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70多岁的苏阿姨是一位退休工人,近1个月来出现腹胀、乏力,自以为是胃病,于附近诊所口服治胃药物,但症状未能缓解,遂来我科门诊就诊,门诊医师发现其皮肤发黄,进一步询问病史发现,其存在尿黄也已经有1周时间。化验肝功能示胆红素和肝酶均明显升高,细问才得知苏阿姨口服某类保健药物已经长达数年,近半年来同时服用的保健品多达五种,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后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明确,但已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幸运的是,经我科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像苏阿姨这样因口服保健品等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并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因自服、乱服药物导致严重肝衰竭甚至死亡的病例也时常见报道。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什么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呢?

“是药三分毒”是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大部分人认为这里的“药”指的是西药,其实不然。在我国最常见的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中草药、抗结核药物、保健品、抗生素、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及免疫抑制剂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常常被大众认为是用来调理身体的中药或保健品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反而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之一。

什么人容易出现肝损伤?

高龄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易感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的代谢功能减退。

儿童肝脏发育未健全也可能导致肝脏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低,增加肝损伤风险。

孕妇肝脏负荷加重,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亦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炎,危及母子安全。

此外,有基础肝病、长期饮酒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在口服药物过程中,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眼睛发黄、小便深黄、上腹部胀痛、肝区不适,甚至发热、皮疹、昏迷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不乱用药物是关键!很多患者跟风服用、自行购买来历不明的中草药或保健品,也有的患者相信某些江湖郎中的土方、偏方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因此,在购买、服用任何药品(包括中药、保健品等)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师、药师等专业人员,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错误用药、重复用药或有害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服用药物。尤其是非处方药物,例如感冒药,因大多数感冒药物中含有相同成分,许多患者为了“好得快”同时口服两种或以上感冒药而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发生。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通过服药来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在敏感人群服用某些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另外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等导致肝损伤发生率高的药物,又有药物性肝损伤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

肝脏是我们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在代谢、合成、凝血、生物转化、排泄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好好爱护自己的肝脏,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当然,同样不能因为害怕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而拒绝用药,只要大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这样才能杜绝悲剧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b/8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