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5/5248708.html黎某,男,42岁。2月因胃脘部不适,做纤维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因忙于工作,未系统治疗,又间服各种治胃痛之成药,形体日渐消瘦,上腹部不适加重,时有隐痛,饮食稍多则痛甚。4月再做胃镜检查示:胃黏膜稍粗,呈花斑状。色泽灰暗,血管透见,胃酸分泌功能降低。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刻诊:形瘦憔悴,夜寐不宁,纳食不香,脘闷,时有肠鸣,大便先硬后溏,舌淡、苔薄而干,脉濡细略数。本病起于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以致脾胃气阴两虚,苦寒之药、过温过补均非所宜。药方:太子参、百合各20g,山药25g,北沙参、石斛、玉竹、麦冬各15g,半夏、乌药各10g,陈皮、炙甘草各5g。并随症加味:纳差加谷芽、鸡内金,腹痛加郁金、佛手,便溏加白扁豆、木瓜,内热加竹茹、墨旱莲。另用新开河参3g,三七1g,切片每日晨起含服。患者坚持治疗1年,诸症递减,来年全面复查,病理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继以上方去半夏、石斛,加黄芪、白芍、大枣等,间歇服用,以巩固疗效。医案出处:何炎硃萎缩性胃炎是医生在胃镜下观察到的胃黏膜的一种病理状态,并不是指胃体整体萎缩了。我们之所以会得胃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胃黏膜发生了病变。我们对胃病的主观感受,与医生在胃镜下检查到的病变严重程度,往往是不相称的。有时候我们感觉胃病症状很严重,但胃黏膜的病变却较为轻微;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太严重的不适感,但胃病的病理性改变已经很严重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患者多为中年以上人群,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胃镜检查:①胃黏膜颜色变淡;②黏膜下血管透见;③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④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⑤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黏液,以及反光增强等。病理检查:①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②化生;③增生;④癌变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加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