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年过半百恋上二十岁少女,妻子抑郁而

是在怎样的感情驱使下,一个男人会在妻子撒手人寰后迫不及待地领外室进门?这究竟是对一个人的情深?还是对一个人的情浅?

人们总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可是纸张、文字有时候才是对人性最好的保护!人的一颗心,虽小却能容万物,经不起细瞧、细揪……

纵然一个人光鲜亮丽、鲜衣怒马,或是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可终究人无完人,一生中总要留下些错误,供后人茶余饭后闲聊摆谈……

年,以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而闻名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原配妻子戴传蕙因病离世,享年70岁。

而与她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丈夫茅以升,在自己去世不久后,竟光明正大地将外室与私生女接回了家!

如此行为作风,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里,茅以升都是坐实了负心汉头衔的。

不仅如此,原配戴传蕙抑郁而终的源头,也与茅以升婚内出轨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为何茅以升与戴传蕙的六个儿女在母亲去世后,坚决与父亲脱离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年,17岁的茅以升与18岁的戴传蕙一见倾心,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少男少女,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会走向怎样的结局的。

茅以升,出生于年的镇江,后举家前往南京,茅以升也得以在南京接受到好的教育。

他的祖父茅谦曾是举人,创办《南阳官报》,因此,茅家不仅家底丰厚,而且家风纯正,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

茅以升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自幼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这为他以后创造出桥梁史上的丰碑奠定了基础。

而茅以升真正与桥梁结缘,还始于他八岁那年。

年的端午节,在南京夫子庙的文德桥下,百姓们举办了一场龙舟比赛,四周的居民都热情高涨的前去观看。

而茅以升当天,因为肚子疼而没能前去看热闹,当时觉得遗憾、烦闷的茅以升不曾想,还是这场肚子疼救了他一命!

因为前来观看龙舟赛的居民实在太多,大家又都挤在了视野最好的文德桥上,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在年先后维修两次的桥梁根本无法承载如此数量的看客。

正当大家都专心致志观摩着赛事时,脚下的文德桥轰然坍塌,连带着桥上的观众们都落入了水中,不少人被淹死、被石块砸死,现场惨不忍睹。

八岁的茅以升听闻此新闻,共情能力极强的他顿时觉得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间。

他替这些无辜亡命的陌生人们感到伤悲,也为这些天降灾祸的家庭流泪。当时的茅以升在心里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建造出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桥!

这件童年往事,既是茅以升的一个心结,也是成就茅以升的一个阀门。

年,茅以升进入江南商业学堂读书,他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学习桥梁知识,凡是在书本上看到有关桥梁记载的,定会将其摘抄到本子上,如若有图片,更是会剪下来好好保存。

每当在路上瞧见了桥梁,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茅以升都会兴趣盎然地走上桥去,把桥面、桥柱都好好观摩一番。

几年时间下来,茅以升的摘抄本、剪贴本都有了厚厚一摞,见识过的桥梁更是不计其数。

年,十七岁的茅以升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准备成家,这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际上就是封建传统的包办婚姻。

不过呢,茅以升运气好,父母为其择选的妻子人选,也就是戴传蕙,正合他意。

戴传蕙比茅以升年长一岁,因是大户人家的闺秀,这一点也无伤大雅。

戴家同样是书香门第,教养出来的女儿是知书达理、贤良端庄,且戴传蕙身材窈窕、长相清丽,与仪表堂堂的茅以升算是男才女貌、天作之合。

二人见了几次面,戴传蕙便芳心暗许,茅以升也对戴传蕙情根深种,他送给戴传蕙一本《浮生六记》作为定情信物,以表爱意。

这本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表达的就是沈复与妻子芸娘之间至诚至爱的感情,茅以升渴望的,便是如同沈复夫妇这样毫无保留地爱情。

然而,沈复夫妇之间的爱也并非纯洁无暇,这一点是否也是预示着茅以升与戴传蕙之间的婚姻呢?

别的不说,戴传蕙收到这本《浮生六记》之时,喜悦溢于言表,花季年华的戴传蕙能遇上这样一个鲜衣怒马、志向远大的少年,且还心系自己、一腔赤诚,她能不高兴吗?

二人婚后,茅以升继续完成学业,而戴传蕙则心甘情愿相夫教子,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

过了一年,两人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长子茅于越,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他们这个小家庭更加完整,也让二人的感情更加笃厚。

不过,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还没能享受多久,茅以升就要离家远行了。

原来,年自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之后,茅以升便开始着手备考公费留学的名额,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向来拔尖的茅以升在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的名额。

对于丈夫留学美国这一决定,戴传蕙毫无异议,或许在戴传蕙眼中,茅以升就该志存高远,而不是被拘束在一方儿女情长之上。

茅以升去了美国,戴传蕙就安心在婆家带孩子、孝敬长辈,不可说戴传蕙心中毫无牵挂,至少对丈夫茅以升的思念之情,她是从未断过的。

另一边的茅以升,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修的是土木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人才济济的康奈尔大学中,茅以升也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个,仅用了一年时间,他便顺利获得了学位,且还得了“斐蒂士”奖章,风光无限。

因为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中的成绩斐然,从茅以升之后,康奈尔开始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深造,茅以升这既是为母校争了光,也是给我们中国人长了脸面。

年,学成之后的茅以升回到中国,开始建设他的桥梁梦。

起初,他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中任职教授,工作较为稳定,茅以升也趁此机会将妻儿接出婆家,正式组建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家。

从年到年,茅以升从教授升职为副主任,后调任去了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交通大学担任校长……

茅以升一路升任、调职,不可避免地要四处搬家,这搬迁呢,就如同是家常便饭,虽然繁琐麻烦却也习以为常了。

其实,也不能说是茅以升习以为常,而应该说是戴传蕙习以为常了。

因为每一次搬家,退房租房、购买或是闲置家具、处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都是由戴传蕙一手操办,久而久之,戴传蕙已是这方面的行家。

茅以升能够心无旁骛地教书任课,到后面的建桥处理公务,都多亏了戴传蕙这位贤内助。

包括长子茅于越在内,二人前后生育了六个子女,十几年间,从小家庭扩充成为了幸福的大家庭。

年,为了更好的圆满自己八岁时候的梦想,茅以升出任了江苏水利局长,接受了大多数桥梁、堤坝的设计修建任务。

对于茅以升这个熊熊燃烧的志向,戴传蕙一直以来都心知肚明,不懂这方面专业知识的戴传蕙,虽然在工作上无法给予丈夫帮助和意见,却能在这之余担任一个好助手。

比如,气质上佳、眼界开阔的戴传蕙在待人接物上面完全挑不出毛病,每当茅以升有客人拜访,戴传蕙总能体贴全面的接待,让人如沐春风。

茅以升的书房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茅以升的资料、公文、信件等,戴传蕙会在白天的时候归类整理,记录好来访的信息,等到茅以升晚上回到家,书桌上的东西一目了然,连茅以升自己都自愧不如。

不过,十几年来的奔波辗转、数次在鬼门关挣扎的生育,让戴传蕙的身体是大不如前,尤其是从茅以升任水利局局长后,戴传蕙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原来,当年镇江坍塌一事让戴传蕙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她既怕丈夫茅以升在工作途中遇难,也怕因为工程茅以升受到牵连。

长时间的担惊受怕、提心吊胆,让戴传蕙一度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尤其是在年到年间,由茅以升组织修建钱塘江大桥,让戴传蕙日夜不能安心,总是担心会有什么差错发生。

由此可见,戴传蕙对茅以升的感情那是无话可说的,她希望茅以升可以万事如意、一帆风顺,所以当茅以升身边出现什么不可定因素时,她总要牵挂在心,以至于成了一桩药石无医的心病。

钱塘江大桥修建的三年期间内,戴传蕙的精神状况愈发的不乐观,她常常一个人喃喃自语:大桥是不会被建成的……

不过好的是,戴传蕙的心病并不会在外面展现出来,没有将一些不好的话流传出去扰乱了工人的志气,她只会在茅以升以及儿女面前表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显得有些病态。

茅以升也带着戴传蕙去问诊了北京有名的专家,可专家在接待了戴传蕙之后也开不出什么药方,因为这心病只能靠化解了心结才能医治,靠药物是无解的。

如医生所说,年9月29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并没有出任何差错的时候,戴传蕙的心病果然就不治而愈了。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这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茅以升通过钱塘江大桥,既完成了自己儿时就种下的梦想,也完成了数不清的中国人的梦想,他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替代。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受命亲自带领人员炸毁钱塘江大桥,而此时,距离钱塘江大桥通车,仅过去89天。

这座大桥,茅以升以及整个工程队耗尽三年了心血,从纸稿到建成,茅以升全程参与,钱塘江大桥就如同他的孩子一样,要他亲手炸毁,茅以升心中也是万般不舍。

不过,大桥毁了还能再建,家国没了就不能重建了!

为抵抗日军的进攻,茅以升毫不犹豫地参与了炸桥,并且在炸桥方案提出的时候,还给予了自己诚恳的意见。

原本,为阻止日军进攻仅需炸毁桥面,桥墩可以保留,可是茅以升却认为,若是不彻底毁坏桥墩,那日军随时都可以修复桥面,继续前行。

这样一来,炸毁钱塘江大桥不仅于事无补,后方的部队也将受到威胁,简直是事倍功半。

茅以升的建议得到了一致通过,钱塘江大桥也在那次炸毁任务中彻底摧毁,茅以升亲眼看着,自己视如儿女的大桥坍塌在眼前……

鉴于钱塘江大桥的先进,日军当年行至钱塘江大桥无功而返时,甚至还带回了大桥的部分组织做研究。

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茅以升受命组织修复钱塘江大桥。

实际上,茅以升早就期盼着这一日。当年就算国内战火纷飞,茅以升和其家人四处颠沛流离、奔走各地,也不忘打包带走家中关于钱塘江大桥的14箱资料文件!

年过半百的茅以升如同是重燃热血的壮志青年、斗志昂扬地踏上了返回杭州的路途。

不过,也正是这一次重回杭州,让茅以升与戴传蕙的婚姻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裂口。

茅以升在重建钱塘江大桥期间,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年小30岁的女子,名叫权桂云。权桂云青春貌美,温婉体贴,可谓是在茅以升独居的那几年里,给予了茅以升一个温柔乡。

二人还在年时,生下一个女儿,俨然是幸福一家三口的模样。

一开始,茅以升是想将自己与权桂云之间的感情隐瞒的,至少说是能瞒多久便瞒多久。

名人最忌讳的,就是“名”离自己而去,茅以升既不想因为婚内出轨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不想失去戴传蕙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八面玲珑的贤内助。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两个“家”能在不同的地方安然相处。

不过,现实并没有让茅以升得偿所愿,他的婚外情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提前败露了。

当年,国内对文人作风问题严加视察,掀起一阵忠厚老实运动,茅以升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自检内省。

因为顶不住被批判的重压,最终茅以升还是主动向戴传蕙坦白了自己与权桂云相识相恋的过程,以及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茅玉麟的事实。

起初的茅以升还存有幻想,他太清楚戴传蕙对自己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或许为了家庭的完整与幸福,戴传蕙会委曲求全?

不得不说,茅以升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女人的爱、女人的心软、以及女人的顾全大局。

不过,茅以升也是一个自信过头的人,他不知道的是,任何爱都会物极必反。

正如他所料,戴传蕙对茅以升爱得深沉,在听了丈夫坦白他与权桂云相爱的过程,如何如胶似漆之后,戴传蕙震惊得不能自已。

在戴传蕙眼中,她的丈夫茅以升不仅温润如玉、才华横溢,还是一个爱国爱家,对自己关爱备至的人。

如今怎会变成一个负心汉,还与比自己年小三十岁的女子不顾世俗眼光也要在一起呢?

戴传蕙想不通,但是为了维持这段婚姻剩下的体面,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指责茅以升的变心。

她年轻的时候曾说过,与茅以升在一起,她最不担心的就是茅以升在外拈花惹草,因为茅以升的整颗心除了扑在事业上,就是在家庭上了。

谁知,戴传蕙的全部憧憬正是被自己信赖的丈夫亲手毁掉!

曾经患过轻度抑郁的戴传蕙经过这次婚变,以往的心病卷土重来,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

她生、养了六个子女,日子早就给她的身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陪着茅以升走南闯北、四处奔波,替茅以升打理家务、公务,可这些付出仍旧没能拴住一个男人的心!

戴传蕙实在是想不通,自己还有哪一处对不起茅以升,得以让茅以升50岁了还出去偷腥!

她虽然不找茅以升哭闹,但是她的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她埋怨茅以升,也无法原谅茅以升。

事已至此,茅以升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弥补了,他不提离婚,也做不到割舍权桂云母女,一切只得靠戴传蕙自己去消化了。

戴传蕙被这巨大的悲情折磨着,而心病也足以让一个人消亡,从知道丈夫移情别恋后,戴传蕙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一直拖着一幅消瘦的身躯活到年,最终抑郁离世。

或许戴传蕙去世,茅以升的悲痛也是无法估量的,毕竟他与戴传蕙携手走过半生,一起经历了年轻的繁华,一起看尽了战争岁月的人情冷暖,也一起承担了生活的跌宕起伏……

可是,在戴传蕙去世不满一年的时候,伤心的茅以升终究还得承担起自己的另一份责任。

在他因为婚内出轨而受到批判的那几年,权桂云也没能独善其身,带着女儿茅玉麟,权桂云过了几年的苦日子,这让茅以升一直心存愧疚。

所以,在那样的时候,茅以升才会不顾儿女阻拦,将权桂云母女接回家中,硬要给她们一个名分!

而在这先前,戴传蕙与茅以升的六个子女就因为母亲的病情埋怨上了父亲,认为是茅以升的出轨直接导致了戴传蕙病重直至去世。

如今,他还堂而皇之将间接害死母亲的“凶手”接回家中,纵使是他们的父亲也实在是不可理喻。

所以,由长子茅于越牵头,六个子女在权桂云母女还未进家门的时候,就和父亲划清了界限,坚决断绝关系以示他们的愤怒。

为了脱离这个显得畸形的家庭关系,茅于越只身去了海外留学,以为可以用距离来忘却心中的伤悲。

此后,于长越很少回国,就算回来探亲也只是住在宾馆,和父亲茅以升没几句话。

六个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发淡漠,茅以升心中开始悔恨,人到晚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结局谁也不好受,尤其是对于曾经拥有过温馨的茅以升来说。

他开始竭尽全力地挽回自己与儿女的关系,自己因为焦虑也开始病痛缠身。

这时候的茅以升认为,自己已经已经给了权桂云母女身份与地位,便一心思扑在了儿女身上,没时间给予权桂云再多的宠爱。

这一边的权桂云,终究还是缺少社会阅历,她在二十岁遇上茅以升,此后便对茅以升情根深种、死心塌地,她对经营爱情与婚姻这件事上,是没什么经验的。

看着因为自己令茅以升为难,茅以升又被胃病折磨、被子女关系牵绊住全部身心,权桂云内疚惭愧,不久也患上了抑郁症。

年,权桂云因为抑郁症日渐消瘦,最终也撒手人寰,她去世那年仅50岁,与茅以升正式生活在一起也不够十年时间。

两位爱人皆因抑郁去世,且与自己的忽视脱不了关系,这让晚年的茅以升后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茅以升没办法补救,只能将余生的爱都倾注在儿女上。

权桂云去世之后,他与小女儿茅玉麟相处的时间最多,通过这样的相处,他也才真的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戴传蕙与权桂云两位母亲的不容易。

他晚年常常给身在国外的长子茅于越写信,期望着儿子能够原谅自己当年所为,但是茅于越却从未回信。

年11月,北京的冬日寒风凛冽,93岁的茅以升已经是病入膏肓,在医院卧床不起。

在身边照顾他的,仍旧只有小女儿茅玉麟。

茅以升神志不清的时候,常常是呢喃着询问茅于越是否有写回信给自己,不过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直到11月12日,茅以升弥留之际仍旧放不下这桩事,她的女儿茅玉麟只得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自己模仿着笔记写了一封来自茅于越的回信,让父亲释怀。

茅以升早就是年老眼花的了,这回信是否真的来自茅于越想必也分辩不清楚,只知道在茅以升最后的时刻,他的嘴角是带着笑容的……

实际上,回信的真假就算茅以升眼睛看不出来,他的心里也是能辨别清楚的,只不过,他在最后的时刻也想欺骗一下自己罢了。

茅以升的功成名就谁也无法否认,钱塘江大桥至今也是被大家常常提起的传奇,但是茅以升在婚姻上是否是成功的,就值得后人自己辩驳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js/12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