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胃疼过么?很多胃部疾病离不开一个“杀手”,这个“杀手”可能让“一人得病染全家”,还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Hp。
您必须了解如下内容↓
什么是Hp?
Hp怎样传染?
感染Hp一定会致癌吗?
哪7种人群需要根除Hp?
—让胃难受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
什么是Hp?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Hp感染是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中国约60%的成年人感染了Hp。
Hp感染可诱发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严重疾病,部分患者可有消化不良症状。
但是,感染Hp不是必然会致病,其与不同菌株的毒力差异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总体上约70%的Hp感染者既无消化不良症状,也无严重病变。
幽门螺杆菌怎样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其主要通过经带细菌的唾液口口传播,而家人朋友间的聚餐往往是最佳的传播途径。
感染Hp就意味着生病?NO!
Hp于年被发现不久之后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它可以造成邻近胃黏膜出现炎症,几乎在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里安营扎寨,绝大多数的胃溃疡患者和半数胃癌患者中也有它邪恶的身影。
但实际上,感染了Hp后是否得病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包括了不同菌株的毒力差异,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
通俗一点讲,Hp和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有明确的关系,但没有必然性。很多人在感染Hp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Hp的携带者,而将病毒传染给了家人朋友),儿童当中更是如此。所以除了进行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外,目前没有必要在无症状儿童当中进行Hp感染的检查,把检测当做儿童体检项目更是不可取。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约70%发展为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胃炎,10%表现为消化不良,15-20%患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另外有1%导致胃癌的发生。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关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我们要知道:
首先,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通俗的说,幽门螺杆菌是“致癌”的帮凶而不是元凶。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步骤的过程,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最重要、最可控的危险因素。据此,大多数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为了1%的风险付出%的努力还是值得的)
哪7种人建议根除Hp
Hp到底当杀不当杀?这个问题在业界还有争论。
根据最新的《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也就意味着当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杀不杀、怎么杀,还是要分人群、分症状,不能一概而论。建议以下7种人群考虑根治幽门螺杆菌↓
第一,本身有消化性溃疡必须杀。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如果不杀幽门螺杆菌,即便溃疡治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第二,早期胃癌手术后必须杀。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肿瘤的一个因素。
第三,胃里有淋巴瘤的必须杀。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有关,但发生率很低,全上海一年最多几十个人。
第四,活动性胃炎患者需要杀。做胃镜发现有明显充血、红肿,活检呈肠化,不典型增生。这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系,杀菌比留着隐患好。
第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建议杀。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因素,但会协同作用,所以建议杀。
第六,胃食管反流应该杀。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胃里的pH值降低了,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第七,不确定因素。感染之后有明显症状,比如胀气,吃少量东西有饱腹感,或者主观上特别担心的也可考虑杀,但并非一定,有些人杀了细菌后症状并未缓解。
温馨提示:《宸瑞软件》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