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也是情绪病,专家提醒护胃要从情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今天是第18个国际护胃日,由南方周末发起、拜耳中国公益支持的《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今天发布。报告显示,94%的受访人群有过胃部不适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反酸、“烧心”、胃痛等;73%的受访人群确诊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李景南教授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陈伟教授解读了此报告,并针对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防治问题进行了科学指导,呼吁公众“护胃要趁早”。

调查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人群中,80后、90后中确诊过胃部疾病的人群比例最高,约77%,年轻的00后中也有66%的人群确诊过胃病。李景南介绍,胃肠道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部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打工人的普遍健康问题之一。“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胃病,但近些年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胃病有年轻化趋势。”李景南说,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胃痛忍忍就过了,但事实上,胃不舒服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胃黏膜的损伤。如果每次都忍一忍、熬一熬,长此以往,小病就会变成大病。胃黏膜损伤会逐渐积累加重,进而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李景南认为,胃黏膜损伤,一方面是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另一方面,也受情绪影响。“胃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可激活低度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造成黏膜损伤。”

李景南建议,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胃痛、胃胀、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居家可以常备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抑酸剂等药物,在清楚症状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比如针对最为常见的慢性胃炎,如果只是胃痛,可以优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这类药物会在胃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抵御多种侵蚀;如果还有反酸、“烧心”的症状,则需在胃黏膜保护剂的基础上加上抑酸药物。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此外,李景南特别提醒年轻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不可少,尤其要重视早餐,不吃早餐对胃和胆囊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充足的早餐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类)、奶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等四类食物。针对快节奏生活的打工人,陈伟给出了“理想早餐”清单:“营养均衡的早餐,应该包含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吃点蛋,喝点牛奶或豆浆,配合一部分主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f/12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