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pf/mipso_5941815.html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尚秀荃口述
崔静、姜燕飞整理
(一)、家乡往事
我生于年5月,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北古德范村人,我们家祖辈都是种地的。我的父亲五十多岁时死于盲肠炎,我的母亲年去世,活了九十多岁。我有二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是中国共产党员。我的大哥尚秀华,入党比我早。二哥尚秀莱,是小区的联防大队长、民兵战斗英雄,年春季因病去世。这里我想说说我的二嫂,我的二嫂叫韩玉珍,今年应该86岁了。她17岁入党,当时是模范妇女村长,莱芜战役中,只有21岁的她,曾带领12名女民兵担负看押多名俘虏的任务。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夜以继日地推磨、推碾、摊煎饼、烧饭汤、做军鞋,被县委表彰为“支前模范”。年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军区政治部等联合命名表彰了57名“山东红嫂”,她是其中之一。我的二嫂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革命老人,战争年代,她先后几次抢救八路军重伤员,最后竟致使自己染上出血热,差点丢掉了性命。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许多受了重伤的伤员伤口恶化甚至生蛆,她一次次的将这些伤员背到隐蔽的地方,隐藏起来,好好看护。记得有一次在抢救重伤员时她突然晕倒,鼻孔出血(出血热症状),大家都以为她不行了,回村为她准备后事,但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在躺了一天一夜之后,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调养,康复后又回到了支前一线。她也曾拿起武器参加到革命斗争中去,为赶走日寇和赢得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7年9月底,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专程到苗山镇北古德范村拜访了韩玉珍并演出节目,莱芜市历任市委书记先后多次去看望过她。
二嫂是我们家的光荣。我文化程度不高,读过两年小学,读完后在家里帮着父亲、哥哥种地,由于家里人多地少,所以还要靠给村里放放牛、羊来换点粮食,放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挣到60斤粮食。之后我们家与别人合伙养了40只羊,每家各20只,一家养15天一轮,羊粪留在自家地里,一年给我8元工钱。年我18岁那年,因家中无粮我们把羊也卖掉了,我大哥、二哥都参加了民兵(游击小组)。有两个冬闲季节,我在村里上了村办的学校,收获比两年小学大。因识得几个字,我在村里当了雇工组成的抗日职工会工会小组长。我们这个村是5个自然村形成的行政村,有妇救会、农救会、民兵组织,又成立了由20多个雇工组成的抗日职工会,我积极投入到工会工作中。
我有个堂哥叫尚子芳,年春就入了党,是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政治部的李主任住在他家时介绍他入的党,他在农村当小学教师。有一次他把我叫到村外谈话,他说:“老三,有个事和你讲一下,我们这里有国民党、八路军,你说哪个好。”我说:“八路军好。“你喜不喜欢八路军,想参加八路军吗?“我文化程度太低。“你文化程度不低了,你大哥、二哥都是游击小组的人了。“我不参加游击小组,我要去当八路军。”你要愿意,我介绍你去个地方。我是共产党。”现在我才明白,他们四五个老师晚上经常点着蜡烛去山沟里开会,原来都是共产党。他又说:“我们支部已经研究过,你大哥也准备入党了。”我说:“你要是早和我说就好了,我可以增长知识。“现在也不迟,你到县大队下的一个连队去,那里有教导大队在训练军事干部,你去学点知识。”年3月,我到教导大队学习,同时参了军,大队长张恒叶和一位姓张的组织干事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从工会里动员了3个同龄人和我一起去教导大队学习,一个月训练结束后,我分到本县的文字社乡任指导员。主要任务是动员参军,训练农村自卫团,二个月一期,再就是参与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的任务。10月我调到县社会部任便衣队的班长,班里有10个人,配的是匣子枪。任务是到敌占区镇压那些已经投敌叛变的人,也找伪军劝导教育他们要身在曹营心在汉,为自己留一条出路,如果不愿革命就在家好好种地,不要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我们明确告诉伪职人员,人民政府对伪职人员都有登记,谁做点好事我们就点上个红点、谁做了坏事就点上黑点,等赶跑了日本鬼子,这笔账是要算的。我们的工作有效地震慑了伪军和伪职人员。年我调泰山地区专员公署社会部(后改为公安局),在武工队当班长,班里有三十几人,配的都是匣子枪,任务和文字社乡时相同,但工作范围更大、危险性更大,因为泰山地区有七个县。年武工队改为地委工作队。这年的春夏季,2万多日军连续扫荡,其中采用的牛刀子战术、长途奔袭的战法给我方根据地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泰山地委、泰山军分区在莱芜的茶叶区吉山村根据地遭敌突袭,军分区政委汪洋以下五百余人牺牲,我要不是另有任务和另两人外出,我也跑不出来了。之后武工队员有的分到部队当锄奸特派员,有的到区里当公安员,地委工作队留下很少一部分人。我们工作队的领导是商景才,他是山东藤县人,在济南读的大学,曾任鲁中区党委秘书、泰山地委秘书、济南城工委秘书,当时住章丘县虎门区的一个山村。我所在的工作队驻章丘县观音村,我任小组长。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反奸诉苦。年3月,地委工作队归属地委抗联领导,抗联主任吕子仪带领我们在新解放的历城县西营区开展工作。我仍是小组长,带着六七个工作人员在西营区王坦工作点,这个工作点很大,其中天井峪村就有户人家,我们则住在甲口村开展点上的减租减息和动员参军工作。年3月我被分配到柳埠区当抗联主任、区委民运委员,分管工会、农会、青年团、妇联、儿童团,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反奸诉苦、减租增资,不断在斗争中总结经验,一直干到日本鬼子投降。
年3月,历城县委组织部调4名干部到淄博的鲁中区委党校学习,我是其中之一。学习期间没有开课,而是在博山发动工人增加工资、反奸诉苦。7月1日,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鲁中军区撤出淄博,党校转移到莱芜山区的一个村庄,我们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学习土改政策,包括学习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地主阶级、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学习9月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的《关于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即“九一指示”)和10月10日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土地改革暂行条例》。年冬季,各解放区根据“五四指示”,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我们党校分四个支部,我在一支部,支部书记尚化雨带我到一地委报到,一地委住在泰安县的山口冯村。土改工作队的重点在泰安,因泰安在济南附近,那里地主成份的人比较多,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土改政策。地委组织科长栾真亭把我带到历城县柳埠区,栾真亭也在这个区参加土改,党校同学韩其高分到伊家乡的店子村,我被分到张家村。张家村是个多户人家的大村,也是济南的门户。村里土改完成后接着是动员参军工作。当时历城县经过土地改革,群众得到了物质利益,改善了生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县委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动员翻身青壮年到前线去,补充我们的野战军,用实际行动来支援自卫战争、保卫胜利果实,动员参军的口号是“刨蒋根、杀蒋头”。当时老百姓想过安稳的日子,对参军的思想认识不足,动参工作非常困难。根据县委的决定,我们召开了干部会、群众积极分子会、群众大会,广泛地宣传全国和本县革命形势。会后,村干部、党员、积极分子们频繁活动,夜以继日地做思想发动和组织工作,消除群众顾虑。张家村共动员了42个人去参军,我们让新兵戴大红花骑着驴送往二十里开外的柳埠镇区公所新兵接收站,一路锣鼓喧天宣传参军光荣,反响很大,对历城县的土改动参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年的11月我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我们村被评为土改动参县级模范村,县委组织部授予我模范土改干部的荣誉称号,后又被鲁中区党校一支部评为土改动参模范干部。莱芜战役结束后,我们几位党校学员在雪野运粮站帮助工作。雪野粮站接收渤海地区过来的军粮,装军粮的车要三匹马才拉得动,卸车的工作量很大。粮站担心敌机轰炸白天无法收粮,只能晚上收粮,不但收粮食,还要晒干、藏好。由于每次藏粮我都是最多的,所以我连续三次都被粮站评为二等功。
年7月,鲁中区委组织部的赵副部长带着我和另外两人(一个姓亓,一个姓朱)到安丘县,我被分配到寿山区任抗联主任、区委委员。10月份公布我到郚山区任区委书记。
(二)、南下金华
年春节刚过,我接到安丘县委组织部通知,调我到县委当民运部长、县委委员。接下来这一个月工作很忙,主要是研究调整干部南下的事。我和组织部的干部科长一起在七个区的干部中挑选身体好、素质高的干部,每个区挑出6人,加上县委机关部分人员,还有一名通信员、一名炊事员,共97人,组成一个中队,准备南下。当时各个区的干部都配了双套,准备走一套、留一套,上级指示要做到走者愉快、留者安心。组织上帮助准备南下的干部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如,有的干部一贯工作积极却因家庭问题不能入党,组织上帮助查清后得到了解决;有的干部年龄偏大,没找到爱人,组织上也帮助予以解决;有的身体较弱,县保健委员会就批给营养补贴(第一等级的是可买四斤猪肉的北海票,当时一斤猪肉是三毛多,一斤大米只要七八分钱。二等等级以下递减);已公布准备南下的本县干部准许回家探亲,干部们都比较满意。后来的事实证明,南下路上干部中的问题、难题很少,和以上这些措施有很大关系。2月份,挑选出来的干部到沂山地委所在地——临朐的蒋峪集中学习了四五天,听报告,准备南下。这期间地委安排了南下后县委领导班子的职务配备:燕依民任县委书记,他是大知识分子;赵季武任县长,他原是地委秘书科长;我任县委委员、民运部长;马守青任宣传部长,他原是临朐县的民运部长,是一位老资格的领导;地委组织干事纪成平任组织部长。由我们五人组成一个党支部,燕依民任支部书记。五人都是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干部,文武都行。中队由赵季武任队长,我任副队长。年3月,我们从蒋峪出发,步行到益都,从益都坐火车到济南住了两天,再坐火车到兖州,都是晚上的火车,天亮时分到站,预防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一路坐的火车都是闷罐车,有的甚至连马屎都没打扫。到兖州的当晚向东南方向行军,一直走到天亮,在临城东北的一个地方(地名已忘)住了下来,这里是鲁中军区、华东局所在地。在等候大军过江的近一个月里,华东局首长来作过形势报告,主要学习了有关新区的各项政策,如,接管城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发动工人、如何解决治安、如何应对国民党“金圆券”以及浙东党委干部情况介绍、人情风俗、对老百姓怎么称呼,等等。学习的文件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公报、陈云同志在东北的城市工作经验。参加学习的有路西地区和我们鲁中区第一、第二地委各县以及我们第三地委四个县的四个中队与专员公署的一个中队,这四个中队的干部南下后分别接收了浦江、汤溪、金华和武义的政权。在这里,我们换成了一色的新军装,个个都是军人的样子,个人带的解放区纸票子兑换成了人民币。按要求我们还作了轻装准备,原先带的棉衣、大衣、被子都留下交了公,各人只带一条粮袋,每人四斤粮食。离开临城也是晚上坐的火车,第二天早上在陇海路上的新安镇下了车,一直步行到两淮(淮阴县、淮安县)停下来休息,我们每天要走30公里的路程,途中都是自己烧饭吃。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我们步行从两淮经过高邮、扬州,天下着小雨,于4月24日从瓜州渡坐木船过的长江,木船由小火轮拖着到镇江,马不停蹄继续急行军一整夜,雨越下越大,走的是小路,天亮时到的苏州郊外。这一天走了24个小时,多数人的鞋子都走坏了,途中只在扬州西北的一个县城吃了饭,一路上又饥又渴,走得很累。苏州郊外的农家都散落在桑树林里,敌机来轰炸的时候,大家只能呆在屋中不能随意出来。5月3日杭州解放,5月7日晚我们坐运河大木船,由小火轮拖着,天亮到杭州拱宸桥,就住在运河边。支部书记、队长到省委开会,听候省委分配去处,一般队员就有机会在城里或者到西湖游览。省委决定鲁中区三地委这个大队去金华,我们在5月11日晚坐上火车,第二天七八点钟才到金华,乘坐的闷罐车哐当哐当响了整整一夜。
年5月12日我们到达金华后,住在火车站对面溪下街的一个油库里。当时地委要求山区来的干部到山区去工作,平原来的干部到平原去工作,所以我们安丘的干部就分到金华了。燕依民任金华县委书记,年10月到金华地委工作;赵季武为金华县委委员,县长,10月调磐安县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2月任县委书记;纪成平为金华县委委员,组织部长,10月调任磐安县民运部长;马守青任金华县委委员,宣传部长。5个人中后来就我一人留在金华县委。我年5月至年7月为金华县委委员,年8月至年2月任金华县民运部部长,年7月至年7月任县委副书记(其中年1月至年7月主持工作),年12月至年7月兼任金华县纪检委书记。
年5月8日金华解放,18日成立金华县人民政府。金华军管会成立后,全县设5个区25乡,军管会最初只在三个区配备了区干部:澧孝区是沈占楼任区委书记,王一虎任区长(不久调去省委组织部);双芙区是王宗武任区委书记,区长施姬周(是个大学生,后调磐安县);安南区是李庭文任区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仲才任区长。李仲才在我们当中年纪最大,上任不到两个月就牺牲了,我们现在都常常想起他。稍后,辛其昌任城关区区委书记,刘胥吉任区长;雅塘区是薛振邦任区委书记,李同昌任区长。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不便开展工作,县委会根据地图把全县划为七个区,不久调整为八个。年11月,调整为9个区:城关区、安地区、雅畈区、澧浦区、孝顺区、鞋塘区、塘雅区、牌塘区、双芙区。年10月20日,金华市(县级)设立,划金华县城区及城郊4个行政村为行政区域。年5月15日,金华市撤销。年7月20日,复设金华市。
到金华的头两年,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前后经过了五次变迁。最初是专署、县府合住,地点是位于醋坊岭的国民党旧县府。金华专员公署挂牌进驻旧县府以后挤出了几间小房让县长县委书记住下,县委组织、宣传、民运三部门六个人一大间,睡的是上下两人床,别的什么都没有。不久搬到后街南头的中山路上,是旧商会的房子,县长县委书记在楼上办公(楼下是看守所,关着嫌疑犯),余下的人都下乡帮助各区工作。城区设立金华市(县级)以后,地委认为,县委县政府要搬出城区,到县里去,就这样,县委县政府和县大队搬到了乾西的雅宅村,雅宅村没有召开干部大会的场所,是它不适合县机关办公的主要原因。此后不久,县委机关、县政府的全部科室和县大队搬到了东孝的雅芳埠,这里的条件好得多,楼下办公、楼上住人,开会在祠堂。雅芳埠紧靠东阳江,是个有名的渡口,水上交通很方便(这在当时来说很重要),船埠头修得很有气势。年冬,县机关搬回城里,县委驻净渠头,原是一家私人诊所的房子(现在的胜利街号),县政府搬到了柏树巷。当时西市街北头的旧法院,驻着部队,后来在和解放军对调房产以后,县机关整体搬入这个大院直到1年撤县。那都是我调离金华县以后的事了。
南下时中央组织部有规定,凡南下干部在当地工作满两年后,愿意回去的都可以回去。我们这一批回去了两个人,一个是罗店区的抗联主任,姓郭。另一个是姓刘的炊事员。
(三)、剿匪反霸搞土改
到金华后的前半年,主要是理顺干部思想。南下干部水土不服,病号多,当地方言一个字也听不懂,干部思想有些波动。穷苦百姓听不懂我们的话,无法沟通,无法接近(在老游击区傅村、源东有几个以前曾脱离过地下党的人愿意接近我们,安地区长山乡的百姓接近我们的人相对多一些,因为汤溪的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正面和积极的影响较多)。接近我们的人,多是做生意的,甚至是兵痞、流氓、赌棍,懂点国语的人,农民、工人、学生看不惯也不喜欢这些人,就更疏远了我们,因此工作一时很难开展。地委批评我们是“国语路线”——只靠语言开展工作,指示我们要多提拔本地人,这是很及时的。当时选拔贫雇农来当村干部的不多,农村的情况很不稳定,国民党散兵和当地的土匪、流氓、恶霸、不法地主勾结在一起,藏在深山里,时常出来烧杀抢掠,残害百姓。
年6月,国民党二0三师突击第一营营长邢小显,纠集残部,组成匪“十二军二0三师八婺纵队”,12月,改称“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八婺纵队”。南北山上的土匪接近万余人,“司令”多得成群。解放后金华县的匪情大致经历了“遁入大山——猖狂袭扰——彻底被剿”三个阶段:在解放大军面前,土匪不敢争锋,跑进了南山和北山;解放军主力往南推进后,土匪探知身穿黄军装的南下干部不是正规军,只是政府武装工作人员以后,改退守为主动向我们进攻,活动很猖獗,我读过南山土匪在安地区张贴的油印告示,说什么南下干部“文没有文化、武不能打仗”,气焰嚣张;最后,解放军三十五军在金华痛剿土匪,匪势很快被压制,直到彻底剿灭。
金华县的匪患,数雅畈的区乡干部损失最大。区长李仲才下村工作被土匪盯上杀害,至今不知尸骨在什么地方,当时只有二十八岁,在老家时已经当了两年的区长;农协会主任李好学晚上从华南乡回雅畈,半道上被土匪截住杀害,凶残的土匪砍掉他的双手把他扔到水沟里,死得非常惨。他俩都是安丘县夏坡区的人,我们一起南下的干部。土匪三次冲到雅畈袭扰,有一次还冲进了区公所,我们的干部都有枪,退守楼上,土匪攻不动。楼下两位女同志被土匪杀害,是电话接线员,才十七八岁;粮库杜主任被打掉了门牙。在澧浦区,有一次我们的干部遭遇土匪,十几个土匪用机关枪扫射,把我们的干部压在山沟里,我们始终冲不下来,后来部队去了才解围,副区长菊仲楼负了伤,组织委员辛朋海牺牲,当时只有二十三岁;副区长刘耐卿下河洗澡,他的通信员是打入区公所的土匪,趁机偷走他的军装、匣子枪和鞋子投了匪。鞋塘区委书记王际云行走街上,大白天土匪就敢下他的匣子枪,夺枪不成,就捅刀子,所幸没伤及要害。罗店区的副区长(姓张)也是被土匪打死的;罗店区有两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均是永康人),晚上在张家村开会,遭土匪袭击一同被害。土匪除了猖狂攻击政府工作人员,对普通百姓采取“枪打出头鸟”,妄图隔离干群,老百姓心里知道共产党是好的,还是不敢接近我们。记得雅畈区华南乡有一户贫农,我们白天去宣传剿匪时在他家吃了一顿饭,当天晚上一家三口就被土匪杀死,绝了户。据公安局当时向县委会汇报说,北边一带被土匪杀害的村干部和积极分子,有名有姓的就有70多人。
年7月底,解放军三十五军军部带着警卫营到金华,军部驻罗店,军副政委张雄兼任地委书记,统一领导剿匪反霸斗争。这年的建军节,金华在侍王府操场举行万人大会,三十五军政治部孔主任代表解放军宣布决心消灭现有一切土匪,给军民很大的鼓舞。8月底,三十五军大部队开到金华。它的教导大队大队部设在了金华县的孝顺,大队学员最小的也是排长级别,都是战斗骨干,能打,武器也好,金华和邻近的义乌、浦江一有匪情就前往清剿。这时,全县每个乡都派有教导大队的人,接受所在区区委的统一领导,匪势得到了有力的压制,老百姓敢于接近我们了,土匪有什么动静也敢于跑来送情报了,区乡的剿匪反霸工作也顺利得多了。金华县剿匪反霸的第一个斗争大会是在乾西乡上陈村祠堂外召开的,斗争恶霸地主、伪“国大代表”(外号雌老虎)。雅宅村农民代表在大会上指着地主说,过去你仗着是“国大代表”欺压农民,今天我们在毛主席领导下打倒蒋介石、打倒你这个“祝”(金华市内西市街祝裕隆布店老板)恶霸。台下群众自发高呼口号,声势很大。《金华日报》报道了这次群众大会。县长赵季武在鞋塘区帮助区委开大会斗争恶霸地主庄某(外号南霸天),《浙江日报》作了报道。面对这个形势,当时地委的结论是“干柴与烈火”,就是把老百姓比作干柴,把部队的剿匪比作烈火,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剿匪反霸势不可挡。金华各县成立了独立营,部队剿匪力量加强,军分区也拥有部分机动兵力,大股土匪被消灭,土匪气焰很快被打了下去。金华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匪亲属的教育与争取工作做得很及时,很多土匪被亲属叫回了家。在物质匮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南山有几个土匪大队长跑到了澧浦区、雅畈区向人民政府投降,其中几个解放前就是旧军官,沾有血债,半年后在镇反中得到了严惩。
金华的剿匪主要由地委和部队组织承担,金华县的干部与武装也曾经和土匪打过几次遭遇战。有一次,邢小显带了一百多土匪到罗店抢粮,我率城关区中队、罗店区中队各一个班和县公安局警卫班共三十多人,带一挺机枪,在尖峰山后小村南边遭遇上了,邢匪怕我们的援兵会很快赶到,且战且走,不敢恋战,逃进北山,我们打死他多人,缴获长枪8支,缴获的一支小手枪我一直佩戴身边,直到年统一上交县级干部的武器为止。这一仗,军分区接到求援电话后,派出一名营长带队前来支援,赶到高村,我们结束战斗后也回到了高村。
此后,敌人的破坏手段有所翻新。年11月20日,城关区的滨湖等乡余人,受匪特裹胁,以要求减免农业税为名,赴金华专署“请愿”,被挡在了通济桥南,派出的代表在专员公署受到接待,中午还管了饭:大米饭加豆腐。塔水桥村的一个反动地主就在村里扬言:不减轻农业税,再去专署请愿,吃干饭豆腐。“金兰汤暴动”期间的一天(具体时间记不起来了),在邻近兰(溪)、汤(溪)的临江乡,有人煽动乡民企图冲击乡政府,三十五军工作队的队长高声喝阻不果,一个战士开了一枪,打死了一个,其余的没敢再往前走,冲击企图被粉碎。整个“暴动”期间,金华县的局势是最稳的,干部没损失。这个月,三十五军派出以营排干部、骨干组成工作队来开展工作,主要是动员大学生参加剿匪、反霸斗争。县委密切配合解放军统一领导剿匪斗争,土匪已经不成气候。年2月3日,公安武装和民兵毙匪“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八婺纵队司令”邢小显,至此,全歼匪“八婺纵队”。解放后的这半年,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剿匪反霸的群众运动搞得不理想。我们接受了地委批评的“国语路线”这个教训以后,大家改进了工作方法,加上形势有所好转,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了。同志们的身体也开始好转,适应南方的环境了。年三四月份,金华、建德两地委合并,建德县委书记孙汉杰来任县委第二书记,调来寿昌县的范子明任宣传部长。这年夏,县委书记燕依民和我带领区委书记参加了省委组织的整风学习,不久,燕依民调地委工作,孙汉杰任金华县委书记、县长。当初在山东确定的县委会五人班子这时就剩下了我一人,除了任民运部长,兼任土改部长。
年春金华实行土地改革,地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实行和平土改。金华地、县党委一同决定在土改基点乡乾西乡搞调查,了解土地关系,积累经验,培训干部,由地委民运部长李学智负责,地委派出工作队有30多个人,县委工作队有20多个人,李学智任队长,我任副队长。10月乾西乡土改完成,县委会提出要在金华县的重点乡搞试点,地委同意了。我到金华县的重点乡——城关区的东溪乡塔水桥村展开试点工作,和乾西乡隔江呼应,互相推动。此后,县委指示我到安地区帮助搞土地改革,我就住在长山,那里有两个行政村。我们借鉴家乡和金华土地改革试点经验,这里的土地改革进展的很顺利,我们不干违纪的事,只要地主交出地契就完事,和平土改。接着在罗店区也展开了剿匪、反霸、土改、征粮工作,并很快在全县推广试点工作经验。10月,江沿乡开始土地改革。11月,金华县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多湖乡、岭下朱乡、含香乡都由地委派的正县级干部带队帮助领导土改,县委会的孙汉杰书记联系仙桥区,我负责安地区、罗店区、城关区,宣传部长范子明在孝顺区,副县长王明路在鞋塘区,全力领导土改工作,金华的这项工作进度最快。年二三月间,金华县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也很快扫清了尾巴。朝鲜战争爆发后,国内的敌对势力配合美国出兵朝鲜并封锁台海、蒋介石扬言反攻大陆之机蠢蠢欲动,形势的变化促使此后改变了“和平土改”政策,在剿匪、反霸、土改的同时,金华县也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当时中央决定,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一起搞。上级党委也指示我们,土改必须镇反,镇反支持土改;土改必须发动群众,让群众来揭发反革命分子,各地可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灵活掌握。当时阶级阵线分明,镇反界线明确,地主恶霸、伪保长、匪首敌特一律属镇压范围。在地委的领导下,金华县镇反工作取得了不小成果,镇压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四)、抗美援朝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我记得金华县的土地改革一结束,即刻转入了抗美援朝、动员参军的工作,县委召开干部大会总结土改、镇反工作的同时,立即布置了工作任务。运动刚开始时,残余土匪喊着“蒋介石要回来了”,有的地主扬言要收回土地。本地有的干部说,金华沦陷时,日本鬼子大部分是高丽人,欺压我们,我们不去帮他们。有的认为,刚分到土地就去当兵,田地没人种了。有的年轻人刚娶了老婆,不愿去当兵。各种思想,五花八门。过去有传闻都说金华人看不到尖峰山就要哭,只会在家种田,而当时人均分有2.5亩田,自给自足,参军没人愿意去。县委书记孙汉杰当时生着肺病,他和我说:“尚部长,我身体有病。我们应该怎么去召开抗美援朝动员大会?”我说:“我们还是要抓重点,抗美援朝动员大会上,应该提出有人出人,有粮出粮。你向地委汇报一下,如果同意的话,我去抓重点乡工作,一定要把这个会开起来。”经地委同意后,县委派我带着工作队到重点乡东溪的塔水桥村搞试点,我们连夜召开村民动员大会,用过去解放战争参军保翻身的事例教育干部群众,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会后人人都要求参军,40岁以下的都报了名,一个礼拜就完成了新兵入伍任务,思想工作做到“三通”(本人通、老婆通、母亲通),新兵也送到了县大队驻地寺后王村。批准入伍的新兵佩戴着大红花由村干部带领,到城里的日用品商店买笔记本、毛巾等慰问品,都是八折优惠,沿途路人围观,新兵和干部都很自豪。区乡干部带着报名参军的青年现身说法作宣传,作用很大。接着让长乡、临江乡、西关乡和清湖乡的村民积极踊跃报名,由各乡政府定参军人员名单,整个城关区全面开花,形成了人人自愿报名参加自愿军接受国家挑选的大好局面,全县随处可见父母送子参军、妻送夫参军、兄弟争相报名参军的情景。这年第一季度我们就完成了抗美援朝动员参军工作,上级很满意。到这年年底,全县批准入伍0多人,这些士兵素质高、身体强壮。有的人11月参军,第二年春节就牺牲了,家里收到了阵亡通知书,大家都很悲痛。金华县的动参任务完成后,本地干部和村积极分子参加了地委工作组到武义、义乌、东阳、浦江和兰溪县介绍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提出“保家乡、保土地、保翻身、革蒋头”的口号,动员大家参加志愿军。记得当时的缙云兵源不够,地委书记李学智要我派(分担)人,我们派了70个人。年金华县又有多人参军。
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要求在全国开展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军属活动。中共中央也发出《关于开展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金华人民积极响应,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捐献运动。当时的金华可热闹了,全县开展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大家踊跃捐款买飞机大炮。年9月,金华县、金华市群众踊跃捐献抗美援朝飞机大炮计款(含银折款)45.84万元,可购战斗机3架。乾西、东溪等乡的农民也积极捐献丰收粮食支援抗美援朝。
年的六七月份,孙汉杰调地委任工业部长。县委会做了一次调整,我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王明路任县长,王神恩任组织部长,辛其昌任宣传部长,许新光任公安局长。这个时期,金华县农村参加生产互助组的户数达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生活和生产需求大增,个人购买力表现出此前未有的强劲。在城关区的吕塘下、塔水桥村之后,各乡群众普遍要求成立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由村民集资,选出经理和会计,统一外出采购商品,回村后选一处经营场所对外销售。这是一个类似后来的供销合作社的新生事物。为了加强领导,上级党委规定各县成立消费合作总社,由副书记兼任主任。我挂了总社主任的职,具体业务均由张春钢同志负责。年第二季度金华县结束“三五反”后,随即在全县展开了生产运动,提倡兴修水利、水稻小株密植,帮助军属搞生产,号召各区种试验田推广农业技术。这一年取得了土改后的第一个大丰收。
当年,我被评定为行政十四级。几年来连续的大强度工作,我的胃病几度复发,出血不止。年经地委批准,医院治疗,休息了好几个月。县委会由副书记兼县长王明路主持工作。出院后,正是基层普选人民代表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上调我到地区选举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时期,到各县了解民主建政进度,指导工作。至此,我在金华县的工作基本结束。
(五)、参与解放初期的农林水建设
年9月,金华专员公署建设处改设成两部分,原处长李圣集分管公路水运科,我担任农林水利科科长、专员公署党组成员,分管农村建设,指导各县农业、水利、林业工作。年4月,专员公署成立农业局,水利和林业在行政业务上被划分了出去。年3月,省人委批准建立金华专署农业局。年4月至年4月,我担任局长。在我担任专署农业局长之前,金华的农业生产已经在解放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农业局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年到年期间金华的农林水战线的主要大事,我记得的也想说一说。
农业方面。我在上任局长后不久,地委组织工作组到各县帮助开展粮食统购统销,我也被调去带领工作队在义乌县葛塘乡搞试点,前后三四个月,直到完成任务。年9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陈双田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月8日,召开了全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议。年底,成立了兰溪县上华高级农业合作社,实行按劳取酬,取消按土地分红的制度。年4月,省委书记江华到金华调查,提出对农业社“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同月,金华县乾西乡建立机耕试验站,配备拖拉机2台,为省内第一个机耕试验站;年5月,金华地区拖拉机站成立,是省内首批建立的五个站点之一。我记得年开始对城镇居民口粮实施“以人定量、按户(单位)计算、凭证(票)供应”措施,人月定量平均12.57千克。
水利建设方面。建国初期农田灌溉主要工程设施仍以堰坝为主,因此各地除修复、改造旧堰外,也相继兴建了新的堰坝工程。如位于今天金兰水库坝下的白沙溪第一堰,年动工,年7月12日完成。建双孔进水闸1座,新开渠道米,加深总渠余米,防洪坝1条,陡门1个。受益金兰、临江、琅玡、古方、下杨(今属古方)5个乡22个行政村,3.2万亩农田。国家投资.8元,投工余工。今已属金兰水库配套工程。如金华玉山堰,位于东溪乡白龙桥上游。拦白沙溪水源。年在原堰址基础上改建为浆砌块石固定堰,高2米,长米,灌东溪乡叶店等村农田亩。今属金兰水库灌区。
推广农业科技方面。年2月22日,专署召开了全区农业技术工作会议,推广以适当密植为中心的水稻栽培技术。26日,金华地区建新式畜力农具站,负责新式农具试验推广工作。年2月,全国水田农具座谈会在金华召开。全国稻区16个省及农业部代表到金华县第一农场观摩改良水田犁耕作表演。这一年,建立了金华专署第一农业合作干部学校,集中培训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干部。年3月,地委决定大规模培训农民技术员。东阳还派技术人员去福建学习茶树无性繁殖技术,境内首次进行短穗插播育苗试验。培育家畜优良品种方面。年,金华专员公署曾发出《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毛猪生产的通报》,要求各地采取培养母猪恢复猪源、饼类饲料先喂猪后肥地、利用水塘养殖水生饲料等措施,加快发展养猪。12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其中载有兰溪上华高级社《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一文及毛泽东为该文所加的按语。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保证金华火腿的原料,金华专区应赶快加强对养猪工作的领导》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同月,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养猪的指示》文件精神,全区确定畜牧业以养猪为中心的方针。年,金华县钱卓柯等5农户创办公私合营金华奶牛场,有奶牛60多头,还建了简易炼乳车间。
农业场站建设。年夏,地委成立经济开发委员会,地委副书记隋长文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银行、手工业合作社、粮食局的领导任委员,专署抽调了供销社、粮食局、银行以及金华县、兰溪县的干部到这个部门工作。这是参照了省经济开发委员会的组建办法、为农业场站建设而专设的一个机构。省委当时仿照北京组织青年团员到江西开荒种地的做法,决定在金华建立相应的农场,安置社会青年和失业工人。记得我当时和隋长文说:“省里是林业厅在搞开发,我是农业局长,林业开荒生产一事我们搞,林业局会不会有意见?”隋长文说:“各县都要搞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开荒主要是为了自救,你就干起来吧。”专署在金华南郊石门一带划低丘坡地1.07万公顷建“浙江金华专署石门农林试验场”,石门是那一带最大的村,所以又叫石门农场,但场部并不设在石门村。为开发一事,我到省里去找农业厅联系,还找了副省长杨思一,他是专搞开荒生产的。为组建农场,调来了义乌县的副书记兼县长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常山县的副书记任场党委副书记,杭州总工会主席和金华县的副县长任副场长,永康、诸暨两县的农业局长任生产科长。经济委员会订购了农具,采购毛竹、稻草着手搭建工人住房。当年的7月1日正式建场,这一天,副省长杨思一以及省林业厅、杭州市劳动局的领导,金华地区专员公署专员和民主人士数人到场出席建场大会。《浙江日报》连续予以报道,《人民日报》也转载了《浙江日报》的消息。石门农场吸收了杭州、宁波、湖州等地的城镇社会青年、闲散劳动力及复员军人一万余人,分别在金华石门、后尘、塘尾巴、合山头、飞机场等地垦荒生产。后来,杨思一副省长来检查工作还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这片荒地的。”我说,土改时我在这见到的,土改分地的时候农民都不要,人均五亩,土地多得种不了。这一年,省里给石门农场买了一辆进口汽车运送物资。年初,金华县马鞍山农林牧高级社和金华县北山盘前青年垦荒高级社并入,场区跨金华县雅畈、塘雅、澧浦、罗店、孝顺、城关6区,安地、东屏、长山、清湖、秋滨、雅畈、多湖、江东、塘雅、香溪、金轮、罗店等13个乡。可以这么说,我经历了石门农场建场的全过程。
金华地区的各个县也都在本县组织开荒自救,建立站场安置失业人员,如年创建了东阳县东白山垦荒高级合作社,以开发茶园和生产加工茶叶为主;年3月,创建金华专署桐琴果园苗圃,园部设在武义桐琴镇长路山。
(六)、后续简介
年4月,我到省委党校学习。这一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4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党校学习提前结束,学员回原单位参加整风。我回到金华后参加了机关及直属单位召开的各种不同的座谈会,进行鸣放,征求意见。7月调我到浙江省水利厅水电工程局任副局长、党委书记,记得当时一上班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反右”。我这个人脾气很倔,在水电工程局有看不惯的事情马上就会说出来,曾经因为对计划的认识不统一和分配下放干部的问题与别人发生争论。期间金华也有人给水电工程局去信,说我在金华工作的时候搞独立王国,不受地委领导,自高自大看不起人。水电工程局派人到金华调查我的“问题”,把平时工作中的争论上纲上线,断章取义,扣大帽子,还在“斗争大会”上宣读了那份“检举材料”。年9月我被划为“右派”,下放永康县李店公社李店村劳动改造。隋专员后来到省里开会见到水利厅的人,隋专员问起我的事,回答说,他反对省委统战政策;我在金华县时的县委书记,时任省轻工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的孙汉杰也问起我的事,回答是我在金华专署工作的时候反对地委。处分我时,没有给我结论,没有降我工资。年春,省水利厅在水电十二局的职工会议上宣布为我“摘帽”平反。此后我身体一直不好,年病退,记得那年是55岁。
年春季,为我恢复党籍。恢复一切职务。年按离休待遇离休。
(口述者曾任中共金华县委民运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
编辑冯辉
监制胡林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