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痛如何远离胃病困扰下篇

古风

胃病的预防

一、防“病从口入”《内经》称脾胃为仓廪之官,所以防“病从口入”是预防胃病的重中之重。

1、五宜

饮食宜规律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饮食宜清淡

淡味饮食最养胃,清淡的饮食宜于消化吸收,有利于胃病的恢复。

饮食宜和缓

指细嚼慢咽,在充分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会大量分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多种酶类,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唾液入胃后,给胃壁形成了理想的保护层,大大减少了对胃壁的破坏。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胃肠道,胰腺分泌的酶也会大量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宜鲜洁

鲜,一指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二是吃新鲜食物,不食陈腐和过夜的食物,包括一些腌制食品;三是多食一些保鲜食品。洁,胃病的人,因胃弱抵抗力差,应防止食物的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要注意食物的选购、制备和保存,以及食具的清洁卫生等。

饮食宜温软

宜温,热烫的饮食对食道和胃都有损伤。过食生冷瓜果之品,也伤胃气。宜软,坚硬、油炸、筋韧及半熟之物难以消化,甚或刺伤胃络,引起出血或糜烂。

2、四不宜

不宜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不宜食坚硬、过冷及过热食物;不宜食粗糙或粗纤维多的食物;不宜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二、防“病从心生”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胃肠的正常活动,我们要保持精神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争取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做到“恬然不动其心”,以维持肝胃调和,从而确保脾胃功能正常。

三、防“寒邪侵袭”

顺应气候,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天气炎热时,慎食冷饮或冰镇食物。

四、运体和络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爬山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除此之外,我们向大家推荐太极拳,这种运动动静相兼,刚柔相济,起伏有致,正好符合中医所推崇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

五、自我按摩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养胃食疗方推荐山药百合大枣粥: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   做法: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   服用方法:每日2次服食。   健康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适应人群: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砂仁羊肉汤:   材料: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羊肉少许   做法: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   服用方法:每周3次。   健康功效: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困倦力、舌淡苔白、脉细。   木耳炒肉片:   材料:黑木耳15克,猪瘦肉60克   做法: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   服用方法:每周3次。   健康功效: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因为情志不畅引起的胃病,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胸胁、嗳气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

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l/6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