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必备门脉高压性胃病,哪些药物可选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语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由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非炎症性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组织内小血管扩张。其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者,也可见于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者。PHG主要发生于胃底和近端胃体,临床表现主要有胃痛、胃胀、反酸、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烧心、早饱、肝功能减退等,少数会出现呕血、便血、黑便。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机制

PHG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门静脉高压、胃黏膜防御屏障破坏及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胃肠激素改变等有关。另外研究发现自由基、抗氧化剂、肿瘤坏死因子α、粘蛋白、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前列环素、雌激素、前列腺素、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2等是PHG可能的分子机制。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药物

PHG的治疗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抑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等。

参考文献:

1王明辉等.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的诊治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8(5):-.

2王燕灵.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进展研究[J].健康必读旬刊,,12(7):.

3杨青.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63):.

4韦刚等.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32(6):-.

5黄冠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32(2):-.

6吕婵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识别及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14(1):94-95.

7金世柱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7(1):59-62.

点击右下方“在看”,将医学知识分享给你爱的人。—END—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z/6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