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寒越来越重,北方甚至已经下雪了,很多灸友留言反馈胃痛胃胀、肠胃不适,这是因为寒袭胃了!其实胃痛胃胀也是一件好事,是胃在告诉你,它有问题了,提醒你要好好艾灸了,不能偷懒了!
秋寒入胃,不通则痛!
!随着秋寒加重,最近越来越的灸友反馈胃疼,在中医看来,胃痛大致可分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四种原因,而外邪主要指“寒热湿”三大病邪,其中,寒邪入胃导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是秋冬最常见的情况!
为什么秋天寒气容易入胃呢?一个是秋季寒气隐蔽,让人忽视,一个是腹部柔软,且地势低洼,阴液集聚,为至阴之地,寒气最易入侵!胃寒常与脾湿联系在一起,这种人的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
胃寒除了一般的胃痛表现外,还伴有胃部怕冷、喝冷水疼痛加重、喝温水则缓解,天气越冷,症状越容易加重,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胃疼,女性胃寒脾虚还常常会有月经不调,痛经的表现!
胃痛只是件小事?
!养护我们的脾胃,除了注意饮食有规律外,还要注意情绪。生活中我们形容忧愁会说“茶不思,饭不想”,形容生气会说“我气得胃疼”,这在中医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
“西医解决酸胀痛,中医养胃治病根”,如今类似这样的话数不胜数,可见胃痛对人们的困扰。很多时候,胃痛是由于胃寒所引起,好发于秋冬季节,常表现为畏寒、四肢冰凉等症状。这类患者,应该采用暖胃的方法,在调理上补胃助阳,散寒止痛,正适合艾灸!
很多人认为胃痛不过是小事一桩,吃点镇痛药就没事了,这是大错特错!胃痛算不上是病,是一种症状,很多消化道疾病当中都可以发生,属于中医所说胃脘痛范畴,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都会引起胃部疼痛!
也就是说,你觉得可能是无关轻重的一点点疼痛,也许代表着您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应该及早提高警惕。养护我们的脾胃,除了注意饮食有规律外,还要注意情绪。生活中我们形容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应该及早调理,胃痛不是一件小事!
胃病的常见诱因!
!中医学视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是互为影响的。忧思恼怒,肝气失调,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同样,一个人整天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比如怕工作做不好,考试考不好,自然也就会“食之无味”了。
另一件要特别注意的事就是胃要暧,很多人常常胃口不好,感觉疲倦无力,怕冷,口淡却又不想喝水,一到冬天四肢冰凉,泛酸通常是泛出清水,一旦遇到天气变冷,或者是稍微吃一点寒凉的食品,就会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之感,喝杯热开水症状就会减轻。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呕吐。
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一时吃冰冻的西瓜,一时吃冰激凌,一时吃桃子,一时吃苹果;
有的人经常把冷热食物一起吃,一边喝冰镇的啤酒,一边吃烤羊肉串;有的人不按时饮食,今天十点吃饭,明天十二点吃饭,今天吃早餐,明天不吃早餐,这样就会使人饥饱不均,久而久之也会造成胃寒而生胃痛。
细数胃寒的四大危害!
!(1)首当其冲是胃疼
胃寒的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胃寒的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
(2)还有人会呕吐
因为寒气入胃,胃动力不足,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所以导致呕吐,症状同样是畏寒喜热,再加上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
(3)气血不足,免疫力变弱!
胃暖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导致吸收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随之滋生,若胃寒持续的时间较长,上部的心肺也会出现寒的症状,如容易感冒,面色苍白,血压偏低,气血不足等。
(4)代谢不足:喝凉水也长胖!
胃寒导致气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能量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些垃圾逐渐堆积,人就慢慢的胖起来。也就是说胃寒导致代谢水平过低,造成身体消耗的热量小于摄入的热量,代谢不了的热量堆积在体内,身体就会渐渐发胖。
艾灸双重克制胃寒!!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要做胃方面的调查,不用调查谁有胃病,而是要调查谁没有胃病,这足见胃病的高发率了。所以市面上各种胃药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药品,你能了解它治疗的到底是哪种胃病吗?
其实胃寒最适合的调理方法就是艾灸,因为艾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是温补阳气、散除寒湿:胃寒就是冰,而艾灸就是火,火融化冰,艾灸克制胃寒!如果放着艾灸这么直接的方法不用,那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就是在绕远路!
艾条燃烧的热力具有超强渗透力,可深入胃部祛除寒湿之气,这也是艾灸和烤火的区别的区别所在,像普通之火的热力只在皮肤表面,而艾灸的热力能走经络,可以把因寒造成的冻结及淤血都化掉,使气血运行通畅,化解疼痛。
并且艾烟也能温胃,古医书说艾草性辛温,能逐湿寒,活气血。艾草燃烧后,艾草的药效成份即精油物质会挥发出来,随着艾烟接触到皮肤,然后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经络中产生作用。两者强强联合,双重克制胃寒!
胃寒胃痛、马上这样艾灸!
!①脾俞、胃俞:腹为阴,背为阳,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
②中脘: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
③神阙: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
④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
⑤胃痛、呕吐时加:内关、梁丘,此二者可止胃痛。
艾灸时间:背部和腹部每穴30-40分钟,腿部每穴15-20分钟,隔日艾灸一次,胃痛难忍时可一日多次,直到好转。
推荐两种艾灸方法:艾灸盒灸很简单,点燃艾条固定在穴位上即可。手持艾条灸,即将艾条一端点燃,距离皮肤约3cm,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而不感到灼烧疼痛为度。
艾灸+食疗,三重克制胃寒!
!对于胃寒胃痛,除了艾灸,还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能够温中益气的食物来进行调治。糯米、栗子都是补益胃阳的食物,这些东西便宜,对于胃寒的改善却十分有益,其中“桂花粥”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
糯米在中国北方常常称之为江米,在性味上是温性的,是甘的,归于人体的脾、胃、肺经,有健脾养胃、温补脾胃阳气的作用。《本草纲目》就说过糯米可以“暧脾胃",《名座别录》也认为糯米可以“温中”、还能够“令人多热。”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性质也是平性偏温的,归于人体的脾经、胃经和肾经。同糯米一样,也是具有补脾健胃,温中益气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医书中,更是推崇它的益气作用。清代黄元御所编的《玉楸药解》对于栗子有这样的记载:“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
而桂花卤就是把新鲜的桂花加糖腌制而成的,古人说桂为百药之长,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桂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再加上糖,更是香甜可口。故桂花粥不但是一个治病良方,更是一道美味佳肴。
桂花粥粥谱:
用料:糯米60克,粟子30克,桂花卤15克。
制法:先把粟子煮熟,去掉壳后把粟子肉切成细米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加入清水烧开;再洒入粟子肉一同熬煮成粥,调匀即可。
用法:作早餐或点心服用。功效:散寒止痛,开胃生津。适用于胃寒疼痛、口干、嗳气等。
把糯米和栗子配伍煮粥,可使温中益气作用更强,更易于驱散脾胃之中的寒气,所以桂花粥对于胃寒引起的胃痛,自然是调治良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糯米和栗子都是不能多吃的食物,多吃难以消化。今天的街头上到处是炒板栗的,千万不能因为嘴馋,而吃个不停!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最后要提醒的是,调胃病,重在日常保养!
(1)首先需要注意保暖,特别在胃寒人对于胃部的保暖,更是要注意好,除此之外,可以选择一定的食疗来辅助治疗,例如茴香狗肉汤、高良姜粥,对于一些西瓜、猕猴桃等性寒水果,胃寒的人一定不可过多食用。
(2)要尽量避免一些刺激性、辛辣性食物,例如酒精、咖啡、生的食物,也要避免一些过于硬酸辣咸的食物,尽量选择一些温和的,不会对胃部造成压力的食物,食物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烩与煨等。
(3)避免吸烟,戒烟或少抽烟。吸烟是对于胃粘膜一个非常大的伤害,不但会损害胃粘膜,还会阻碍胃粘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为此,吸烟一定要注意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酸碱平衡,当胃酸太多时,可以选择一些牛奶、豆浆来中和一下。
(4)饮食要规律,需要定时定量。千万不要经常吃过冷过热或者冷热交替的食物,一定要吃早餐!!!这点非常重要!
买艾灸产品到家家灼艾,不忽悠,不夸大,价格低,产品质量好,艾条,艾绒,艾柱,艾艾贴,大面积灸盒,坐灸等产品齐全,可以到微店看看,厂家直销,如果您是店面,养生馆,个人用量大,还可以优惠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