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事年纪
国民党军占领19路军占据的厦门,14日占领福州。
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博古(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项英4人组成书记处。政治局扩大,王稼祥、陈绍禹、陈云、康生、毛泽东等人进入政治局。
十九路军将领沈光汉等通电拥护蒋介石,蒋光鼐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仍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英国唆使萨毕脱、杜摩拉在新疆南部喀什和和田组织“东土耳其斯坦王国”。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宣汉、万源间打败川军郝耀庭全部及第二师第七旅大部。
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发起以“礼义廉耻”为中心精神的“新生活运动”。主张从衣食住行入手,按照清洁、整齐、简单、朴素、迅速的标准,改造国民日常生活。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
青海军阀马仲英派东干回军攻克喀什,灭“伊斯兰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
国民党在上海镇压不同政见人士。2月,国民党配合军事“围剿”,加紧对白区进步文化的“围剿”,查禁社会科学和进步文艺书刊。
“满洲国”改称“大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年号“康德”,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国民党军开始春季“围剿”,史称“第五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江西三都圩的防卫失败。
红六军团增援湘赣苏区,以6个团兵力击退国民党46个团。
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广昌同国民党军陈诚部队打阵地战,一直持续到29日,造成很大伤亡,广昌失守。李德的“阵地战”战术受张闻天、彭德怀等公开质疑。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和川军激战。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发表独占中国的狂妄声明。
中共通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提出《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吉林省依兰人民反抗日本强夺民田,遭日军轰炸,死余人。
16省旱灾,损失14亿元;14省水灾,华北、华中蝗灾极重。
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6,余从江西瑞金出发,北上抗日。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十军会合。11月初,合编为红十军团,共1万余人,由方志敏领导。12月,红十军团被国民党军队合围。余部余人在粟裕率领下转入浙南。
共产党军委宣称“北上抗日”,派寻淮洲、粟裕率六千人进军福建,而使红六军退出湘赣根据地,向西南突围。7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连打胜仗。
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分别由江西永新,遂川突围西征。8月7日,共产党贺龙军队控制湘鄂川黔边界地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习仲勋任主席,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成。8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在上海正式成立。8月,东北各部抗日义勇军联合组成东北抗日联军。
国民党从北路和东路侵入江西苏区。共产党军队反围剿失利,军事顾问李德、中央局书记秦邦宪决定放弃瑞金,向湘西转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机关八万余人出发长征。陈毅、邓子恢等率三万红军掩护主力突围,后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红六军团与三军在黔东会师,成立统一领导机构,恢复了红二军团称号,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贵州印江会师,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而失败。10日开始战略性大转移-长征。10月,项英、陈毅率领红军一万六千余人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会师。
红军主力强渡湘江,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红军损失惨重。
中共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召开,杨靖宇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人民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为军长。
国民党军占领瑞金。
上海《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自杭州返沪途中遭伏击身亡,年时54岁。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冲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吉鸿昌在北平被国民党政府处死。临刑前以手为笔在地上书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中央红军在贵州黎平开会军定在川黔边境建立新根据地。12月15日西藏奇林湖附近发生7级地震。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放弃北进与贺龙、萧克部会合以及在湘西创建根据地的计划。
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下,进入陕南,开辟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年至年抗战,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共员担任,中共曾由于进行长征而与其失去联系。
年,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年中共遵照共产国际指示发表八一宣言,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员会依共产国际的指令,将所属部队联合地方义勇军筹组东北抗日联军。因日军围剿,年,抗联活动范围和人员大量减少,抗联一部进入远东地区,并将部队改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而留在国内的部队分散潜伏,进行收集情报、建立武装,宣传抗日等工作。
一、历史事迹
“九一八”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在中共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十八万日伪军。
据估计:满洲共阵亡26万5多士兵,中国阵亡46万士兵。苏联宣布击毙日军8万多。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年抗联歼敌人,——年歼敌人,共计人,牵制日军兵力:年20万,年40万,年为76万。
二、义勇军时期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组织游击队,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抗日军。年春,满洲省委先后派共产党员杨君武与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到吉林省磐石县发展武装力量,进行反日游击战争。在那里创建了磐石工农义勇军,后来又派杨靖宇去领导这支队伍,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东满地区,省委派童长荣任特委书记,创建了延吉、和龙、珲春和汪清等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在北满和吉东地区,省委派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先后创建了巴彦、海伦、珠河、汤原、密山、宁安等许多游击队。
三、工农红军时期
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北方会议”,批判满洲省委提出的“满洲特殊论”,决定“东北依然要进行土地革命,成立红军,创造新苏区等,“左”倾政策。例如,满州省委指示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旋即瓦解。
四、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达满洲省委《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团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
“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后。中共满洲省委及时总结前一段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扩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反对关门主义。党组织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改变了“北方会议”确定的在东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
年9月,杨靖宇、李红光等领导的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活动在磐石、海龙、东丰、西丰、辉南、通化、柳河、宽甸、桓仁、濛江(今靖宇)、抚松等县。童长荣、王德泰等领导的东满游击队于年3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活动在延吉、汪清、和龙、珲春等县。赵尚志、张寿篯(李兆麟)等领导的珠河游击队于年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活动在珠河(今尚志)、滨江、宾县、方正、延寿、五常、阿城、双城、榆树、苇河等县。以李延禄领导的密山游击队为基础,于年秋组成的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活动在宁安、密山、穆棱等县。周保中等领导的绥宁游击队,冯仲云、夏云杰等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以及饶河游击队等。
到年,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地区已建立起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与第二军独立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汤原游击队、饶河游击队等7支抗日队伍,形成了大小7个抗日游击区。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只编了5个军。
年1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随后,他率领第3军主力北上松花江下游地区,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
五、东北抗日联军大发展时期
年4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因上海中央分局机关在年10月遭敌破坏,把上海分局下属的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宣传部长谭国福、组织部长赵毅敏调到苏联审查,满洲省委机关由团省委书记小骆(张文烈)留守。东北境内的党组织与抗日武装通过吉东特委中转中共代表团的工作指示。
《六三指示信》是年6月3日由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副团长康生共同署名发给东北地区党组织的《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也称“王康指示信”,由吉东特委(李范五任书记)转发给北满的党组织。指示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策,即实行全民反日统一战线,不分党派、阶级、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这与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以及《八一宣言》的主张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纠正只搞“下层统一战线”的关门主义错误的精神都是一致的。两个多月之后,《八一宣言》以同样的渠道转送到东北各级党组织。为此,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领导的南满省委、周保中领导的吉东特委都贯彻执行了《六三指示信》。年至年的两年中,东北抗日联军处在一个大发展阶段。到了年,东北抗日联军共编成11个军,人数达2万5千至3万人。其中第1至第7军是中共党组织直接领导武装,第8、9、10、11军是统战性质的非党抗日武装。
由于赵尚志认为吉东特委和中央驻东北代表都不可信,对《六三指示信》和补充信的某些观点和批示持有不同意见,对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来信的真实性、正确性产生怀疑。年9月召开了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抗联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作出政治决议和组织决议,批评《六三指示信》总的精神是右倾的,决定成立北满临时省委,选举冯仲云为临时省委书记(后为张兰生、金策),并派出代表到莫斯科找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直接反映情况与建立联系。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年7月、年10月、年5月分别合编于第一、二、三路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为总指挥。分别由中共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北满临时省委领导。第2路军辖抗联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军。年,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改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辖第三、六、九、十一军,赵尚志为总司令,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兼六军政治委员。赵尚志所率领的游击队在年编为哈东支队时,只有数百人,年到年的两年期间,收编几支较大的抗日山林队,第3军发展到6千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在七七事变后,曾积极配合关内军民抗战。后因缺乏补给,日军聚集围剿并采取良民证制度和搬迁民众实行隔离,部队损失很大。
六、东北抗日联军困苦坚持时期
年秋天,吉东省委和北满临时省委共同商定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和第3路军西征。这是由于在松花江下游两岸的三江地区20多个县的游击区连成片,集中了北满临时省委和吉东省委所领导的抗日联军8个军人数近两万人,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