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人饮食不规律,这样就很容易患胃痛。胃痛了怎么办?很难受,坐立不安,这个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才能缓解胃痛呢?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当胃痛爆发时,我们应该怎么缓解胃痛?放松
当胃部不适时,需要放松身体,如衣服太紧解开衣服,扎皮带的要把皮带解开,不让腹部受压,平静情感,做深呼吸,多吸气。让胃部气流通晓,腹部的胀感与不适感就会减轻。
进食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比如面包、饼干等,吃一点有助于缓解胃痛;也可以喝点水,特别是热水。但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不易消化,还容易发生胃胀气,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热敷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用热敷胃部,对缓解胃痛有很大的帮助
摩腹
平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腹部上做顺时针磨腹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痉挛。
艾灸
点燃艾条,在离皮肤2-75px的上方熏烤。哪疼烤哪。也可以切一片薄姜,将小艾柱置于姜片上,分袂灸关元、神阙、天枢等穴位。可以暖和中焦、化湿止痛。
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如何防止胃疼的发生?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
中脘穴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
此外,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