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台葛水平德吉梅朵节选

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创刊于年6月···

··新中国文艺第一刊··

★内文摘录

过了秋天,进入冬季,仁青措躺在睡床上就没有起来,他一生的力气都耗尽了,肠胃里装不进青稞,人开始高烧不退,一只小小的温度计,家里人实在是不知道它的用途,只是常常由母亲达瓦卓玛放入仁青措的嘴里,然后很仔细地透着光看。德吉梅朵觉得母亲像是发现它有什么奥秘似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奥秘藏在其中。

德吉梅朵14岁时阿爸死了。

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琼结县措杰村临马路的一座石头房子里,阿爸仁青措躺在靠近火炉的睡床上,弟弟次仁罗布往火塘里添加一些杨木树枝和牛粪,青烟缭绕着,如同煨桑。阿妈达瓦卓玛站着,手足无措,一只手轻抚着衣袍,一只手拭着脸颊的泪水,没有声音,似乎此时的任何声音都可能带走自己的丈夫。

这个要丢下全家远走的人,在最后的关口没有多余的话。

德吉梅朵是一个瘦小的女孩,像一只出生不久的羔羊,还没有长成。曾经每天早上和黄昏,在房前蹦蹦跳跳的身影,阿爸仁青措穿着一身灰色的藏袍看着下学回来的德吉梅朵笑,一口白牙,阿爸说:“噢吔,我们家的女学生回来了。”

三年前,仁青措得了胃病,走在治病的路上,家里就没有笑声了。流泪成为家常,全家人都希望仁青措好起来,有15亩地等着种青稞,家里的日常开销需要有人外出打工,两个孩子需要读书,6头牛,5只羊,仁青措不能不劳动。

胃病一天比一天重,见不得一点风寒,吃不进饭,一米八几的个子瘦成八十来斤,夏天天气炎热时裸出瘦骨嶙峋的身子,像一头抽干力气的老马。弟弟次仁罗布把青稞一粒粒摆放在阿爸的肋骨间,阿妈达瓦卓玛一双眼睛盯着次仁罗布走过来狠狠打了一下儿子。仁青措把儿子搂在怀里,用手捂着儿子的眼睛,仁青措看着达瓦卓玛掉下了两行眼泪。

过了秋天,进入冬季,仁青措躺在睡床上就没有起来,他一生的力气都耗尽了,肠胃里装不进青稞,人开始高烧不退,一只小小的温度计,家里人实在是不知道它的用途,只是常常由母亲达瓦卓玛放入仁青措的嘴里,然后很仔细地透着光看。德吉梅朵觉得母亲像是发现它有什么奥秘似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奥秘藏在其中。

阿爸不认识字,阿妈不认识字,医院让带回家,说是量高烧的,但是,阿爸和阿妈很快就忘记了医生的叮嘱和使用忠告。

德吉梅朵在阿妈不注意时拿着温度计透着光照,明亮的玻璃细管里红色的水银汞柱似乎凝然不动,她试着在火塘前烤了一下,它的汞柱突然就升起来,然后她学着阿妈达瓦卓玛的样子用劲甩了几下,里面的汞柱有些降落。弟弟看见了想抢过来看,被德吉梅朵拒绝了。

阿妈达瓦卓玛每天都往丈夫仁青措的嘴里塞温度计,似乎塞进去丈夫的病就减轻了,似乎一只温度计可以让身体羸弱的丈夫强壮起来。每天都在昏睡的仁青措任由达瓦卓玛重复这一动作,然后透着光看,然后用劲甩几下,然后放在仁青措的枕头旁边。

这一动作的结束是因为温度计碎了。

次仁罗布有一天偷拿了温度计,学着姐姐德吉梅朵的样子伸进火塘里烧,一声“砰”,温度计碎了,汞柱很快消失并落入火塘燃起一股火苗。吓了次仁罗布一跳,他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四周,没有看见德吉梅朵,也没有看见阿妈达瓦卓玛,他飞快捡起玻璃碎碴跑往马路对面,扔到了碎石中。那一瞬间,次仁罗布被吓坏了,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可能让阿爸的病情加重。

达瓦卓玛发现温度计不见时,温度计就再也找不见了。

仁青措在冬天最冷的季节走了。他一生吃进肚子里的青稞在最后那一刻消化成了两行泪水,含着泪水的眼睛看着女儿德吉梅朵,他知道自己的离开是给家里欠下了债务,女儿就不能上学了,这么小的人要背一家人的债务活着,他还有什么颜面说话?这是一个十分喜欢识字的女儿,她才14岁。

仁青措闭上了眼睛,达瓦卓玛试图伸手去擦干净仁青措的眼角,却发现,那地方一点都不潮湿。假如不是温度计丢失,仁青措也许还会活着,高烧把仁青措的眼泪烧干了。达瓦卓玛盯着德吉梅朵大声喊:“是你弄丢了它!”

德吉梅朵没有接话,假如不丢阿爸就不死吗?阿爸死了,阿爸死在最冷的天气里。

这一年藏历年是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仁青措的离开让一家人怀疑,日子是否真要这样在没有仁青措的出现中一天一天走下去?

临近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忙于准备年货,类似汉族的春节。为了欢度藏历新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初就开始准备“切玛”,炸“卡赛”,添置新衣,购买糖果、点心了,一年中,或许这一段时日是最最忙碌的。因为仁青措的离去,达瓦卓玛过藏历年的心情全无,有时候望着空空的火塘旁边的睡床长叹一声。德吉梅朵走过去拉着阿妈的手,阿妈又长叹一声,坐在火塘前,总得要过藏历年吧。

达瓦卓玛在藏历年的晚上,还不到下午五点,就在厨房里忙开了。家里的老人都走了,以前总是母亲和阿爸忙着一些传统的事,丈夫仁青措悠闲地喝着甜茶,现在,不该走的都走了。

达瓦卓玛看着女儿德吉梅朵说:“今天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吃‘古突’,虽然你们的阿爸仁青措走了,但是吃古突不能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做“古突”开始了,达瓦卓玛端来一盘盛着牛肉、水果糖、麻辣羊肉干和红糖之类的东西,然后扯一块面来回捏。达瓦卓玛看着女儿说:“记住了,做‘古突’要故意包一些东西,以测试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过去做古突啊,往里包瓷片、辣椒、牛粪。现在生活好了,包的都改了,瓷片换成水果糖,辣椒改为麻辣羊肉干,牛粪换为红糖。”

达瓦卓玛为了让孩子开心,还是故意在面团里分别包了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币。这些东西代表“心肠硬”“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

德吉梅朵配合阿妈达瓦卓玛麻利地做好了三十个“古突”,做好后和年夜饭一起端到桌上。一家三口开始吃“古突”,达瓦卓玛看着姐弟俩说:“吃到什么要吐出来,吃到水果糖说明好吃懒做,吃到麻辣羊肉干说明嘴如刀子,吃到肉说明想着祖先,吃到红糖表示经常会有好运气。”

“吃到羊毛和木炭呢?”次仁罗布问。

阿妈达瓦卓玛说:“那就是‘心肠硬’‘刀子嘴’。吃着了要及时吐出来。”次仁罗布把嘴里咬了一半包着羊毛的古突扔进姐姐碗里,德吉梅朵夹起来往嘴里送时发现是包着羊毛的古突。

弟弟次仁罗布说:“德吉梅朵吃着了羊毛,她是心肠硬,她是刀子嘴。”

德吉梅朵迅速吐出来,达瓦卓玛说:“吐出来就好了,吐出来就不是心肠硬,就不是刀子嘴了。”

德吉梅朵说:“一个古突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达瓦卓玛说:“能。”

德吉梅朵望着正堂藏柜上“竹素琪玛”的木斗,那里装着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后是琪玛、卡赛、青稞酒、羊头、水果、茶叶、酥油、盐巴等。

达瓦卓玛说:“德吉梅朵,你走神了。”

德吉梅朵说:“阿妈,我不能上学了吗?”

达瓦卓玛说:“你阿爸仁青措走了。”

德吉梅朵说:“阿爸走了就不能上学了吗?”

达瓦卓玛说:“你阿爸仁青措不回来了,你上学有什么用处。”

德吉梅朵说:“阿妈,我想识字。”

达瓦卓玛生气了,说:“你刚才吃了包了羊毛的古突。”

德吉梅朵不说话了,笑起来,一家三口人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九道“古突”。达瓦卓玛举着火把,放起鞭炮,呼喊着“孩子们都出来!”母子仨走到十字路口望着远处的雪山,祈望给来年带来好运。

德吉梅朵果然不上学了。

过了藏历年有人来介绍德吉梅朵去琼结县当保姆,说是照顾一个一岁的孩子,一个月元。

达瓦卓玛收拾好德吉梅朵的日常用品,没有多余的话,叫人领了德吉梅朵走了。

走到马路上的时候,碰到寒流袭来,让人从脚直冷上来,她打了一个哆嗦。她想起了阿爸仁青措,想起了阿爸的大手抚摸她的头发,便有一股温暖流贯全身,便会联想起阿爸活着时的劳作,联想起阿爸的许多教诲,许多慈爱,从肠子头上涌起一阵热潮,一直涌到双眼!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随即又变得格外清晰。一种生死两茫茫的无情隔离随即想通了。纷繁的思绪沉静下来,漂游的思念得以依托,她回过头看着阿妈达瓦卓玛说:“我要让阿妈和弟弟过上神仙一样的好日子。”

那个领她走的人用摩托车带着她往琼结县走,她还没有去过琼结县,她想着高中要到琼结县读,没有想到命运让她过早到了琼结县。

德吉梅朵当保姆的家庭是汉族三代,男主人叫张红生,女主人叫熊小英。这样的家庭对德吉梅朵是陌生的,她还没有住过楼房,而且是有厕所的楼房。

德吉梅朵看着女主人怀里的孩子,那么小的孩子看着她笑,她也笑,笑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德吉梅朵感觉回到了从前,和弟弟次仁罗布的从前,一只奔跑的羚羊和一只成长的小鹿又见面了。

女主人熊小英第一件事是要德吉梅朵洗澡,洗去她成长的泥尘。这也是德吉梅朵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女人脱衣裳,她十分羞涩,太阳晒暖的水从水龙头里哗哗哗哗流出来,落在自己肌肤上紧张得很。有神秘,也有乌云一样的不情愿。换洗了干净衣裳,熊小英一一告诉了儿子大宝的尿布、奶粉、玩具,大宝在德吉梅朵的怀里用红红的嘴巴吸吮她的手背,她的手背上有冻伤,有些痒,她又开始笑,大宝也笑。

熊小英惊讶地说:“不可以这样,不能让大宝舔你的手背,那上面布满了细菌。”

德吉梅朵的心里为难得忧伤了一下,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轻轻把大宝放下,大宝开始哭,她又抱起,像从小抱着弟弟次仁罗布一样,在客厅里抱着大宝走来走去。她看到男主人站在窗户前看什么,很专心的样子,她也走到窗户前,看见院子里有一个三岁小孩手里拿着苞谷饼子吃,一只大红公鸡大摇大摆靠近他,用它硬硬的嘴啄他手里的饼子。从高处往下看,公鸡似乎比小孩还长得高,小孩子吓得哭了。突然出现了一个男人抱起孩子,冲着那只红公鸡跺脚,那只公鸡吓得架起翅膀兔子一样跑掉。孩子和大人一起嘎嘎嘎嘎大笑,德吉梅朵的眼睛被云朵罩住,潮湿朦胧了,看人家,有阿爸多好。

张红生看着公鸡跑起来,莫名地兴奋,回头冲着妻子神秘一笑,然后迅速走进了一间房子。

汉族人的家里,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德吉梅朵不只稀罕人家的装饰,每一次上厕所都觉得屁股怎么可以坐在这么白净的东西上。尤其是冲水时,她甚至有想再撒尿的欲望。

14岁的德吉梅朵觉得自己到了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整个心都变得莫名其妙紧张,常常小心地去偷看一些什么,疑惑一些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突然有一天早上,她发现了床单上有一抹刺目的鲜红,准备尖叫时又吓得捂住了嘴。然后突然间悲伤地明白,那些无知傻笑的日子已经走了。等大宝阿爸阿妈上班走了,她小心地去卫生间洗干净,一边洗一边哭,哭了很久却发现床单上还是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印子。

熊小英下班回来后,德吉梅朵喊她到自己的房间,然后僵硬地站在那里用手指着床单,并告诉她:“我流血了,它没有和我请假就来了。”

熊小英笑着说:“这是少女的初潮,德吉梅朵,它不会和你请假,你要长成大姑娘了。”

德吉梅朵有明亮的眼睛,健康的笑容,成长就这样开始了。

一个月过去后,德吉梅朵拿到了元。她沾着唾沫数钱,一遍又一遍,20元一张,数起来也还是很吃力。钱真是一样好东西啊,阿爸看病欠下的债务可以还一部分,有两年时间就可以还清了。钱在她的手里响,鸟叫一样,钱是有声音的,她抬起手,无可辩驳准确地把钱放在耳朵边“咔咔咔咔”响,是整齐的节奏。心开始紧张痉挛,会想起童年掘草根的刺痛感,还有青稞穗。阳光发出淡淡的暖橘色,她闷闷地向大宝沉下头颅,贴着大宝的额头,像贴着羊羔子一样,觉得大宝是她的福气。

大宝笑,德吉梅朵也笑,笑凝住了眼中的泪水。

张红生在琼结县文化局上班,喜欢饭后闲余时间用毛笔画画儿。毛笔杆儿尾部是骨质,有红丝绳,笔帽是黄铜的,打开,张红生告诉德吉梅朵是羊毫。那笔尖上还残留着没有洗净的墨迹。张红生画公鸡,扯着嗓子打鸣的那种,踮着脚尖,使劲儿的。

等上班的人走了,德吉梅朵偷偷进去发现秘密。看着公鸡画,德吉梅朵总会想到第一天来时从窗户望见的那只大红公鸡。站在张红生画好并挂在墙上的公鸡画前看,这张画嵌入了她的记忆,立于画前,她觉得有一股尘土要吸附在她的头发上。她想起田里的青稞、油菜、豌豆、土豆花,阿爸无休止地劳动,劳动间歇,阿爸坐在日夜流动的雅江边,唱一首古老的歌谣。这首民歌是措杰村人在打青稞穗时所吟唱的。

“从小一起生活,长大爱如大蒜;倘若父母剥皮,我俩无法分手。”

德吉梅朵开始小声唱,一边唱一边翻书,她是一个15岁的女孩,开始漂泊,为了阿妈、为了弟弟、为了家。她甚至在窗口看见了一只山鹰,一只盘旋的自由的山鹰,那山鹰是飞在风中的,风沿着山势而上,风把山鹰托得高高的,那是山鹰自由的高度。

她看见桌子上放着一摞书,是汉语书,简单的字能挑出几个,具体意思实在是不明白,长长的句子到底写了什么?她轻轻翻动它们。大宝睡着,此时一切都是永恒的静止,时间凝住她的眼睛,对此她迫切想认识它们,书本的声音和数钱的声音,那音质震动耳鼓,愈来愈快,她想认识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钱让她自由幻想,如山鹰一样,如公鸡一样,如窗外的风和云朵一样。

熊小英下班回家后听见动静,循着翻书声看见安静凝神的德吉梅朵,她知道这个藏族女孩想认识字了。

德吉梅朵看见女主人时不由自主红了脸,她羞涩时很好看。尤其是笑时,白白的牙齿,眯着眼,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两朵绯红挂在脸颊。

熊小英抚摸着她的头发看着窗外说:“想学汉语了是吧?”

德吉梅朵羞涩地点了点头。

熊小英说:“我用藏语给你讲一个藏族故事,然后翻译成汉语,用故事学汉语学起来更快。”

“从前有一个兔阿妈和它的儿子相依为命地活着,它们经常受到老虎、豹子、熊的袭击,为了避免兔儿子们的生命危险,它们从山上逃到平地,到处找安全的地方生活。在平地里它们看见了村庄,嗷吔,走进村庄后首先看见了一口井,这是什么?走得太累了,就坐到井沿边歇息一下吧。这时从井旁边一棵高大的老树上掉下一片树叶,大大的叶子被风吹落在井中,发出‘恰’的声音,恰巧被走神的兔子们捕捉到了,它们往井里一看,结果呢,从井里呈现出自己的影子,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吓得撅起屁股就往回跑。”

德吉梅朵急迫地问:“然后呢?”

熊小英故意说:“明天再然后吧。”

德吉梅朵很羞涩地说:“我不该问然后,可是我太想知道然后了呀。”

熊小英笑了:“说明你是听进去了,好吧好吧,我们就开始讲然后。老虎、豹子和熊又一次来侵犯兔子母子几个时,兔阿妈说:‘你们就是敢欺负我们,我们现在可是不害怕你们了。’老虎大笑着:‘哈哈哈,没有我蹄子大的小东西居然敢对抗我。’狮子说:‘我现在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呢。’熊吭哧着说:‘你们敢说这样的话吗?’兔阿妈说:‘我们发现了一个比你们都厉害的动物,它说话轻声细语,和我们同一个长相呢,它太厉害,一般是不动手的。’老虎、豹子和熊不相信,要求兔子带它们去村庄看,结果呢?”熊小英故意不说了。

德吉梅朵说:“是啊,结果呢?难道是它们看见了自己?”

熊小英说:“聪明的德吉梅朵,它们果然看见了自己,它们冲着井里的‘恰’发火,指手画脚,它们气得七窍出血,它们发誓要跳到井里去抓住恰,当一个一个被自己气着去拥抱自己的影子时,兔子阿妈看到‘恰’吃了它们,从此兔子们的日子就太平了。”

没等熊小英用藏语讲这个故事,大宝睡醒了,咿咿呀呀的说话声,似乎他也听明白她们在说什么。德吉梅朵跑到隔壁逗着大宝,不时用汉语讲兔阿妈的故事,断断续续,讲着讲着自己也笑了。似乎意思知道,话却说不出来。德吉梅朵想,我要从一个藏族初中生回到汉族小学生,从头开始学起,藏语太简单了,汉语太丰富多姿了。

阿妈达瓦卓玛在发工资的第二天来取钱,带来了糍粑、酥油茶。达瓦卓玛第一次走进有工作人的家,憨笑着不敢进门,害怕自己藏袍上沾了牛粪、羊粪,弄脏了干净的屋子。达瓦卓玛看见德吉梅朵穿着汉人的衣裤,那一身衣服太扎眼了。两条分叉的腿没有规矩地站着,达瓦卓玛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是在汉人家里干活,但她骨子里不喜欢德吉梅朵穿汉人的服装,汉人的服装只有汉人穿了好看。

熊小英要达瓦卓玛进来,她执意不进门,把拿来的东西放在门口,接过德吉梅朵递过来的钱,圈成筒用橡皮筋圈紧的钱很暖手,握在手心,达瓦卓玛笑着告辞走往楼下。

消瘦的达瓦卓玛,身后拖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辫子上结着红绿丝线,仔细看会发现头发上沾着灰蒙蒙的沙尘,酥油茶的味道,或者就是奶渣的味道,下楼的达瓦卓玛发出腾腾腾的脚步声。

熊小英和站着目送的德吉梅朵说:“你阿妈的腰和腿都不好,走路脚重。”

德吉梅朵说:“是,是,阿妈有大骨节病,不能种田,不种田没有青稞,阿妈喜欢喝酒,只有喝了青稞酒,阿妈才会高兴得笑。”

德吉梅朵羞涩地低下了头,泪水跌落在地板上。一个15岁的孩子,也该是唱歌的年龄。熊小英想起了藏族的歌声,音域宽广,高可遏云,低胜燕鸣,在歌声中成长的一代一代藏民,当女人们仰起紫红色的脸颊,当小伙子甩开膀子,藏靴、氆氇长袍、单耳金丝灌边礼帽,舞蹈起来,所有的苦难都是快乐,都无所畏惧。

熊小英看着德吉梅朵轻声唱:

“富人骑着马匹,穷人骑着驴子;琼结吉如大叔,给狗套上鞍子。”

听到“给狗套上鞍子”,德吉梅朵露出白白的牙齿笑出了声。

德吉梅朵的脸涨得通红,熊小英的歌声从墙壁和一些探不到的角落传出来,这一种家庭气息让德吉梅朵新奇,像瞥见了人世间珍贵的一角。

春末,灰黄的大地上流淌着斑斓的色彩,弥漫着牛粪、羊粪味儿的春寒中传播着夏的气息。高原上从春跨到夏,泥土便在火辣辣的阳光里一股一股地从地下冲向碧蓝的天空。

夏是繁茂的季节,农田里的青色植物为高原带来多彩的景致。夏也是漫长的季节,青色越多,景致越多,每一个景致都蒸腾着藏民咸咸的汗气。

德吉梅朵回了一趟措杰村,看到阿妈和弟弟,她把钱递给阿妈时,阿妈的笑让她开心。

仲夏的农活多,达瓦卓玛顾不上和德吉梅朵说话,知道是德吉梅朵回来过星期天,要她在家里做午饭。

中午阿妈还没有从田里回来,她先是看到放学回来的弟弟次仁罗布,10岁的弟弟个子在往高长,黑黑的脸膛,一双眼睛内外分明,看到姐姐在就想看姐姐买了什么回来。德吉梅朵一边指给次仁罗布看从熊小英家带来的糖果、图画书,一边用教育的口吻和次仁罗布说:

“你要好好读书,读会汉语和英语,如果不读会这两种语言就没有知识,知识让人聪明,社会是聪明人的社会。就在刚才我回家的路上,在客车上我依稀看见有一家餐馆写着招收服务员,明码标价会汉语的工资要高过不会汉语呢。”

次仁罗布拿着糖果跑到外面,他最反对认识字了,最大的乐趣是种田,到田里把力气撒野在田里多好,和阿爸一样。

德吉梅朵知道次仁罗布无法像阿爸那样,阿爸没有读过书,弟弟是马上要读初中的人了。德吉梅朵不安分地伸长了自己的目光,渴望走进年仅10岁的弟弟的心里,辨识一下他心里对未来日子的希望和好奇孰轻孰重。

德吉梅朵看见蹦蹦跳跳的次仁罗布走在阳光下,居然没有看带回来的图画书,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这个漠视过程进入了德吉梅朵的记忆,从弟弟的这个漠视开始,德吉梅朵想:就算没有机会上学了,自己也要好好和汉族人学汉话。

太阳当空,达瓦卓玛从地里回来,赶着四头牛,肩上的锄头高高翘起来,锄头挑着太阳,太阳将激情似火的热刺进地心。

德吉梅朵走过去接过阿妈的锄头,阿妈脸上流着汗水,湿湿的汗水挂在阿妈的头发梢。没有阿爸的日子里阿妈是屋子里最主要的劳动人,可是阿妈有大骨节病,有头痛的病,靠喝青稞酒解烦闷的阿妈心里一定有比病痛更难过的事。

德吉梅朵是黄昏时离开家去往县城,石头墙呈现着黄昏的色调,一抹夕阳照着路边的花草,风轻摇着德吉梅朵的裙子。黄昏似乎就该是怀旧的命定的色调,她再一想起阿爸,阿爸喝酥油茶时,总是偷偷将一块酥油悄悄抹到她的嘴角,她用手抹下来,末了将手指一只只舔干净。她回头看了一下空空的屋子,阿爸已经隐入了岁月深处,不留踪迹。

返程时,坐在客车上的德吉梅朵想着阿爸,浓浓大大的眉眼没有被皱纹嵌入阿爸脸上时的样子,阿爸挑着担子奔跑在田间的道路上和坡堤上,阿爸咬着腮帮,汗水淋漓混沌地在阿爸脸上、身上奔流。不应该想阿爸病痛时的样子,要想阿爸甩开膀子劳动时的样子。

客车走过一家饭店门口时正好有人下,德吉梅朵也提前下车了,她想在大街上走走,时间还早。路过“阳光拉萨”饭店门口时,她突然又看到了招收懂汉语服务员的招牌。这下她彻底看清楚了,会汉语的一个月1元。比当保姆多出了元。

德吉梅朵走进饭店找见店老板说:“我会汉语,能够和任何人把汉语说流利了。”

饭店老板才仁巴桑说:“好吧好吧,会说汉语的藏族姑娘我欢迎你。”

德吉梅朵用奔跑的速度跑往熊小英家,飞奔上楼,敲开门,开门的是张红生。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德吉梅朵惊讶地说:“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慌张?”

熊小英抱着大宝看着德吉梅朵说:“出什么事情了吗?”

德吉梅朵说:“出大事情了。”

张红生说:“出什么大事情了?”

德吉梅朵说:“我要离开你们家了,因为我看上了另外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我更喜欢。”

熊小英和张红生对视了一下,要德吉梅朵坐下来说。

张红生说:“你找到了比这里更好的工作对吗?”

德吉梅朵说:“我太兴奋了,我找到了比在这里赚更多钱的工作。”

熊小英的心踏实了一点,一个17岁女孩要走向社会了,她一旦决定那一定是要开始行动了。你看她兴奋的脸上,像被一层从未有过的美丽笼罩着,带着生动的梦想,生活会对这个女孩呈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呢?既然是更好的工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呢?

张红生望着窗外,四周的山,全都一色地苍劲和雄健,近来他开始画山水了,暮色下静默的冈底斯山给人感觉非常奇特,树以叶为形,风以动为形,天以云为形,生活本无常,到无中去生有,这就是生活。

熊小英有些不高兴,说走就走,不给人一点缓冲。看着德吉梅朵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希望张红生说句话,或者挽留一下,等找到带大宝的新保姆再走也算是一个交代。

冈底斯山的轮廓凝重了张红生的视野和思维,他的爷爷从河北来西藏,留在山南,是不是也被这大野无声震撼了?留下来,背井离乡,说走就走,没有流连,生命重塑了故乡这一概念,故乡有了新的内涵。张红生由山而想得更远,当年祖先来西藏是被什么诱惑了?是被远古的呼唤吗?祖先走来时,身后没有任何路标,脚窝踩出即被风沙淹没,不再回盼留望,走进高原就不想离开,为什么从来就没有想过画这高原上的山水呢?

听得身后重重传来一声喊:“张红生,明天你不用上班了,在家看大宝!”

张红生想转过身说话,似乎已经来不及了,他听见熊小英和德吉梅朵说:“这么小的年龄心里就没有疼痛吗?”

德吉梅朵说:“姨姨在和我说话吗?我去的地方比这里多元,等于我一个人做了三个保姆的活,你知道我家里多么需要钱吗?阿爸看病借了许多钱,钱对我的家庭来说就是幸福。”

熊小英说:“你到底找到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让你如此心动?”

德吉梅朵说:“饭店服务员呀。”

熊小英惊讶得长嘘了一声。

张红生觉得说任何话都是多余,不能说自己家好,饭店不好,更不能说自己家里可以教育她学会知识,难道生活不是知识吗?

熊小英说:“难道你现在就要离开吗?”

德吉梅朵说:“就是啊,我现在回来是来告辞的。”

熊小英一时无语,说是回去过星期天,结果回去重新找了工作。而且没有一点征兆,说走就走,什么工作也不能不过夜就走啊。

张红生穿好衣服站在房门前,然后打开门,这个在自己家生活了两年的藏族女孩,或许他根本就不了解她。她的性格中有急迫的东西,她说走,谁都没有权利拦。

德吉梅朵从熊小英怀里抱过大宝,3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叫姐姐。

大宝不知姐姐已经抛弃他,流着哈喇子伸出手喊:“姐姐!”

德吉梅朵突然抽搐了一下,整个脸皱起来,丑丑的样子,也是她心酸的样子,泪水串珠一样掉下来,她抱起大宝贴在自己脸上,然后迅速放下大宝,不再说什么,从敞开的门走出去。

坐上车,德吉梅朵依旧一脸兴奋,从打开的车窗看高远处的天空,一轮皓月,四野被映照得格外幽深,像被一层从未有过的美笼罩着。生活,不同寻常的生活,对一个刚涉世的女孩子来说只能往前走。张红生送她前往新的工作岗位,一路上张红生不知道该表述什么。车行一段路后他很认真地扭过头看着副驾座上的德吉梅朵说:

“你的选择没有错,只要是成长都没有错。要错就错在人的本性和成长的痛苦。我不会说你不懂事,只是遇到了你自己必须决定的事,你想冲出大人们包围的茧,迟早的事情,以后我们不会呵护你了。本来我有许多想在你身上实现的奇迹,没有想到仅仅学会了流利对话的汉语你就想飞了。但是你要记下我的手机号码,发生任何过不去的事情都可以打我的电话。高原上生活的你太纯真了,你不会受到别的伤害,但是你会受到男人的伤害。”

德吉梅朵惊讶地抬起头,她的脑子里一时还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她很兴奋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赚钱,没有多余目的,想远了脑仁子疼,就是赚钱。

她笑着指着前方说:“我记着呢,等我赚钱了买下手机记手机里,现在我记在脑子里了。”

猛一抬头看见了“阳光拉萨”,德吉梅朵说:“停车停车,喏,就这里。”

张红生靠边停下车,打开车门,目送德吉梅朵走进去。这女孩几乎是飞奔过去,甚至没有回头,她是兴奋的。

一个神奇的民族,一个神奇的地方。张红生开车往前走,天边还有一缕红云游丝一样,很美。他突然想走进雅拉香布,吐蕃在这里诞生。

张红生开车往城外驶去。一路上想着吐蕃王朝的辉煌真是无与伦比,它雄踞高原,八面来风,内连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外连当时亦较为强大的尼泊尔,在中原政权衰微时,吐蕃则开疆拓土,与唐王朝在多处展开了长期势均力敌的争夺。不仅如此,它文化璀璨,兼容并包,奠基了今日高原的历史性和民族性。

作为文化工作者,这段历史长久以来为所有藏人追慕谈论,而它的滥觞之地——山南也因此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历史永远都与一条河和一座山交集,他所在的核心地域雅砻河流域,长久以来成为山南的代称。爷爷当时为了生活从河北老家走来,祖先是做盐巴生意的,从小张红生就知道雅拉香布是雅砻河的发源地,这里也成为吐蕃王系的诞生地。传说中,雅拉香布接连天地,吐蕃赞普均为天神幻身,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均顺一条光绳由此山下到凡间,完成使命之后再由此返回天界。直到第八代赞普,才因光绳被斩,无奈居留人间,雅砻部落从此走向发展壮大。

有几年妻子熊小英常唠叨想回去,哪怕是回到成都,绝不留在高原,说孩子上学时一定要回内地,她受不了高原的风,高原的日照。这几年回内地看到冬天的雾霾,有时让人无法喘气,熊小英也不再坚持离开高原了。

张红生是不愿意离开,不离开的道理就是山南的文化,他出生并成长在这里,熟悉的东西很难拒绝,它是和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连带着的。

车行路行,没有想到走到了一条岔路口,路标指向桑耶寺。吐蕃强盛时期,山南雅砻河流域及雅鲁藏布江沿岸,成为西藏的“粮仓”并延续至今,保障了一个王朝的仓廪,其重要性不亚于江南之于中原王朝。而佛教传入吐蕃后,佛苯相争,山南再担重任,成为佛法生根之地,赞普赤松德赞主持修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首派七名藏人剃度为僧成为“七觉士”,并从印度和汉地请来诸多高僧,在桑耶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最终开创了西藏佛教前弘期的盛况。琼结,藏语的意思是“屋角悬起多层”。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他看到山的轮廓,脑子里想着四围的山,每个人都是一个在世修行的人。美好的画面感,想着回去一定要画出来。

手机的铃声打断了张红生的遐思,接起电话看是熊小英打来的。电话里熊小英一肚子气说:“我们应该押她一个月工资,那样也许不至于跑这么快。她让我们措手不及,明天怎么办?大宝是不是要送到幼儿园?你怎么会走这么长时间不回来?”

张红生说:“我这就回呀。”

放下电话,张红生掉头往回走,琼结已经看不到悬起多层屋角的宫殿了,但青瓦达孜宫的断墙残垣仍然高高矗立在城东的高山上。

路过“阳光拉萨”餐厅,张红生特意停下来,想走进去看看,结果第一眼看到了面前的招牌,上面赫然写着:招收服务员,月薪,会说汉语的比不会说汉语的每月增薪元。

这对德吉梅朵来说是一种荣耀。

她是一个爱钱的女孩。难怪她如此急迫。进出吃饭的人形形色色,为了前途,每个人都四处奔走招租房子、糊口、脚底起泡、捉襟见肘,或许这里才是德吉梅朵的人生开始。(节选)

(全文请阅《长江文艺·好小说》年第6期)

—END—

选自《北京文学》年第4期

原刊责编:王童

本刊责编:朱勇慧

《长江文艺·好小说》年第6期

葛水平

作者

葛水平,山西省沁水县人。曾出版诗集,散文集《心灵的行走》,有中篇小说《甩鞭》《地气》《天殇》《狗狗狗》《喊山》等。《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往期精选

方方:各自沉迷或是各自陶醉

弋舟:锦瑟

范小青:南来北往谁是客

陈应松:云彩擦过悬崖

王十月:喇叭裤飘荡在一九八三

次仁罗布:八廓街·威风凛凛

徐则臣: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魏微:乡村、穷亲戚和爱情

刘庆邦:生人

《长江文艺·好小说》年第6期目录

自在说

城市文学破壁的张力

邓一光

再发现

如何走进欢乐谷

邓一光

跑酷与逃亡(创作谈)

邓一光

好看台

中篇

德吉梅朵

葛水平

正午

陶丽群

乔治竞选

陆蔚青

短篇

我亦逢场作戏人

李修文

铃子小姨

陈永和

麋鹿

梁豪

推手推

艾琳的洗澡大业

周燊

江湖汇

鹿岭屠龙术

陈崇正

再回首

《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回顾

陈俊

翠柳街

坚定的寻觅者在路上

喻向午

长江文艺杂志社

CJWYZZ创刊于年6月新中国文艺第一刊

欢迎留言互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l/9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