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3月27日早上,56岁家住福州长乐的黄依伯来到了王主任门诊,表示自己左上腹不适多年,在当地卫生院开的胃药服用后效果并不明显,这两天更加严重了,想要做个胃镜。王主任交代助手为黄先生开胃镜申请单,同时告知要先做心电图检查。黄先生无法理解做个胃镜为什么这么麻烦,甚至有点想发脾气,在医生耐心解释后才半信半疑到消化门诊隔壁的心电图室配合检查。然而,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并连呼后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任当机立断为黄先生联系心内科,开启绿色通道入院,诊治后转危为安。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之前的科普中,我们曾提到“不做胃肠镜的体检都是耍流氓”,但做胃肠镜前,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常规心电图,这算不算是“过度检查”?
今天就让小编来解答这个困扰了大家许久的问题。
1.心电图检查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入院常规,医院的人应该都有过心电图检查的经历。让人“脸红心跳”的操作过程,剪不断、理还乱的导联线,屏幕里千变万化的图像……一台小小的心电图机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或“常规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先产生可传导到皮肤表面的心脏生物电流,简称“心电”。用心电图机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将一系列心电输入、放大并记录成连续的波状曲线即为心电图。它是心电数量(标量)变化的记录,反映心脏的激动过程。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先发现了心脏的电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今日的心电图机日臻完善,不仅记录清晰、抗干扰能力强、而且便携、并具有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简单来说,心电图机可以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次跳动产生的电活动,从而评估心脏功能,所以,不要再担心“心电图”是不是要“电”一下心脏啦!2.胃肠镜检查前为什么要做心电图呢?
胃肠镜检查是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观察、诊断最准确的方法,而且可以进行切除息肉、切除早癌、止血、取异物等多种治疗。由于胃肠镜检查是需要进入人体的介入性诊疗项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咳嗽、紧张和焦虑等反应,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内镜检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做内镜的禁忌症。而心电图检查是体现患者心脏情况最简便而准确的手段,因此,为了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心电图检查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有些中老年患者,虽是心脏疾病高危人群,但却并不知道自己的心肺情况,贸然做内镜检查,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还需要进行凝血时间测定、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检查,甚至需在内镜检查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测,以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另外,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无痛胃肠镜检查采用的是静脉麻醉,在提升患者舒适度及耐受性的同时可提高内镜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缓解患者情绪。但其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因此麻醉师需要通过心电图来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3.哪些心电图结果不宜行胃肠镜检查?
(1)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室速、室扑、室颤)者,通常都是胃肠镜检查的禁忌症。
(2)心电图结果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而无明显器质性损害者,可根据心率予密切观察处理,必要时控制心室率后再行胃肠镜检查。
(3)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通常会出现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这都提示心肌缺血,需要请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评估其严重程度。必要时可酌情采用镇痛、镇静甚至无痛检查避免诱发心绞痛。
(4)其他如频发室性早搏、房颤等较严重异常心电图情况,亦需要咨询心血管内科医师是否需进行处理,方可进行内镜检查。
4.特殊人群做胃肠镜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患者年龄大、身体耐受力差、依从性低,建议采用无痛肠胃镜检查,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检查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利于消化内镜医师仔细观察胃肠道情况。
儿童的生理功能有别于成年人,加之检查时离开父母,医院存在恐惧心理,可产生严重的抑郁、焦虑、夜梦及其他的心理创伤和行为改变,一般亦需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前应注意患儿牙齿有无松动、扁桃体有无肿大以及心肺功能情况等。听小编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胃肠镜检查前做心电图的重要性了吧?其实除了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压、血糖等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部CT检查对避免交叉感染也很重要。以后有机会再一一给大家解释!
参考文献:
[1]肖锋.胃肠内镜检查诱发心电图改变[J].心电图杂志(电版),,5(02):57-58.
[2]李爱琴,康倩,余东亮,王昕,唐玉芬,盛剑秋.老龄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2(05):-.
[3].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35(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