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纪念援老抗美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援老抗美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援老抗美老战士姜荣富

作者曾亲身参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军队援老抗美作战,本文内容除本人亲身经历外,部分资料系作者向曾经参加过援老抗美作战的老领导、老战友(如原炮兵第七十二师卫生科科长秦凤台、军医黄夫高、黎福珠、胡汉华、林珍;卫生员:王树山、姚瑞梅、林永荣、吴能健、吴美娇、袁榕等)咨询了解而得,并参考了参加过援老抗美老战友在《共同的记忆》回忆录中的撰文。虽然涉及面有限,但还是能从一些侧面反映出中国军队医护人员当年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在援老抗美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国际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被称为是援老抗美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姜荣富在老挝姜荣富在老挝年4月2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建交60周年的大喜日子。50年前,为了支援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应老挝人民党和以苏发努冯亲王为主席的老挝爱国战线的请求,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72师(援老抗美参战时代号为支队,所属的团为大队、团为大队、团为大队)先后分批奉命秘密出国前往老挝,承担援老抗美作战的光荣使命。姜荣富(前排中)与战友在老挝战场合影为尽好国际主义义务,时任炮兵第72师卫生科科长秦凤台(原北京军区炮兵门诊部主任、组建炮兵72师时调任72师卫生科科长),考虑到战争和战场环境的残酷性,如美帝飞机狂轰滥炸势必给战场救护带来难以估计的艰巨性,以及老挝地处东南亚亚热带气候和恶劣的环境,当地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医疗设施极度缺乏等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参战的医护人员必须尽到最大的努力,为老挝人民提供医疗技术服务。为此,他特向福州军区申请,为我师抽调配属了一批卫生医疗专科技术骨干和专家,军区卫生医院抽调了有胸外科、颅脑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技术骨干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支援加强我们炮兵72师卫生部门的医疗技术力量。在老挝战场,我们卫生部门除了承担保障部队战勤救治任务外,还承担为驻地老挝群众开展卫生防病任务。为此,我们每周安排一次下寨为群众医疗巡诊。3年来,我师(支队)所属部队医疗分队下寨巡诊百余次,为前来就医的群众及时施治。据不完全统计,急诊出诊12次、抢救危重病人1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人次,不仅为三千余患者进行了有效治疗,更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医治病人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当地群众老旧观念和陋习,接受了讲卫生的新思想观念;开展对部队营区河沟水源水质卫生学调查三十余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8场次;对群众感染疟疾医学调查三百余例,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并使当地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受到老挝政府、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也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肯定和上级部门的表彰。

师卫生科医疗所战友在老挝合影。前排右起:易春兰、高服华、姚瑞梅;后排右起:易培勋、张宝森、陶文生所长、另有两位司机名字不记得。

师卫生科医疗所卫生员姚瑞梅(蹲者)在老挝留影

师卫生科医疗所卫生员姚瑞梅(右)易春兰(中)高服华(左)在老挝留影部队从年元月开始入寮,师卫生科入寮初期安排在西线4公里处设营,为适应部队野战保障需要,卫生科设有三所、一房、一排、二班,各部门具体任务及职责明确,如门诊所:承担部队日常门诊和下派医疗小分队下部队,为老挝群众就医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所:承担收治需要住院治疗的伤病员;防疫所:承担部队卫生防疫预防工作,对营区所在地环境和水源水质检测及有害生物消、杀、灭工作;药房:保障部队所需药品、医疗器材的采购和供给等任务;担架排:承担卫生科驻地警戒和战场救护任务;驾驶班和炊事班分别承担相应职责内工作任务,全科共有在编人员名。为了全面尽快解决医疗设施、收容住院等工作用房,科领导组织以担架排为主的年轻战士开始自己动手建房,各建制医疗机构按职能分工迅速开展工作。为完成好为老挝人民的医疗服务工作,时任门诊所所长的林长青同志特选有经验的专家和精干人员(林长青、宋广云、林珍、黎福珠、许连峰、陈兆富、胡汉华、程东旺、王树山、马立斌、姚燕华、范晓宁、姜荣富、江金华、林雪燕、崔建英等)组成医疗小分队,每次下寨巡诊,医疗小分队以门诊所人员为主,并配有防疫所检验人员和药房的调剂员组成。老挝地处东南亚亚热带,环境气候十分恶劣,在年的那个时代,老挝的原始森林到处是毒蛇和野兽,有害昆虫特别多,尤其是旱蚂蟥更是无孔不入,扰的人心惶惶,凡是去过老挝的人员都有体验到被旱蚂蟥叮咬的痛苦。天气炎热多变,常常几分钟前还是晴空万里,几分钟后就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令人防不胜防。医疗小分队在翻译的带领下,一般都是先接触寨主(村长),由寨主通知村民到指定地方集中开展医疗就诊服务。第一次当地村民对我们解放军医疗服务不了解只来了3个病人,见有一个病人弯着腰,手捂着肚子,精神疲惫十分痛苦,经翻译介绍,是肚子疼并拉了2天。军医们了解病情及时做了检查,结合目睹了村寨的居住环境,了解到老挝人民生活习惯是竹楼底层饲养家畜,上层是人员起居室,村民都饮用河沟水,水质非常差,病人得的是急性肠炎,经黎军医采取中医针灸等处理,症状迅速得到改善;另一位是发热病人,面色发暗,经检查发现肝脾都肿大了,军医给予退热和抗疟疾等处理,并采集血片样本带回检验;还有一位中年妇女全身关节疼痛多年,双手指关节已经变形,患的是风湿性关节炎。老挝地处东南亚气候特别潮湿,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患此类病。黎军医马上指导卫生员姚燕华为这位中年妇女实施中医拔罐和针灸治疗,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来就诊者亲眼目睹中国医生的热情服务和医疗技术的精湛,都非常高兴。我们离开时,他们都以当地礼仪表达感谢之情,并再三与我们道别。第二次我们仍旧到前次巡诊的村寨,一是了解已诊治过病人的康复情况;二是我们做医疗服务工作要有群众基础,让老挝群众在村民中宣传推荐。我们巡诊的村寨一般都远离公路有几公里,下车后要身背医疗设备徒步前往。那天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途中却突遭暴雨袭击,医疗队员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行走在泥淋的道路上好似在溜冰,但我们心里只想着治好老挝群众的病患,不惧怕危险,一往无前继续前行。范晓宁是位来自北京的姑娘(后任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为了老挝人民群众健康,每次下寨子巡诊都和男同志一样肩负重任接受锻炼。当我们到达集中点时,看到了前次诊治好的病人,在门口迎接我们到来,他们身后又多了十几位群众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我们以实际行动感到了广大村民。我们顾不上湿漉漉的衣服和旅途疲劳,立刻分头开始工作,这次来看病的不仅有老人还有小孩,妇女占多数。我们分别为到来的群众进行诊治,尤其是患有风湿病的妇女特别喜欢中医针灸治疗,缓解疼痛能立即见效,所以就要求再次实施针灸治疗;有几个小孩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小小年纪就挺着个大肚子,经医疗队专家林珍检查,原来是肝脾肿大。军医要求要给他们做疟原虫检验,当时承担检验采血任务的崔建英(后任福建省永安市检察院检察官),是当年刚入伍(年元月)年龄仅15岁的娃娃兵。小朋友们害怕扎针不接受,小崔就在小朋友面前伸出自己的手指,在指尖上扎了一针做示范,翻译官向小朋友说明:“不要怕,向姐姐这样就好了”,打消顾虑后的孩子们也就敢于接受检查了。这些小孩个个营养不良,因此更显虚弱,军医除了抗疟疾治疗外额外,还增加了多种维他命服用。王树山、程东旺两位男战士,主要是担任警戒任务,防止敌特破坏袭击,并做诊治等候期间的卫生防病常识宣传。经过3小时的紧张工作,不知不觉时钟已过12点半,同志们个个饥肠辘辘,领队宣布就地用餐,同志们拿出自带的烙饼、午餐肉罐头等食品,村长也为我们烧好了开水和当地的水果(香蕉、菠萝蜜),开始了我们中老人民共进午餐的时光。我们拿出所带的烙饼和罐头等食品分发给在治疗中的患者分享,他们有的不好意思接受,但看到我们的热情和诚意,还是接受了,并表达他们的谢意。经过多次下寨巡诊,我们的影响面迅速扩大,四邻八乡生病的群众都找上门来,在卫生科驻地搭起的友谊亭里就诊。为了能及时为前来就医的老挝群众服务,卫生科不分是否节假日,每天都派出医务人员值班,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后来还会有群众主动上门,要求出诊救治危重病人。记得在年的“八一节”前夕,正当部队准备迎接在国外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时,傍晚有一位中年群众神情紧张地跑进营区求救。经翻译我们了解到,他的妻子在生孩子,已有两天时间了还没有生下来,情急之下就跑来向中国医生求救。夜间出诊安全风险大,但我们急病人所急,病情就是命令,经请示领导批准后,科领导立即召集相关人员,派出医疗技术精湛的小分队。为与病魔抢速度,秦凤台科长亲自点将,要求驾驶排长钱文阑亲自驾车,要求妇产科专家宋广云军医亲自出诊,黎福珠、林珍两位军医等全力配合,尽一切努力确保母婴平安。我们去寨子要经过一段新修但没有完工的公路,路况很差,救护车行驶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颠簸行驶了一个小时,结果前后车胎都爆了。汽车无法行驶,我们只能徒步前往。大家在病人家属的带领下,摸黑行走在崎岖的小道上,大约走了近2小时,终于到了寨子。出于救人心切,我们顾不上喝水和旅途劳累,立即要求家属带我们看产妇。出于我们的预料,产妇不在家里,而是在寨子里的一棵大树旁站立着,两手臂被吊在树杈上,已经两天滴水未进(这是当地对产妇难产的处理方式,利用人体站立体位促使胎儿溢出)。产妇面色蜡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宋军医果断要求产妇家属立即把产妇从树上解下,在我们的帮助下将产妇抬到室内竹床上,开始为产妇检查,发现胎位不正,造成产妇难产,必须立即为产妇建立生命通道。平时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迅速而有素地展开工作,分别给产妇输液和氧气吸入治疗,尽快纠正调整机体脱水状况。由于老挝村寨没有条件开展剖腹手术,同时产妇生命体征没有恢复,也不宜急于助产。经过一通宵的坚守精心护理,产妇体征状况逐步开始好转,产妇开始有自主呼吸,不时发出呻吟声,同时检测胎儿可听到有微弱胎声。状况的好转坚定了大家的信心,累了就在原地活动活动筋骨,困了就坐地靠墙打个盹,轮换着陪护在产妇身边,直到第二天中午产妇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宋军医凭多年的产科工作经验认为,此时采取产妇体外胎儿矫正术时机已成熟,于是立即开始体外矫正处理,将胎儿头部引导入盆。随着阵阵宫缩开始,在医务人员的助力下,约40分钟后产妇成功分娩出一个男婴,在场的人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下来,都长长舒了一口气。但是助产军医却仍在紧张冒汗,因为产妇产后出现较大流血,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而且刚刚诞生的婴儿面色青紫没有呼吸,呼吸道堵塞需要立即处理。于是,林珍军医立即对婴儿插入吸管,结果却没法吸出呼吸道羊水,她不顾羊水的臭味马上用自己的口对婴儿的口,将婴儿呼吸道的羊水和异物一口口地吸出来,并施以人工呼吸,很快婴儿的面色开始转红,随着处理措施不断加强,婴儿终于哭出了第一声,发出了中老友谊的洪亮声音。宋军医及时为产妇清理残留胎盘,产妇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转危为安。产妇需要继续治疗,新生儿在产妇不能自理情况下更需要监护,在野战条件下尤其是在老挝农村没有通电的条件下,开展救治工作难上加难,但在中国军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经过小分队全体同志近两天时间的努力奋战,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已经完全脱离了危险,我们又指导家属为产妇增加营养,做好产后身体的调理;指导对新生儿的正确喂养方法,直到一切交代清楚,同志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营区,顺利完成了抢救老挝产妇难产的光荣任务。这个“八一建军节”,小分队的同志们是在救死护伤、奉献爱心中度过的,虽然没有节日的欢乐喜悦,但为自己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中老友谊增砖添瓦而感到自豪。由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深深感动了老挝村民,为不忘中国医生的恩情,产妇家人为这个小孩取的名“抗美”,医疗小分队为老挝群众救死护伤,奉献爱心的行动也受到了部队领导的肯定,并表彰这些中国军队的白衣战士为谱写中老友谊献出的爱心和做贡献。在我们医疗小分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感召下,部队周边村寨时常有村长出面邀请我们到村寨做医疗巡诊,为村民开展医疗服务,遇有急诊也会及时主动上门求救,如村民一旦被毒蛇咬伤中毒、高烧不退、外伤活动不了、妇女难产等,都会请求我们前往救治。卫生科领导考虑到小分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能更多地治疗老挝群众病患,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在原有门诊所组织小分队的基础上,要求医疗所再组织一个医疗小组;二是要求对部队就近村寨能够行走的慢性疾病患者,通过预约安排到友谊亭复诊连续治疗,使许多患有胃病、风湿病、肝脾肿大和妇科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深受欢迎。在援老抗美期间,不仅是我们支队的卫生科派出卫生医疗小分队下村寨巡诊,其所属大队的卫生机构也同样开展为老挝群众的卫生医疗服务。据国家海洋研究三所研究员、援老抗美老战士姚瑞梅女士回忆:在老挝期间,我作为卫生科医疗所的一名卫生员,下村寨医疗巡诊没有急需的任务是不会抽调到我的,我也很希望我能为老挝群众做点什么,也想去寨子看看老挝群众的生活习惯。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应老挝村长的要求,医疗所领导安排我随医疗小分队下寨医疗巡诊。记得那天天气燥热,刚下过雨的山路非常滑,我做好了防蚊虫、防蚂蟥的措施外,背着随身配枪(步枪)和药箱、氧气袋,和大家一起翻了两座山,淌过一条河。由于刚刚下了雨河水猛涨,平时老挝群众过河,妇女们只要将筒裙提起盘在头上就过河了。我们身着老挝军服,河水漫到我的腰间,河床石头高低不平又打滑,我一边淌水一边要顾及药包防止药品浸水,就在我前进遇到困难时,当地向导冲到我身旁搀扶我过了河,上岸后我全身都湿透了,令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老挝生存环境的艰难,经受了人生战胜自然的考验。到达寨子后,军医开始为病人看病检查,我为他们打针发药。时至中午我们吃自带的馒头,向导看我年少,全身又湿漉漉的,就到内屋专门为我搓了热饭团送到我手里,嘴里叽叽嘎嘎地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翻译告诉我“要我趁热吃”,这让我体会到了老挝人民的真情,使我深受感动。几十年来,我一直惦记着老挝的变化和发展,我退休后于年4月随旅游团重返老挝,故地重游,回到了当年的营地,那里的一草一木(飞机草、麻竹等)是那么的熟悉,途中接触到当地群众互相打招呼是那么亲切!中老人民在共同抗击美帝的岁月中建立起的友谊将牢不可破,万古长青!医院护士长、援老抗美老战士吴美娇女士回忆:年1月23日,我随炮兵第72师团卫生队于2月17日凌晨抵达老挝战地。在寮国两年,我经受了极端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日常基本都是大雾或毛毛雨天,身上衣服总是潮湿的,大约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伴有午后低烧,血沉居高不下,没有胃口,虽然用了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控制了病情改善了胃口,但至今仍没有完全摆脱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

吴美娇年随团赴老挝参战时在战场留影

吴美娇年随团赴老挝参战时在战场留影

老挝的天气潮湿且闷热,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因此,昆虫种类繁多,仅蚂蚁就有三十余种,每种各有特点,有的叮人极痛却无毒,有时并不觉得被叮过,但局部却又红又肿,有时被叮后不肿不胀却奇痒难忍。这些能致病的小虫,也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记得年底,病房里躺着一个发高烧的病人,他是前天夜里由几个中国军人和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从深山里抬来的,经住院检查得的是钩端螺旋体病。只听他不停地呻吟,据说是因淌浑水过河而得病。患者高烧、小腿肚子剧痛,入院后经过输液、肌注青霉素、口服四环素等全面系统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在我们精心治疗下,最后病人治愈出院。蚊子更是这里致病的主角,造成60%以上的人感染疟疾,每年6、7月份开始流行,10、11月为发病高峰期。我们两次转移阵地,曾在三个地方建过病房,每到一处都会为老百姓治病防病,这是中国军队有别于其他军队的标志。由于所到之处均是深山老林,当地老乡用很原始的方式处理疾病,如谁家里有了重病人或村里死了人就杀水牛,把牛肉割成块挂在许多树上,说是鬼神吃了牛肉就不吃人了。部队领导要求大家用实际行动宣传无神论,教育百姓科学预防疾病。我们走村串户调查发病情况,遇到在生病的病人就给予及时救治,病重的接到医疗队里治疗,为易感人群提供预防药。在部队首长的领导下,我们每到一处都积极开展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认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他们从开始的躲避到后来主动前来诊疗是有过程的,因为世上只为民而不扰民的军队毕竟不多见。还记得一个名叫郞生的女患者被家人送来我们卫生队看病,只见她面色无华,身瘦如柴,腹部高高隆起。经查,她是因得了疟疾而导致肝脾肿大,又因当地医疗条件差,得不到及时医治而逐渐发展成巨脾症。由于腹部鼓胀的缘故患者行动不便,饭量减少,呼吸不畅,卫生队领导决定收下郎生进行系统治疗。但病人入院后便发现有诸多问题,如语言不通、生活不能自理、重度营养不良等。只有改善全身状态治疗效果才会更好,因此需要专人护理。而郎生因久病且性格孤僻,身上还有一股长期卧床病人的体臭异味。与她同处一间小病房并为其提供全天候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有博大的爱和勇气。队长考虑后决定让我来承担这份工作,并要求我尽全力做好,因为我们是代表祖国来履行国际义务,所以要把中国人民对邻国的友好通过实际行动传达给老挝人民。我谨记使命,竭尽全力。战地病房十分简陋,病床没有围栏,我担心郎生会从床上摔下,晚上睡觉都把小床靠过去保护她。由于白天忙于病房事务和郞生的特护比较累,夜里怕自己睡得太深,病人起夜万一跌伤,故每晚睡前我总要用一根约束绳,一端拴在自己的手上另一头拴住郞生手腕,她稍有动静我都能迅速起来保护她的安全。由于人员少病人多,我白天照常上班,夜间还要全程陪护郎生,确实比较辛苦,但我对此却从未当一回事,反倒是与她沟通很难。就说第一次为郎生洗澡吧,由于战地条件有限,洗澡间仅是一块雨布四根小竹竿围成的小空间,热水是临时用木柴烧的,病人卧床多年不敢下河洗澡,身上的慢性病导致体味浓郁,我动员她洗个澡费了不少周折,比着手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才点头同意。当我努力把她搓干净后自己却被汗水湿透了全身衣服。可喜的是,洗完澡之后,她终于高兴地笑了。病人重度营养不良不利抗疟治疗,故强调饮食调理。由于语言不通,面对病人吃不习惯病号饭,我一筹莫展。队里请来翻译,教授我简单的老挝语对话,我认真学习并试着与她交流,细心的帮她洗头、洗澡、更衣、洗衣,把病号饭送到嘴边,可她仍然表情淡漠,眉头紧锁。经我细心观察发现,原来是她对我们的饮食习惯不适应,她喜欢当地的食物,可她家人只偶尔送些饭菜,我只能一点点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引导她吃队里的病号饭,还跟炊事班的战友一起去河边捞鱼为她开小灶。她喜欢甜食不愿吃药,我就把药片研碎溶在甜水中,像哄孩子似的哄她喝下。就这么着,一件件小事我一丝不苟的做好,终于经医生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我的细心呵护,郞生紧锁的眉头逐渐松开了,气色慢慢好起来,肚子也一点点变小了,她开心地笑了。我们就是这样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老挝人民的。在老挝,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班汾村的村民。初见面时,村民躲着我们,不敢吃我们发给的预防药。我们去村里巡诊,为他们送医送药,有效地控制了肆虐已久的疟疾顽疾,百姓们才慢慢和我们越走越近,对我们越来越信任,见面不再躲避,而会热情迎送积极配合我们工作。我们上山採药,他们会开心地带路,还经常送些诸如椰子、香蕉等水果来慰问我们的伤病员,把我们当朋友。我想,我们之所以赢得了老挝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有铁的纪律,不扰民,只护民,从首长到士兵都具备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急百姓所急,帮百姓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医院抽调医护人员支援72师出国援寮抗美作战。图为我师医疗队在老挝驻地附近存在巡诊,图中走在最前面的是总院小儿科专家林珍。医疗队员与老挝群众共进午餐。左一为师卫生科门诊所卫生员王树山(年1月漳州入伍)

年4月

姜荣富,福建省南平市人。年3月入伍,历任炮兵第七十二师卫生科卫生员(化验员)、班长、军医、师医院卫生所所长、六四七团卫生队队长、高炮十三旅卫生队队长。年10月转业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卫生检疫局科长、义序卫生检疫局副局长(副处级)主持工作、马江卫生检疫局局长(正处级)、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副巡视员,年12月退休。年7月担任福医院副院长时,由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授予“专业技术上校”军衔。

史兵、小苹果

我们的师旅

编辑部投稿邮箱:

史兵:tkpl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f/9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