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yw/211225/10119765.html
四川省广元中学的教师中,向波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存在。
他和学校所有的同事一样,备课、教学、研究试题,但不同的是,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还有近万的粉丝在等待着他的课程更新。他既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位科普短视频创作者,他在传统的教学和新兴的媒介之间,践行一种新的可能。在他的世界里,学生与化学紧密相连,化学与世界相辅相成,而这一切都存在于他让学生们看见的“网络”中,在他的无限热爱里。
因为经历,才更懂兴趣珍贵
在学校里,提起向波的名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他们或是在学校上过向波的课,或是在网络上看到过向波的课程视频。幽默风趣、金句频出、严厉认真……是他们给向波的“标签”,从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这位年轻教师的喜欢。
从年来到广元中学起,向波已经在这方三尺讲台上,教授了近六年化学课程。今年,他将送自己所带的第二届学生参加高考。三个班的学生,现在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提起学生,向波挂在嘴边的就是“抱怨”高三学生压力太大,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关怀与心疼。
“现在的高中学生,每天早上从七点多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上床睡觉。十多个小时,学习这么多科目,还有考试。老师却总说成绩不理想,家长也说,所以学生每天的压力非常大。”向波顿了顿,扶了扶眼镜,“我觉得有些时候真的不是学生不愿意学,确实是压力太大了。即使我们成年人每天去坐十个小时,学习那么多科目,还得学好,是非常痛苦的。他们都已经非常努力了。”
少有老师能够对学生如此感同身受,向波两次高考的亲身经历,让他更加明白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曾经的向波,是名轻狂少年,当时只有19岁的他在首次考入大学仅3个月后,就主动申请了退学,他说自己年轻气盛,不能迅速提起兴趣的学科就会果断放弃。于是,3个月的计算机专业,最后的结局就是退学。
有谁真的可以半生过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呢?退学后的向波,开始找工作谋生。奔波几年后,他终于发现生活的真谛——哪有什么免费得来的岁月静好呢?向波的满怀热忱也终于在日复一日繁复的工作中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他去工厂里当质检员,每天十个小时重复一个动作;他日夜颠倒地在酒店上班,客人一个投诉,他就被扣掉小半月的工资;他在路边小店修手机,废弃手机让他的双手在冬天时都合不住裂口,总是错过吃饭时间的他现在还有胃病;他还在铁路站修铁路,手也长了茧,人也黑了。那几年里,家里的亲戚早已经认不出他原来的模样,想像不到他曾经也是一名大学生……在不断尝试新工作之后,向波终于不再是“少年”,他意识到:与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如下一个赌注,让自己的青春不留白。
“我当时在中学阶段的化学课学得还不错,成绩一直都挺好的。而且在那么多科目中,我觉得化学最有意思。”选定方向之后的向波,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再次参加高考,他要像那些“曾经的自己”一样,踏入大学的校园。下定决心以后,他报考了化学专业的师范生。
这段经历,让向波比大学中的同学普遍年长三四岁。尽管有的时候会觉得遗憾,但向波还是很感激两次高考的经历,让他更明白了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向波始终记得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让他多么手足无措。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他太担心自己能不能教好,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他的衬衫上全是汗水,秋凉的风都无法缓解他的紧张与不安。伴着这样的惴惴不安,他坚持下来,如今已是同事和学生们都喜爱的老师,但他还是担心一件事——学生们会像曾经的他一样,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我认为最难的是学生想学、想听课,但是就是听不进去。比如有的学生对化学科目没什么兴趣,也提不精神来听课。”如何去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也成了向波在教学中开始不断探索的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想通了,感觉到化学有意思,愿意学化学了,或者说是找到了化学的窍门,成绩才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提高。”
无意间发现新可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波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小常识,也不时穿插一些网络用语来调节课堂气氛。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也需要完成每章节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经常在网络上搜集资料的向波想到了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来讲一些趣味内容,为学生解压。此后,他开始不定期地录制一些视频内容,发送到网络群聊中给三个班的学生观看,帮助他们缓解高考压力的同时,强化知识点。
尽管对短视频平台抖音早有耳闻,但在向波看来,这似乎是个属于年轻人的应用,并没有尝试的打算。一次,向波为学生录制了主题为“恋爱中的化学”的视频课程。在这个视频中,他利用化学中多巴胺的分泌曲线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多情的人其实不能怪他,多巴胺这样分泌,你能控制住吗?”这句话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不知不觉中知识点也就记住了,这就是向波的教学方式。尽管普通话不甚纯正,但这样的趣味教学视频还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说到:“所以你在大街上遇到问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