。
芳草萋萋,细雨霏霏。捧一杯黄土,轻轻的洒在坟头,点一柱心香袅袅入天空,等您在轮回的渡口,愿下辈子我还作您的女儿,愿您在天堂,不在劳苦,一切安好!
文中图片提供:董平
本期选稿编辑:张也
作者简介
作者,董平,曾用名董楼楼,乾县阳峪镇人。酷爱文学,喜欢写作,记录生活点滴,用文字歌颂人生,平凡的生活,创造精彩人生。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点击下面作品直接阅读)
追忆青春文/董平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赐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