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胃脘痛,这种治疗方法很有效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一个胃脘痛患者的求医历程

65岁的余阿姨,胃脘部疼痛,失眠、焦虑十年多。据余阿姨说,医院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待排?”“慢性胃炎”,经护胃和口服中药等对症治疗,症状却未见明显好转。

针灸医生手记

初诊患者:胃脘部疼痛,以胀痛为主,矢气方舒。饮食无味,情绪低落,无心慌、胸闷,无嗳气、反酸,眠差,整晚难以入睡,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频急。四肢冰凉,既往有宫颈癌病史,经放疗已治愈。

入院时查:神清,面色淡白,焦虑貌,形态消瘦,声音低微,气息平稳,心率94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胃区可闻及气体声,胃区无压痛,腹壁稍紧张。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脾阳虚兼郁),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第一周治疗:温运脾阳,疏肝行气。

第一次治疗:中脘、气海混元灸1小时。

灸后10分钟解大量水样便,便后胃脘疼痛大减,自觉身体舒适。

第二天复诊,患者诉胃脘部好转,睡眠稍好,今晨解大便,大便稀溏。心率75次/分,继灸如前,探胃经小腿前侧经络呈青色,上巨虚处压痛明显,小腿内侧脾经多处压痛。治疗方法同前,加针上巨虚,太溪穴。

第三天复诊:患者诉胃脘部疼痛明显好转,就医意识增强,渴望治疗,今晨解大便量少,排便无力。小便频,急,量少。继续上述治疗。

第四天休息。

第五天复诊:患者诉胃痛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可入睡3小时左右。面色稍红,精神好转,可以自己做家务事,洗衣服等。心率72次/分,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弦。大便软便,排便较前有力,小便频数。

继灸中脘,气海,针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印堂、四神聪。

第二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针刺取穴:膻中、太冲,用泻法,针30分钟取针,再刺公孙、内关、三阴交、上巨虚、足三里。用补法,留针30分钟。针后脉象变化,由弦细脉变为缓和从容之脉象。

灸中脘、气海、合谷,隔姜片灸。

2周后患者诉无胃脘痛,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腹胀较前减轻,无四肢冷,饮食正常。大便解黄软便。小便仍有频、急,舌质暗,苔薄,脉弦细。

三月后回访,未复发。

混元灸

混元灸是一种创新灸法,属隔物灸法的一种,传统隔物灸法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种药物而施灸的方法。而混元灸是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施灸范围的大小,将生姜粉碎做成饼状,其上铺满艾绒,在燃烧艾绒的过程中,热力可透过生姜传至病所,从而达到温经、散寒、解表、除湿的作用。

隔物灸法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隔盐灸、隔面团灸,隔物灸既能提高灸治的疗效,同时又减轻直接灸造成的痛苦。南宋针灸家王执中善用灸法调养脾胃,其著作《针灸资生经卷三虚损》中记载:“脏气虚惫,真气不定,一切气急久不瘥者,宜灸气海。”本例病案是混元灸结合普通针刺,应用中医辩证方法取穴而见疗效。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耿乐乐

针灸二科主治医师

擅长用针刺,各种灸法(热敏灸,长蛇灸,混元灸,隔姜灸),耳穴压豆和放血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胃炎,失眠,月经不调,不孕及颈肩腰腿疼等肢体的痛症。

·END·

医院

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binga.com/wbzz/6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