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通谷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有缓解治疗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便秘等作用,腹通谷穴的位置: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详见本文图解腹通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别名:通骨穴。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后漏落腹内。(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通骨穴。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心痛、心悸、腹胀腹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消化不良等。腹通谷穴,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腹通谷穴配申脉穴、照海穴治癫痫、惊悸;腹通谷穴配上脘穴、足三里穴治纳呆;腹通谷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治胃气逆。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腹通谷穴,直刺或斜刺0.5-0.8寸。腹通谷穴,艾条灸5-10分钟,腹通谷穴,艾炷灸3-7壮。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zmm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