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易伤脾胃4招按摩方法有效调理脾胃

“南师读书会”第期

佛医堂在全球华人圈有近百万爱好养生修炼的专业受众,为通过网络进行“佛医禅修”的普及教学,“佛医堂云道场”已经建立,现在只需元年费即可加入,还可每天阅读众多专业同修的“实修日志”以及交流学习,点此了解详情

▲扫码加入佛医堂云道场

师兄们好!脾胃易受寒,因此在冬天要格外小心调理。以下给大家分享4种日常按摩方法,对调理脾胃效果很好。

脾胃最喜欢温暖软烂的食物,一些黏腻、硬的、辛辣的、油腻的也得少吃,以免给已经虚弱不堪的脾胃增加负担,经常吃一些养脾胃的山药、大枣、芋头、猪肚、莲子、白扁豆、红豆等。

然后学一些日常按摩方法,对调理脾胃也很有帮助:

一、捏脊

捏脊不只孩子适合,对大人也同样有效,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腹泻、精神不好、乏力,每天捏1~2遍。

捏脊方法捏脊好处多,不过要懂得其中的诀窍,才能取得奇效。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要懂“捏”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要点如下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二、揉肚子

方法:站姿坐姿或仰卧均可,身体放松,双手叠放,男生左手在下,右手掌心自然搭在左手手背上,女则相反。以肚脐为圆心,稍用力沿脐周环形按摩腹部,两手沿顺时针方向揉动36下,用力深而缓,注意力放在腹部的感觉上。再逆时针揉36下。每天早晚1次,需长期持续。有人一揉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坚持每天排出浊气,预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

三、敲打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养气血的强效穴位。吃撑了,消化不良,敲敲打打,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佛医堂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位置:足三里在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即: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量四横指处(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第一指节的宽度)。按摩方法:用手握空拳或按摩锤敲打足三里次。也有人觉得推揉足三里的效果比敲打的好,可以两种方法都试试。手掌握拳,用掌根稍微用点力,从足三里穴开始向下推5~10分钟,推的时候沿着同一个方向,不要来回的推。

四、调理脾胃需单举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在佛医堂的佛医禅观课中,弘南老师也曾多次讲过这个方法及作用。此功法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方法如下:1.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切记,脾胃要慢养,急不来,给身体一点耐心!

?为更多师兄学习实修,佛医堂特别设立“网络实修群”教学体系,加入佛医堂“网络实修群”教学体系,报名请点此了解

教学音频

这里分享弘南老师在佛医堂近期的部分“佛医养生禅修”的讲座摘录,建议用手机安装“听伴”APP,并   

  佛医堂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经义工精简文字,以利于快捷阅读。所有内容仅为公益性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写留言”与义工编辑交流。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admin

foyitang.   佛医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z/6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